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正10月21日何粱何利基金2016年度颁奖大会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等为51位获奖科学家颁发奖牌和奖金。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我国49岁的杰出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此外35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5名科学家获得"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发表获奖感言时感慨良多,当初回国时给自己定下的3个目标如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26日,是中国科协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同志诞辰120周年。10月23日下午,纪念李四光诞辰120周年暨第十一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纪念他为新中国科技事业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3.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9):F0002-F0002,I0001
2006年6月19日-24日,世界最高规格的科学大会之一——2006年国际弦论大会在北京举行。同以往的大会一样,本次大会也吸引了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参加,其中包括斯蒂芬&;#183;霍金、丘成桐、戴维&;#183;格罗斯、爱德华&;#183;威顿、安德鲁&;#183;斯特罗明格等数十位国际著名学者,以及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国的600多名科学家。  相似文献   

4.
今年五月十日至二十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科学院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是我国科技界一件有深远意义的大事。这次大会的重要成就,是实行了中国科学院的体制改革。参加大会的有三百三十二名学部委员。我国自然科学各学科科学家的优秀代表,庄严地行使了学部委员大会作为中国科学院最高权力机构的各项权力,第一次真正参与了中国科学院的领导和决策。这次会议宣告:中国科学院不再是一般的行政机构,而是依靠科学家进行领导、特别是学术领导的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综合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5.
我国首次交叉科学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4月17日-19日在北京召开,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照华、副秘书长沙洪,中国科协顾问裴丽生,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田夫、李宝恒,国家科委副主任吴明瑜、国家科委顾问王康等共一百多名老、中、青年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大会。我国老一辈的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钱学森同志指出:“所谓交叉科学是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交叉地带生长山的一系列新生学科。交叉科  相似文献   

6.
第63届林道诺奖得主大会聚焦“绿色化学”科技日报柏林6月30日电(记者李山)一年一度的世界最大规模诺奖得主大会于2013年6月30日至7月5日在德国南部的林道召开。此次大会以“绿色化学”为主题,35位诺贝尔奖得主与来自78个国家的600多名杰出的青年科学家一起,讨论生化过程和结构以及更好地生产、转换和存储化学能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日在巴西结束的第六届国际作物科学大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rop ScienceCongress)传来消息,华中农业大学生科院院长张启发院士获"杰出作物科学家奖"。据悉,该奖项授予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卓越声誉的作物科学家,此次共有3名科学家获得此项殊荣。国际作物科学大会是世界作物科学学界  相似文献   

8.
《发明与革新》2013,(4):47-47
3月3日,美国科学家在第20届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大会上报告说,密西西比州一名出生时即携带艾滋病毒(HIV)的2岁半儿童在经过治疗后已经一年未显现出感染迹象。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科协成立60周年百名科学家、百名基层科技工作者座谈会5月30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投身创新实践,勇攀科技发展高峰,切实担负起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0.
2000年何梁何利基金第七届颁奖大会暨何梁何利星命名典礼10月19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大会向张香桐、吴汝康二位科学家颁发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向石钟慈等57位科学家颁发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并宣读了何梁何利星国际命名公告。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石孙、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等领导莅临祝贺。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科技界、教育界的代表,基金捐资人代表、基金评选委员、基金信托委员等约300人出席颁奖大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青年科技》2005,(10):42-42
2005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皇家科学院议事厅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和两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德·施罗克,以表彰他们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三位科学家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29万美元)的奖金。  相似文献   

12.
甘晓  潘希 《今日科苑》2012,(20):43+47
2012年10月10日,69岁的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57岁的布莱恩·科比尔卡因进一步揭示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在工作机制,分享了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而18年前,G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就曾令他们的发现者——两名美国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13.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96年8月4日至8月14日在北京召开。来自101个国家和地区的6176位地质科学家出席了大会。大会组委会根据当前国际地球科学研究趋势和我国的地质特征确定本届大会主题为“大陆地质学”。由于这次大会恰逢世纪之交,各国科学家畅谈了20世纪以来地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0月29日,一年一度的何梁何利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吴以岭教授荣获“200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奖金20万元港币,以表彰他“为中国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所做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3月3日,美国科学家在第20届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大会上报告说,密西西比州一名出生时即携带艾滋病毒(HIV)的2岁半儿童在经过治疗后已经一年未显现出感染迹象。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首次被"功能性治愈"的消息立刻振奋了整个医学界。但是,该消息传出后,也有一些科学家和医学研究人员怀疑,这名婴儿被"功能性治愈"或许并不像人们最初以为的那样神奇,而只是一个难以复制  相似文献   

16.
正2月27—28日,科技部与德国联邦教研部共同在北京举办第五届中德创新大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致贺信,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大会上宣读李克强总理贺信,并与德联邦教研部国务秘书许特分别作主旨演讲。两国科技、企业、政府等各界300余名代表出席大会。2018年是中德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40周年。1978年10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科学技术合作协定》正式签  相似文献   

17.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5年10月5日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有机物合成转换方面做出贡献的一名法国科学家和两名美国科学家。他们分别是75岁的法国科学家是伊夫·肖万、63岁的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和60岁的美国科学家里理查德·施罗克。由于这三位科学家是因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贡献而获奖的,因此化学中的古老的交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再一次吸引了普通人的注意。复分解反应——交换与结合提起复分解反应,可能学过化学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就已经学到化学反应的几种类型,其中有一种反应就被称为…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月8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我们国家的一次科技盛会,大会共评选出了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其中,两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南京理工大学的王泽山院士就是其中之一。这些科学家的贡献必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那么,关于这个奖项以及这些获奖项目,你知道多少呢?  相似文献   

19.
由国际生物圈计划 (IGBP)、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中人类空间计划 (IHDP)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WCRP)和国际多样性研究计划 (DIVERSITAS)等共同组织的全球变化开放科学大会于 2 0 0 1年 7月 10— 13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会议主题是“变化的地球面临挑战”。近 10 0个国家和地区约 2 0 0 0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 ,其中中国科学家近 80人 (含台湾 ) ,中国科学院的专家约占一半。大会分为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墙报和特别研讨专题四部分。IGBP主席Moore教授做了“变化的地球面临挑战 :趋向于科学理解全球变化”的大会…  相似文献   

20.
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英文简称INQUA)第十三届大会经过4年的筹备,于今年8月2-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这是 INQUA自 1928年成立以来第一次在中国也是在亚洲召开的大会。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900多位科学家出席了大会,其中包括16名台湾代表在内的中国代表380余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代表543人。这次大会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会同有关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政府对这次大会非常重视,李鹏总理委托姚依林副总理担任大会名誉主席,邹家华副总理会见了该国际联合会执行局的全体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