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白脸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他。《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也不是纯粹的奸臣,也有他雄才伟略的一面。全书第一回,许劭对曹操的评价:"子治世之能匠,乱世之奸雄也。"我认为是比较客观的。奸雄必然是既奸又雄两个方面,舍去哪一方面都是不正确的。一、曹操奸的一面曹操的奸主要表现为:凶狠、狡诈、诡谲。  相似文献   

2.
综观东汉末年众多纷纭的历史人物中,集霸气、豪气、文气于一身者,非曹操莫属。千百年来,人们由于受罗贯中《三国演义》贬曹扬刘思想的影响,使得曹操蒙受了太多的不白之冤。什么白脸的曹操,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张飞,红脸、黑脸自然代表忠义和豪爽,白脸则成了奸诈、狡猾的象征,曹操成了百姓口中  相似文献   

3.
人们都知道,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反面形象。然而,被认作七分实三分虚的《三国演义》,又不能不考虑史传的曹操其人,不敢忽视那一个个乱世英雄的史实,也就不能不同时兼颐曹操形象  相似文献   

4.
白脸的悲哀     
1.小时候,和外婆去看戏。经常看见台上有一个人,白脸。锦衣,抖着手唱很长的戏文,带着一帮人给一个红脸的家伙下跪。我问外婆,这个人是谁,外婆毫不犹豫地说了四个字:“曹操,坏蛋。”她让我去看《三国演义》,讲打仗的,有他。我答应了,却没去看,看不懂。据说,外婆当年是才女,熟读《三国》。  相似文献   

5.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它充分表现了曹操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的,但拨开作者偏见和小说家言的重重迷雾,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形象。《三国演义》将《短歌行》一诗完整地引入书中,足以看出罗贯中对此诗的重视。在当前课改的大背景下,将对《短歌行》的解读与《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一《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它的广泛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人物曹操。清人顾家相曾经说过:“盖自《三国演义》盛行,又复演为戏剧,而妇人、孺子、牧竖、贩夫,无不知曹操之为奸,……”曹操在人民的心目中,已成了奸雄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喜欢。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三国那个时期想必也是人们最熟悉的。人们熟悉这一段历史,不仅是通过《三国演义》这本书,还可能是结合《三国演义》改编的戏剧或者影视等作品。在《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大量有趣的博弈案例,比如孙刘联盟、曹操败走华容道以及空城计等。笔者从孙刘联盟、曹操败走华容道和诸葛亮的空城计三个案例简要探讨《三国演义》中的博弈问题,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曹操其人,在我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 一千多年的封建正统论者,往曹操脸上抹了白灰。在《三国演义》中和旧剧舞台上出现的那个被唾骂、被揶揄的“白脸奸臣”的反面形象,不是真实的曹操。 文革中,一小撮惯于盗用古人亡灵的阴谋家,给曹操戴上纸糊的高帽,装扮成“反潮流”的先锋、进步政治家和“打击反动倒退势力”的“法家”英雄好汉,利用历史的幽灵,为当代野心家组成的夺权派鸣锣喝道。这样的形象当然也不是真实的曹操。  相似文献   

9.
读完《曹操》这本书,我对曹操的了解更加全面了。 以前,总听人们说白脸曹操,认为曹操很奸诈。看了这本书,了解了曹操的生平作为后,我有了不同想法。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组成一股强大力量,他自视甚高、生性多疑,却也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相似文献   

10.
关羽“义释曹操”,是《三国演义》的一个重要片断。《三国演义》是这样叙述这一情节的:“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  相似文献   

11.
曹操传     
鲁迅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见《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的话,对我们今天研究儒法斗争的历史,重新评价曹操是深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具有浓厚的“拥刘反曹”的倾向,这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创作者企图把刘备作为奸雄曹操的对立面,塑造成一个理想的仁君。因此,刘备成了“仁”的化身,被不少论者誉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第一个仁君。可《三国演义》中曹操却说刘备是“外君子而内小人也”,周瑜对刘备的评价也不高,刘备只不过是“枭雄之辈。”仔细研读《三国演义》,我们认为刘备确实是一位“外君子而内小人”的奸雄,并通过这个形象的分析,挖掘出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编辑导语 一提起三国战事里的曹操,大多数人会想到戏曲舞台上那个一脸奸相的白脸.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什么被画为白脸?白脸又代表着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名著,看这位集雄才大略与奸诈凶残于一身的曹操,在那个时代是怎样书写人生,威震天下的. 曹操其人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文武双全,年轻时的曹操即以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闻名,但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所以社会上没有多少人看好他,唯知人著称的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后以单身刺杀董卓不遂献刀以保性命为始,召集群雄,立志消灭奸党,平定天下.一生破黄巾、擒吕布、除董卓、灭袁术、收袁绍、败刘表,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成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14.
关羽“义释曹操”,是《三国演义》的一个重要片断。《三国演义》是这样叙述这一情节的:“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日:‘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  相似文献   

15.
“英雄”与“奸雄”──《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曹操不同形象的美学内涵马宝记,朱雨生曹操的形象历来为人们所争议,尤其是三国文化热持续升温的今天,对于怎样在新的时期评价曹操(这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新时期”一样,虽然目的、意义、实质已大为不同)应当是一个不...  相似文献   

16.
曹操是一个英雄,而在小说戏剧中却被看成一个奸雄。曹操从英雄到奸雄的演化原因,第一是曹操的两重性为演化奠定了基础;第二是民间文化与伦理政治文化的影响使曹操形象日趋成为一个奸雄;第三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作用最大,把曹操基本定型为一个奸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从戏剧到小说《三国演义》都把他塑造描绘成一个阴险多疑、手段毒辣的白脸佞臣。不过历史上的曹操却确确实实是个文武全才。在汉献帝无依无靠、到处流浪的时候,是他独具慧眼将汉献帝迎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在汉末离乱、生灵涂炭的情况下,是他召募流民,提供工具,实行屯田,使黄河流域的生产得到恢复;是他破除门第观念,唯才是举,尽管其手下大将许褚、典韦、曹洪都出身贫寒,正是这些人的辅佐才使得他的势力迅速发展。说他是治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在中国是传统的四大名著之一,可谓家喻户晓。而三国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刘备等也是妇孺皆知。然而,对于普通读者甚至有一些专业知识的人来说,都是只知通行本《三国演义》,却不很了解其重要的"母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对两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差异则更是少有关注。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曹操这一重要的三国人物形象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与通行本《三国演义》中的不同表现,阐明"通俗演义"本与"演义"本的区别,强调"通俗演义"本的重要性,也使已经百花纷呈的曹操人物形象研究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人们对曹操的看法莫衷一是,或褒或贬不绝于耳。至《三国演义》似已定性,曹操——“大花脸”——一代奸雄,这一片面的认识在民间根深蒂固,影响了我们对曹操的认识,对“真”的认识,中学语文课本选录曹操的《观沧海》、《短歌行》等,但这仅从文学的角  相似文献   

20.
曹操在《三国演义》著名的三大典型战役中,表现出杰出的智慧。罗贯中分别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进行了突出的描写。尤其赤壁之战,曹操虽败犹荣。通过归纳比较得出结论,曹操才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智者形象,堪称为大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