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科研是教师的任务,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教与研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的最是界,才能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教育欠发达的地区开展教育科研,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认识,加强理论修养,树立研究的自信心,增强研究的自觉性,其次要从学校实际出发,选择好课题;在研究方法上以应用性研究为主,通过教育科研的不断深化,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青年政治教师是学校的重要人才储备,他们的专业化发展无论对于其个人,还是对于学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政治教师在教学上有热情、肯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往往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在教学上取得明显的进步;而与之不相匹配的是,许多青年政治教师在科研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缺乏科研意识和科研动力。有人说过"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而不写则囿",这揭示了教学和研究的关系,也提醒青年政治教师在锻炼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应重视对自身教科研能力的培养,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和心得体会。下面谈谈青年政治教师如何提升教科研能力。一、课堂是培养教科研能力的优质土壤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有师生的交流互动、有学  相似文献   

3.
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提升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与主要措施,也是学校工作的主要任务。正所谓"教而不研则盲,研而不教则空",那么如何通过培养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树立正确的教科研理念、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来实现有效的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这就成为做校长的一项研究课题。近些年,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开展了"四微教研"(微教学实践、微课题研究、微课程建设、微成果交流),并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实效,也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科研为先导,实施科研兴教战略,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重点中学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共同认识。我校实施教学科研一体化战略,探索在中学优化教学和教科研管理,实现教科研对教育教学实践促进作用的运行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们的认识和做法介绍如下:一、什么是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基本内涵是“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整合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育科研工作,在组织教研和科研活动时同台唱戏、统一安排、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1.树理念,正确定位教科研。学校领导必须真正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树立科研兴校(教)理念,彻底澄清和消除教科研无用论、教科研神秘论及教科研“短期效益”论等错误认识,以“应用性研究”为主,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确定为教科研的起点,着眼应用,立足实践,关键在创新,提高学校教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学校领导要积极引导教师树立“科研兴教”“教科研能力是教师生存的必需素质”“课堂是教科研的主阵地”等观念,把教科研当作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并指导他们从自身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去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课题进行研究。2.…  相似文献   

6.
宋丽杰 《辽宁教育》2014,(11):41-43
正有教学就要有科研,"教而不研则罔,研而不教则空"。教育教学的先行需要科研,科研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科教学,更需要科研的引领和推动,科研课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教育教学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那么,学校应该形成怎样的教育教学研究运作方式,教师应该怎样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参加科研的经历和思考,提出  相似文献   

7.
教育这棵树要本固枝荣,必须依靠科研,学校要保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不实实在在地搞科研是办不到的。下面就“教不研则枯、研不实则败”这一科研理念,结合省十五“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这一课题的研究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有教学就要有科研,"教而不研则罔,研而不教则空".教育教学的先行需要科研,科研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科教学,更需要科研的引领和推动,科研课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教育教学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那么,学校应该形成怎样的教育教学研究运作方式,教师应该怎样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参加科研的经历和思考,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9.
教育科研是培养名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条件。只教不研则浅,只研不教则空。近年来,洛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工教研室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技工院校教研工作中基本形成了以优质课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龙  相似文献   

10.
学校开展教科研活动,不能照搬研究室专业人员实施教育科研的模式。学校教科研要走“教育、教学、科研、教研相结合”的道路。这是因为学校教科研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育和教学,主要工作任务目标就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学生教好。  相似文献   

11.
朱全中 《教育》2011,(18):26-27
<正>学校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亦是教师学问研究与增长之所依。不做学问,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工作能力永远只能处于低水平状态,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品位提升也就不可能得以真正实现。"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是一句被普遍认可的现代教育箴言,其中,"研"就可以理解为做学问。  相似文献   

12.
学校创办于1902年,学校建筑面积95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3个,在校学生2100余人,在编教师100余人,大专学历40余人,大学本科学历25人,浙江省名教师培养1人,乐清市名教师培养1人,省级、市级优秀教师8人,温州市级、乐清市级教坛新秀15人。青年教师理论素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正在不断提高。学校立足于“科研兴校”,以研带教,以教促研,实行综合整体改革。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识字教育科学化与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研究”(韵语教学研究)的课题实验、“快速阅读教学实验”、“低年级课外阅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1.树理念,正确定位教科研。 学校领导必须真正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树立科研兴校(教)理念,彻底澄清和消除教科研无用论、教科研神秘论及教科研“短期效益”论等错误认识,以“应用性研究”为主,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确定为教科研的起点,着眼应用,立足实践,关键在创新,提高学校教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学校领导要积极引导教师树立“科研兴教”“教科研能力是教师生存的必需素质”“课堂是教科研的主阵地”等观念,  相似文献   

14.
基层学校如何做好教科研工作,使其发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功效?有专家提出必须把握关键点,一是科学定位,二是合理实施。一、学校科研的科学定位学校搞的教科研是“基础性”的教科研,是服务于教学的教科研,是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自主发展为主体,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制约甚至阻碍质量效益全面提高的实际问题为宗旨。因此,学校教科研应该是应用性的,应当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不能提升教学水平的研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研究,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研究,不能促进教师和…  相似文献   

15.
正校本教科研是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育科学研究融为一体,是解决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惟一途径。学校要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思想,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与反思,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一、校本教研为课题研究提供载体教师做研究并不是搞发明,只是针对教育教学的困惑及问题找  相似文献   

16.
<正>一、提出问题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工作是每个教师的生存之本,教育研究是教师素养的提升之径.一所学校如果缺少教科研,一切工作将会有声无色,缺少高度、缺少品味.因此,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是研究型的教师.而数学教育论文是数学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生成的智慧结晶、是平日教学经验的提炼与升华.数学教育论文的写作和数学教学一样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体现,它的呈现能够让读者深入思考、强化交流、拓展视野([1]).下面就谈谈如何撰写一篇优质的数学教育论文.  相似文献   

17.
王殿富 《吉林教育》2005,(10):33-34
教育这棵树要本固枝荣,必须得依靠科研,学校要保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不实实在在地搞科研是办不到的。通常我们说的科研兴校就是这个道理。下面就在“教不研则枯、研不实则败”这一科研理念,并结合省十五“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这一课题的研究谈点想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18.
教科研在中小学开展,不能成为高不可攀的"阳春白雪". "立足课堂,教、科结合",把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要求学校教师立足课堂,实实在在地从教学实践中获取经验,寻求教学规律,提升教学理论,构建"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提升经验"的科研模式,这是行之有效的学校教育教学科研良策.树人小学多年实践的校本教研模式给予我们以启示:以学科教学研究为主的校级课题可以成为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平台;教科研联姻成就教师们的教育教学业绩,打造在新课改形势下的活力"新"校;小课题研究催化教师教学科研素养的提升,令教师享受到教科研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19.
从窄门进入     
《教师博览》2006,(11):5-5
考察基础教育的教科研现状,可以看到不少怪现象:其一,口号喊得响,研究做得少。许多学校都提出“科研兴校”的口号,但不少学校只是把教科研当作装潢门面的彩旗,停留在口号和方案的层面,实际研究工作不落实,教科研常受到“中心工作”的冲击,常常是上级检查时热热闹闹,检查过后却冷冷清清。其二,课题级别高,研究水平低。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一大堆,宏观、中观、系列课题一大把,但只是少数人在“研究”——左抄右摘,东拼西凑。有的甚至搞假课题、假论文、假成果,浮夸风、浮躁风愈演愈烈。其三,教的不研究,研究的不教。如教师知识研究,教师技…  相似文献   

20.
从窄门出发     
考察基础教育的教科研现状,可以看到不少怪现象:其一,口号喊得响,研究做得少。许多学校都提出“科研兴校”的口号,但不少学校只是把教科研当作装潢门面的彩旗,停留在口号和方案的层面,实际研究工作不落实,教科研常受到“中心工作”的冲击,常常是上级检查时热热闹闹,检查过后却冷冷清清。其二,课题级别高,研究水平低。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一大堆,宏观、中观、系列课题一大把,但只是少数人在“研究”——左抄右摘,东拼西凑。有的甚至搞假课题、假论文、假成果,浮夸风、浮躁风愈刮愈烈。其三,教的不研究,研究的不教。如教师知识研究,教师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