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井灌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将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势在必行。减少输水损失是实现农业节水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中渠道防渗和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具有投资少、成效大、技术简单农民易于掌握等优点很受农民欢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水库灌区渠线较长,渗漏严重,更加剧了供需水矛盾。结合武穴市梅川水库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其干渠砌石防渗的灌溉效益和水资源保护效益,认为干渠砌石防渗能有效减少渗漏损失,增加灌溉效益,有利于渠道的安全运行,减少工程管理和维修费用。因此,提出可彻底解决水库干渠防渗问题的处理措施和建议,以提高水库灌溉利用率,保证灌溉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土工合成材料的种类和功能,结合灌区渠道改造工程,对渠道防渗工程中冻胀破坏的防治措施、防渗材料的选择、施工方法和应用效果等有关问题加以讨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土工膜在渠道防渗中的应用,已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在渠道中防止渠道的渗漏,增加渠系水利用系数.某水库为斜墙防渗坝,由于施工质量问题,造成坝体渗透严重,经多方论证,拟采用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处理进行坝体加固,本文就复合土工膜技术应用给出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介绍舒兰市新安灌区渠道PP纤维混凝土组合防渗工程技术指标、施工方案、质量要求及工程效果与效益,结果证明,该项新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土桥村供水工程运行存在问题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桥供水工程的枢纽工程水源和输水渠道均利用了建于70年代的七水灌区的设施。由于年久失修,加之“三边”工程的先天不足,土桥塬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水源保证率偏低、输水渠道滑塌淤积隐患、调蓄能力不足等同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由此引出了许多思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桑干河灌区因地下水超量开采,地表水水源严重不足,致使水利用系数低。采用以防冻害为重点的渠道防渗技术可减少水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8.
渠道防渗是提高水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从渠道防渗的必要性谈起,介绍了目前我国渠道在防渗渠道断面衬砌结构形式、防渗材料种类及适用性、施工机械与技术等方面的概况,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聚氨酯材料在水利工程防渗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结合宝鸡峡灌区漆水河渡槽防渗处理工作实践,着重探讨聚氨酯材料在水利工程防渗处理中的应用问题,并重点就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作以说明,以期对同类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苦寨田水库大坝建在岩溶地层之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坝基渗漏问题.坝址前沿分布有79.5m 厚的九级滩页岩隔水层,是天然防渗屏障,但由于大坝结构上的原因,坝体左段未能与之相连而存在0~55m宽的“三角”适水体.开挖表明,坝基断裂发育,岩体破碎,溶蚀较重,渗漏通道已贯穿坝基而通向下游裂点,故需进行渗漏处理.根据坝基渗漏特点和地形特征,建议左岸设置防渗帷幕,右岸及河床水平段采用水平铺盖的防渗系统.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九江江堤溃口段复堤设计经验。阐述堤防地基渗流控制应确保有一定渗径长度,防止产生渗透破坏,减少作用在防洪墙底板上的扬压力。采用迎水侧具有隔渗作用的格栅状深层搅拌桩结构,可提高地基承载力,消除不均匀沉降,确保地基抗滑及抗渗稳定。  相似文献   

12.
某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小(2)型水库。水库运行多年,存在坝体填筑质量不满足规范要求,下游坝坡散浸,大坝坝体处理不满足规范要求,透水性较大,坝基渗漏等问题。根据工程重要性及现场试验结果,采用深层搅拌成墙及帷幕灌浆技术解决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长时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抗寒性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小麦不同生长时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不同,抗寒性也存在着差异.经过抗寒锻炼后的分蘖期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抗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14.
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分析渠道防渗的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渠道防渗的价值工程功能分析人手,采用价值工程原理对渠道防渗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例予以说明。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看出,进行渠道防渗的经济效益分析,对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和扩大灌溉面积具有很大的作用,它是渠道设计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粗糙集中的属性约简是在保持信息库分类能力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删除其中不相关或不重要的属性得到的条件属性集合。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主要因素有外加济、含气量、骨料、水灰比和坍落度等。文章主要利用属性约简算法,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进行决策性挖掘。  相似文献   

16.
实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成果.既是新形势下提高灌区工程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是一项新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案设计、资金投入、组织实施、技术管理、质量控制、合理运行、整修完善等环节,要求可操作性很强。笔者通过宝鸡峡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进行了深入思考,只要以不断改革的精神,切实加大维修养护力度.健全工作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加强日常维护,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工程管护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长效化、普及化,就能促进水利工程设施良性运行,为灌区经济发展服务,确保水利工程设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e reuse of wastewater for the irrigation of farmlands is gaining popularity, and the nutrient leaching associated with wastewater irrigation is becoming a matter of concern. The variabilit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actions in wastewater-irrigated soil was investigated in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in Kongjiaxiang, Tongliao, Inner Mongolia,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astewater irrigation resulted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available N and P being 40.36% and 66.49% higher, respectively, than those with groundwater irrigation. Different forms of N and P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NO3- and total available N, as well as of those of Ca-P and total available P were observed near wastewater irrigation channels. Ca-P has a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similar to that of available P. The concentrations of NO3- and NH4+ were the highest in top soil and decreased with depth.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nitrate leaching and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e.g.,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determined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NO3- . The significant amount of NH4+ loss inhibited its deep seepage. The Ca-bound compound contained more P than other inorganic fractions as a result of high Ca levels throughout the soil profil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bound P at different depths could be due to the upward flux or translocation of Ca from subsurface to surface soil and the sequestration of P.  相似文献   

18.
主要叙述了灌区末级渠系工程运行管理现状以及渠道改造效益评价。提出了灌区末级渠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进一步说明了加强末级渠系管理对于灌区实现节水灌溉,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以及骨干工程作用的充分发挥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