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I0012-I0012
欧洲航天局和美国NASA发现织女星存在小行星带证据 近日,天文学家发现织女星周围可能存在小行星带。这一数据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和欧洲空间局(ESA)的的赫歇尔空间天文台共同观测得到的。  相似文献   

2.
季江徽 《中国科学基金》2023,(2):262-264+266
<正>科幻片中的剧情,在2022年成为了现实。2022年9月26日,由NASA发射的DART(戏称“打他”)航天器,成功撞击距地1 100万千米的一颗小行星,并使其偏离轨道。这意味着,如果未来发现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人类将有可能有应对之计。毕竟之前有研究表明,6 5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事件直接导致了恐龙的灭绝。尽管这次撞击是一次性任务,但是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关键数据参考,能为以后设计任何撞击小行星任务动量模型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成功测试了小行星狩猎传感器,这款红外传感器可探测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美国宇航局希望将小行星狩猎传感器部署在地球和太阳的轨道之间,大约为四倍地球到月亮之间的距离上,可发现4500万公里外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小行星狩猎传感器被命名为近地天体照相机(NEOCam),根据NASA局长查尔斯·博登介绍:“目前全球有多家机构试图观测并跟踪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NASA就是其中之一,担负起绝大多数危险级近地天体的观测任务。”  相似文献   

4.
正一颗直径约13米的小行星有1/4 166的概率在2022年5月6日撞向地球。不速之客2年之后造访的消息很快登上了微博热搜。对地球来说,任何一个不速之客的到来,都不能掉以轻心。未来如何抵御可能对地球造成较大撞击威胁的小行星?多年来,各国科学家都在积极寻找方法。例如,2005年7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深度撞击"号发射的撞击舱成功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以研究该彗核的成分,同时间接尝试防御小行星撞击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1月27日,一颗公共汽车大小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这颗名为"2012BX34"的小行星位列20颗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首。2012年6月中旬,一颗被命名为LZ1的"大个儿"近地小行星靠近并飞越地球,但也没有对地球造成任何威胁,当时它与地球之间的最近距离只有540万千米远。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总统奥巴马政府一位高级官员4月6日向媒体证实,美国宇航局(NASA)将加速对接近地球的小行星的勘测,在十年之内派遣宇航员登上小行星带回样品,最终目标是火星登陆计划。这一表态或标志着"捕捉"小行星计划即将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相似文献   

7.
今年2月15日,一颗小行星从距地球2.7万千米的地方掠过,同一日,一颗陨石在俄罗斯上空爆炸。两起事件的发生让如何保护地球安全成为关注焦点。据美国宇航局估计,平均每40年就有一颗小行星从地球附近掠过。面对存在潜在威胁的小行星,有两个基本问题是不可回避的。一个是,在大小足以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  相似文献   

8.
一颗足够分量的小行星正在追逐着地球。这颗小行星直径达到了数百米,已经从遥远的太空深处赶来,接近了地球轨道,跟在地球的后面绕着太阳转。有趣的是,这颗小行星并不是亦步亦趋地跟随地球,而是时快时慢,当接近  相似文献   

9.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11,(16):23-24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近日宣布,将发射探测器前往一颗小行星收集样本,以探索太阳系组成和生命起源,研究如何减少地球遭天体碰撞危险。这一探测器定于2016年发射,前往一颗编号为1999RQ36的小行星,探测器定于2020年抵达小行星,预定2023年重返地球。为什么人类对小行星探测那么感兴趣?这次探测计划将对人类有哪些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与星星同名     
<正>前段时间,两颗小行星的命名引起了公众关注。一颗叫"林元培星",以著名桥梁设计专家林元培院士命名;另一颗叫"姚贝娜星",以英年早逝的歌手姚贝娜命名。遥望星空,若有一颗行星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何等气派。那么,如何才能与星星同名?Step 1:寻找小行星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像行星那样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小行星的形状很不规则,有的像土豆,有的像石板。可将它们看作一块块岩石,而非星球。  相似文献   

11.
小行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比八大行星小、形状不太规则的天体,它们大多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里,数量成千上万。人们每发现一颗小行星,先给它一个小行星编号,然后对它进行命名。在小行星命名的早期,  相似文献   

12.
一颗百米直径的小行星,爆炸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200倍。这样的威胁是千年一遇,听起来是小概率,却是实实在在的风险。未来的泛星计划,就是要紧紧盯住每一颗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小行星。  相似文献   

13.
云帆 《百科知识》2001,(6):19-20
木星轨道上的两群小行星1906年,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思·沃尔夫发现了另一颗奇异的小行星,这颗小行星后来被命名为阿基里斯。阿基里斯的轨道与木星相同,因此,它也不在通常所说的小行星带里。最奇妙的是,从太阳看去,阿基里斯恰好在木星之前60度左右,它跟木星若即若离,在60度左右的位置上来回摆动,却不与木星贴近。它的绕日运动周期与木星很相近。在一般人看来,一颗小行星与木星在同一轨道上绕太阳旋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3):I0002-I0003
昨天下午4点13分,一颗被发现不到一周的小行星,就和地球擦肩而过。这颗小行星编号为"2014HL129",和地球最近时,距离地球30万公里,比地月距离还近8万公里。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地球经常被小行星们骚扰,那是因为在距离地球较近的地方,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几十万颗小行星组成的小行星带。后来我们还发现,在太阳系的外缘也有千万颗小行星组成的小行星带。这些小行星带是如何形成的?别的地方是否还有小行星带?科学家们推测小行星带绝对不是太阳系的专利,它们在宇宙的其他角落也存在。  相似文献   

16.
孝文 《今日科苑》2010,(18):11-12
据美国媒体报道,科学家2010年7月底宣布,一颗直径达580米的小行星将有千分之一的概率在2182年撞上地球。美宇航局计划在几年后造访这颗小行星取样分析,以彻底消除其对地球构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17.
数字科普     
《百科知识》2011,(5):35-35
截止2010年的统计数据,在已知的535000颗小行星中,有7211颗为近地小行星,也就是说它们的轨道距离地球不到4500万千米。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0月7日上午,一颗小行星从非洲苏丹的上空呼啸而下,撞击了地球。不过别担心,我们现在还安然无恙,因为这颗小行星的直径只有数米,其撞击产生的能量很小,不会对地球和人类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9.
正(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1B)(1)小行星是天文学上的一个未解之谜,人类对这种天体的探索已经持续了200多年。发射小行星探测器是探测小行星最为重要的方法。(2)小行星探测器"尼尔·苏梅克"号访问的是433号小行星,这颗小行星更为人所知的名字是"爱神"。"爱神"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近地小行星,它原是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成员,后来在木星和其他行星引力的扰动下,才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宇航局(NASA)很早就已拟订了宏伟的太空发展战略,计划2037年实施人类第一次登陆火星工程。近年来,美国的登陆火星计划一直在依据最新太空科研成果进行调整。目前,NASA又公布了一项新计划:将小行星当作“顺风车”,宇航员由此“中转”登上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