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令类间接言语行为及言语交际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达到更好交际的目的,指令类言语行为通常被间接地表达,从而使得拒绝、批评、请求、命令等指令类言语行为变得委婉得体,更加礼貌,更容易让人接受.文章在对英语指令类言语行为的概念和分类进行论述的基础上,讨论指令类言语行为间接地实施对于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策略的启示,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交流和协作.  相似文献   

2.
言语行为的实施,需要借助语用原则及其准则,语用原则既是实施言语行为的工具,又是听话人理解说话人的言语行为的工具,原则及其准则的准确选择是促使说话人的言语行为取得言后之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人们有时会使用“半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巧妙地使用“半句话”,能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的角度对“半句话”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于语言本质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就是其中一项重大的突破。文章介绍了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系统阐述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内涵与价值,总结了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客观评价了言语行为理论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作为语用学的核心理论,言语行为的中心思想是说话可以看作是做事。陈述句并非都表达"陈述",说话人可以越过字面意义实施多种言语行为,形式和功能不是绝对的对应。修辞使说话者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言语行为,使人们的话语交际成功有效。从修辞角度分析陈述句中的各种言语行为,比较言语行为中的同义表达手段,分析词汇、语法和语义等修辞手段在实施不同言语行为中的作用,由此得出:修辞使说话者的话语依赖言语环境,有时妙语双关,有时含蓄幽默,有时指桑骂槐,使言语行为产生种种修辞效果,提高了言语行为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6.
言语打断行为是人们日常交际中的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经研究发现,言语打断行为并不总是不礼貌的。在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的理论框架下,根据言语打断的原因和打断的方式,言语打断行为分为可积极性言语打断和消极性言语打断。  相似文献   

7.
党永军 《海外英语》2013,(13):235-236
言语是人们用于交际的一种行为方式与交际工具之一,它能够充分表达出人们所要表达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言语交际在为满足人类日益发展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从日常言语交际行为入手,立足于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进行言语交际时应该注重言语行为的得体性,尤其是在英语言语交际时应该时时了解各国文化的不同。人们在进行交流时保持言语的得体性,增加言语的魅力所在,使人们能够在交际时发挥言语的魅力,提升交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非言语交际行为在文化交际中相当重要。因为在交际中,人们的很多思想都是通过体态语等来表现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对于非言语行为有不同的阐释。本文从体态语、服饰所表达的含义来说明非言语行为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并阐述了非言语交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言语是人们用于交际的一种行为方式与交际工具之一,它能够充分表达出人们所要表达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言语交际在为满足人类日益发展的更高层次的需要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从日常言语交际行为入手,立足于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进行言语交际时应该注重言语行为的得体性,尤其是在英语言语交际时应该时时了解各国文化的不同。人们在进行交流时保持言语的得体性,增加言语的魅力所在,使人们能够在交际时发挥言语的魅力,提升交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婧 《文教资料》2011,(14):45-47
拒绝言语行为作为日常交际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受到了语用学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以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Leech的礼貌原则和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以及礼貌补救策略为框架,主要探讨交际者在实施直接拒绝言语行为、间接拒绝言语行为和虚假拒绝言语行为时是如何体现出礼貌原则的,旨在验证在实施言语行为特别是拒绝言语行为时,采用礼貌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梁晶晶 《文教资料》2013,(30):184-185
本文从语用角度对《牛津初中英语》中表达类言语行为进行评估,目的在于调查教材中言语行为所占比重和呈现方式,发现学生能否通过使用教材获得语用能力。研究发现,在14种表达类言语行为中,教材共涉及13种;教材中的表达类言语行为数量不均衡;不同的言语行为在教材中的比重不同;在言语行为呈现方式上,教材没有提供用法解释。在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英语教师和教材编写者提供参考,旨在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对祈使句进行了考察,讨论了祈请类言语行为的区别特征。试图把传统的句类研究同言语行为理论结合起来,探讨具有形式特点的言语行为的分类以及四个句类所表达的更为系统、明确的功能。并从听话人的角度归纳了祈使句的行为反馈的类型。  相似文献   

13.
在人们的日常交际行为中,言语幽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言语行为和语用现象。为更进一步认知它,文章将试着基于关联理论对其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4.
语用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语言学研究中一个最富有生机的领域,但它在初级英语教学方面的应用还不广泛.语用学所指的言语行为指不是简单地根据句子的形式研究句子本身,而是根据句子的功能把它看作是说话人实施某种行为的手段.常规性的间接言语行为有时已失去它字面上的施为用意,而是用间接的方式提出请求或发出指令,而人们舍弃直接的表达方法,主要是出于礼貌的考虑.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言语行为包括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所进行的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运用。本文根据基本的教育教学原理,对教师的言语表达作出准确真实、儿童化、文学化、逻辑性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思维与言语的密切关系,对教师言语理解提出针对性要求;同时,站在教师的角度,从培养和促进学生言语获得和运用能力的发展出发,对教师的言语行为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措施和办法,以期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言语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祈使言语行为的实施经常伴随有对祈使行为执行人的称呼,称呼语在祈使言语行为中有着丰富的语用内涵,表达着言语行为发出人对执行人的各种情感和态度.本文从语用距离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大量实例,阐述了祈使言语行为中称呼语的各种感情色彩,这对祈使言语行为的正确实施和把握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行为表现为“言传身教”,亦即言语和非言语两种教学行为,而且常常存在着重“言传”而轻“身教”的现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高度重视教师的非言语行为。R.Birdwhistell断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语言的交流仅仅表达了我们思想最小的部分———在30~35%左右。A.Mehrabian提出,信息传递交流的总效果=7%言语+38%音调+55%脸部表情。现代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几乎一切非言语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用作沟通手段,师生间的人际沟通是通过言语和非言语两种方式进行。非言语…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徐思益先生提出的“言语得体”,探讨了言语行为中应当遵守的原则,并运用实例与格莱斯的会话准则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言语得体是言语行为(说话)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祈使言语行为与祈使句不同,除由祈使句表达外,还可以由其他句类来表达。本文据言语行为理论,对汉英祈使言语行为从句法结构形式和言语行为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揭示不同语言祈使言语行为表达式的异同,以及不同文化价值观造成的不同交际风格,以期对跨文化交流和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安慰语是指当事人遭受不幸,失败,挫折而处于忧伤,气愤,痛苦,沉闷等消极状态时,说话人为改变其消极情绪所实施的一种言语行为。在安慰言语行为中,采取合适的策略,是达到安慰他人,完成交际目的的重要途径。安慰语是语用范筹,它的实现必须依赖特定的背景。它在人际关系的协调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人们必须熟知和掌握的一种言语行为。本文用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对安慰语进行阐述,并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分析安慰语是如何达到安慰效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