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就由《庄子·秋水篇》引发出的种种思考,从《庄子·秋水篇》哲学思想与古代跳水游泳竞技技能的发展、古代跳水游泳挑战极限精神等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刘刈 《中国广播》2004,(4):57-59
《得道多助》属《孟子·公孙丑下》中的第一章。《孟子》这本书是记录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全书共七篇,每篇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下又各包括若干章,每章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公孙丑》这一篇,是孟子的弟子公孙丑记录的孟子的言行部分。《得道多助》这一章,题目是今人加的,有人题作《天时——地利——人和》,还有人题作《天时不如地利章》。  相似文献   

3.
刘刈 《中国广播》2004,(3):57-59
《得道多助》属《孟子·公孙丑下》中的第一章。《孟子》这本书是记录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全书共七篇,每篇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下又各包括若干章,每章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公孙丑》这一篇,是孟子的弟子公孙丑记录的孟子的言行部分。《得道多助》这一章,题目是今人加的,有人题作《天时——地利——人和》,还有人题作《天时不如地利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上古饮食制度、城市规模、《三礼》及《庄子·逍遥游》文意等考查,认为《逍遥游》中“三餐”应释为“三口饭”或“一顿三口饭”为宜。  相似文献   

5.
回眸历史,诸子百家,争奇斗艳;思想论著,汗牛充栋。若要谈及中国式的管理思想,就不能不讲到诸子百家中首屈一指的儒家学说。而提及儒家文化,是不能不说《论语》的。《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若干弟子言行的书,是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辑的“接闻于夫子之语”的思想汇编。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汉时称之为“传”,宋以后列为“经”,一直被儒家奉为最高经典。古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  相似文献   

6.
“剽窃”一词,最早源于何时,尚未见有人考定,但起码唐代已经出现。柳宗元在《辩文子》中说:“其浑而类者少,窃取他书以合之者多,凡孟管辈数家,皆见剽窃。”同时的韩愈在《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也有“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文字虽稍有差异,但意思是一样的。偶翻《世说新语·文学篇》,无意中发现一则“剽窃”史实。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曾注释《庄子》,名《庄子隐解》。然“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竞,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  相似文献   

7.
王晓辉 《新闻天地》2011,(10):81-83
《庄子》第一篇《逍遥游》一开篇就讲了“鲲化为鹏”的故事。说北海有一条鱼,名字叫鲲。鲲的体型庞大,不知有几千里。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有几千里.它奋起高飞时。翅膀张开有如天边的云朵,拍翅盘旋而上,飞到九万里高空。它是乘着六月刮起的大风离开的。  相似文献   

8.
止庵 《编辑之友》2008,(2):62-63
我不止一次讲过,自己的人生观得之于《庄子》与《论语》。我最早接触《论语》,还是一九七三年“批林批孔”时,报上连载“《(论语)批注》”,每天登段原文,再加一番批判。我对批判不大感兴趣,倒觉得“子日”的内容挺有意思。以后向朋友借来杨伯峻的《论语译注》,读了《论语》的全文。“文革”结束后,报上登出拨乱反正的文章,有一篇题目忘记了,引用很多孔子的话,令我颇有豁然开朗之感。我之懂得孔子,乃自此始。  相似文献   

9.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0,(16):73-74
不要把“望洋兴叹”变成“望……兴叹” 《庄子·秋水》记载:秋天水涨,水流很大,河伯(河神)自以为了不起,及至顺流而下来到北海,见到大水无边无际,才感到自己渺小,于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相似文献   

10.
前年我写了一篇《书太多了》,登在《读书》1988年第7期上,里边摘录两位英国作家的文章,其中第二人是G.C.Squire。最近在旧书堆里翻出他的一本随笔选集《美人鱼酒店里的生活》,重读了一遍,里边有不少篇谈到与书有关的事情,现在挑出三篇来给《读书》的读者做个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庄子哲学及《庄子》文本研究历来部很活跃。《庄子》文本蕴含着开阔的思想空间、多元的问题阈,它逻辑与诗性交融的表达方式,吸引着历代学者不断进入这个意义的世界。研庄者,既要对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道”进行理性的分析与周延的推理,把握其内、外、杂篇的逻辑体系与内在脉络,  相似文献   

12.
新问世的《红书简》一书,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共同主办的《党的文献》杂志社编写,鲁振祥、马云飞、孙东升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中国革命者群体书信精品总集,也是一部高水平的书信赏析读物。全书共五册,分为“领袖篇”、“先辈篇”、“将帅篇”和“英烈篇”四大部分,收入革命领袖、革命先辈、开国将帅等书信355封,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革命英烈的书信244封,全书近600封。书中有每位写信人的生平简介和照片。每封书信正文后面除附有“注释”外,还附有“简析”。《红书简》的编选,在注重广泛性、系…  相似文献   

13.
《庄子》内七篇是庄子亲笔所写,其中的动物、植物、无生物,都会说话、具情感、有思想;圣人、君主、历史名人,都被奚落调侃、无情挖苦。分开看,是小故芋、大道理的文学段子;合起来,是角色丰富、高潮迭起飾哲学戏剧。由于庄子的独特写法,内七篇的文字、意义都极其难懂。  相似文献   

14.
天天阅读报纸刊物,深感一些说理文章,作者不谙说理之道,或万千概念堆砌,或陈词滥调充斥,或板着面孔训人,或语言味同嚼蜡,把本来正确的理论命题或人生哲理讲得不成模样,读来令人昏睡。回忆平生所读之书,觉得说理能够使人入耳入脑的,《庄子》确有他书难及之处。于是翻检全书,粗作分析,将其说理方法作一归纳,供同好者参考。《庄子》一书,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的七篇,历代学者大都认定是庄子本人写的,其余则为庄子门人和后学所作。《庄子》一书的政治思想,有不少消极的东西。但文风汪洋恣肆,机趣横生,对后世影响很大。明初方孝孺在《逊志斋集》…  相似文献   

15.
我国编研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可算是最早的编研工作。当年孔子四处奔游,搜寻尧以来的古籍,终于在周王室中发现有关虞、夏、商、周四代档案史料,总共3000余篇,大体可分为典、谟、训、诰、誓、令6种体例。其中有《尧典》,是歌颂尧、舜禅让的事迹;《禹贡》记载了夏禹凿山治水的故事;《无逸》是周王教诫成王要勤劳政事的训词;《秦誓》是秦穆公一篇追悔的文章。孔子按照时间顺序编辑出一部有百篇的《尚书》。孔子还将周游列国的见闻,“笔则笔”,“削则削”,集档案史料编纂出《春秋》。孔子把《尚书》、《春秋》两部和《诗》、《礼》、《易》、《乐》称为《六艺》,被儒家奉为金科玉律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6.
从1984年开始发表庄学论文,到现在《忘筌·梦蝶一庄学综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问世,张采民教授研治庄学,已有二十年之久。如果从他跟随著名学者诸祖耿先生读《庄子》时算起,时间恐怕还更长一些。在蔚为大观的庄学研究领域,张氏之作自是别具一格。综观全书,大致有下列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7.
《索隐》:《淮南子》云:“夫乱人者,若芎藂之与槁本。”(中华书局本1982年11月第2版,3006页。下同)按:芎藂,辞书不载。此引《淮南子》文以释《子虚赋》“穹穷”一词,与“芎藂”无涉,疑有误。检《淮南子·汜论训》,作“夫乱人者,芎藭之与槁本也,蛇床之与麋芜也,此皆相似者”。“芎藂”似为“芎藭”之误。芎藭,与“穹穷”为同义异  相似文献   

18.
中央以及省、直辖市的党委机关报以及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地方都市类报纸都有具有自己特色的新闻评论专栏,例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人民论坛”、“人民时评”,《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求实篇”,《文汇报》的“文汇时评”,《新民晚报》的“新民论坛”,《湖北日报》的“三楚放谈”等等。但是对于更多的地方报纸不仅缺少有特色的、  相似文献   

19.
回忆写评论     
评论是新闻的旗帜和灵魂,这是邸报以来就形成的传统。我国近代的《循环日报》主笔王韬,《时务报》主笔梁启超,《国粹学报》主笔章太炎等,都以撰写纵论国是,褒贬时事,抨击时弊的文章而成为风靡一时的人物。上世纪初的《大公报》主笔张季鸾写时评,“一篇在手,倚马可待”,“笔锋常带感情”,鞭辟入里,也影响极大。延安时代的《解放日报》,社论、文章多出于陆定一、胡乔木之手,痛快淋漓,逻辑严密,充分发挥了“炸弹和旗帜”的作用。毛泽东身为党的领袖,又是写文章的高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  《章太炎〈说文解字〉讲授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是章太炎先生1908年4月至1909年初在日本东京讲授《说文解字》时学生所作的听课笔记集编。  据《朱希祖日记》(手稿,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记载及许寿裳、黄侃等人回忆:太炎先生连续三遍“始一终亥”讲授《说文》,地点先在大成中学,后在《民报》社先生寓所。前后听讲者“百数十人”,而以《民报》社特别班的朱宗莱、龚宝铨、钱玄同、朱希祖、周树人、周作人、钱家治、许寿裳以及黄侃、汪东、马裕藻、沈兼士等最有成绩。太炎先生后来在《自定年谱》中评价道:“弟子成就者,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