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一个男孩在求学路上屡遭失败和打击。在确认他不适合在校读书后,他母亲很伤心。她将孩子领回家,准备靠自己的力量把孩子培养成才。可是这孩子无论如何都记不住那些需要记忆的知识。在妈妈眼中,这男孩是一个不长进的孩子,怎么教他,他都学不会。  相似文献   

2.
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外来移民家庭.从小,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  相似文献   

3.
罗玲 《科学生活》2023,(3):32-33
<正>01说什么都不对?也许是因为家长太焦虑初中生家长经常会有这种体会,跟孩子说什么都感觉不对:说让他好好学习,孩子觉得压力大;说让孩子多放松心态,尽力而为,考上什么学校都可以,孩子又觉得你低估他。另外,有时家长越让他放松,他自己的压力越大,就好比你看恐怖片自己感到很害怕时,就会告诉身边的人“你别怕”。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即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教师对  相似文献   

5.
默契的一课     
大约十年前,我教一群孩子航行.他们都很聪明、充满热情,跟别的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这是一群严重残疾的孩子,他们当中有三人坐在轮椅上,腰部以下已经丧失知觉:一个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且右手臂畸形:另外两个是脑瘫儿,走路有困难. 我永远忘不了第七个小男孩,我叫他马修.他深受脑瘫的折磨,加上长期不运动,他的两只手和两个胳膊都因此变得畸形:他的后背弯曲,面部变形,双腿也不听使唤;他甚至连笑的时候,都只能艰难地发出断断续续的咳嗽声.这些都让他的身体遭罪.马修需要借助纸板来跟人交流.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褡裢     
涧川 《知识窗》2006,(7):43-43
约翰和汤姆是邻居,从小就在一起玩耍。约翰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学什么都是一点就通,他知道自己的优势,自然也颇为骄傲。汤姆不那么聪明,尽管他很用功,但成绩却难以进入前十名。  相似文献   

7.
<正>电话一拿起,那头就传来迫不及待地求救声:“我儿子疯了!天天打游戏,早上打,晚上打。我把平板藏了,就问我要手机,我不给他,他就凶相毕露,跟我喊、跟我叫,还威胁我,说不给他,他就去死。我真的很难受,眼见就要升初中了,怎么办?”经过了解,孩子之前成绩还不错,也没有玩游戏的习惯。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由于父母双方都上班,在家无人监督,课程结束后他在平板上这点点、那玩玩,下载了很多游戏玩,作业都是马马虎虎交差。由于目前阶段孩子的自律性和分辨力还没完全建立,很容易陷入网络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8.
陈凤爱 《知识窗》2013,(3):66-6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即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对教师的情是教师与学生心理和谐共振的过程: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就能形成反馈.使爱在师生之间流淌.即“动情效应”.它能使师生的人格得到升华.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和潜能。  相似文献   

9.
林清玄出生于台湾高雄旗山一个普通农家,父母都是乡下平凡的农夫,他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从小就有很多美好的梦想。有一天,林清玄在地里干活时,对正在劳作的父亲说:“我长大了,要到台北去,还要坐飞机。”父亲一巴掌打在他的身上:“孩子,别幻想了,我保证你一辈子都不可能办到。”  相似文献   

10.
赫赫上托班时是个名人,接触过他的老师都对他印象深刻。过去的他是个年龄偏小、自由、任性的孩子。了解赫赫小朋友过去的老师,发现赫赫在小班里能坐下来安静的上课、看书、画画不到处乱跑了,都会惊讶地问:他怎么不乱跑了?怎么进步这么大?我的回答是:他的改变,始于爱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文化》2006,(12):37-37
假如,庄子教小学,不久之后很多父母都会要求让自己的孩子转班。庄子从不在孩子身上打分数、定名次,因此不发成绩单。他走进教室,就像走进杂货铺一样将物品上印着阿拉伯数字的售价标签一一撕掉,让每样东西都回到其本质:酸的、甜的、苦的、辣的;软的、硬的、长的、短的……庄子说,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不可替代,更不可用数字去标价。心灵的成长,是各人自己的事,怎么可以和别人放在同一座天平上去比较轻重呢?很多父母都听不懂,尤其是那个常拿第一名的孩子,他的父母更听不懂,不,是不愿听懂!“庄老师,你剥夺我孩子当第一名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正说起边界感,不得不提起我的父亲,连我装修房子他都要干涉一下,提了一堆建议,如果真听他的,那么房子就装成俗气浮夸的样子了。其实在中国式关系里,处处存在边界模糊的问题,亲友很多时候会打着"我为你好"的旗号,干涉他人,导致很多关系处理起来特别困难。在国外,爷爷奶奶要想带孙子出去玩,是不容易的,需征得孩子父母和孩子同意,大声呵斥或打孩子几巴掌,甚至还会被邻居以"虐待"孩子举报。边界感,其实是我们作为人最基本的待人接物的素质、礼貌和  相似文献   

13.
孙道荣 《知识窗》2010,(9):57-57
同事的儿子还是个高中生。每次我见到他,他都紧锁着眉头。我问同事,孩子是不是学业太重,才这样愁眉不展?同事苦笑一声,反问我,你不觉着我儿子很像日本的一个明星吗?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时期接收新生事物的能力和语言发展都特别快,大多孩子都能简单的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因此,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从幼儿园的孩子入手,给孩子创设多听、多看、多说的机会,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正确引导和挖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亲子日记正是能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他个子不高,胖胖的. 他所在的中学,是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在绵阳周边非常有名.学校因教学质量高,连续13年都是全县中考第一名,周围家长都拼命把孩子往里送.最多的班有80多名学生,最前排的学生几乎坐在老师下巴前.  相似文献   

16.
"你的孩子喜欢一个人默默地独自玩耍……" "你的孩子不太听老师指令……" "你的孩子不合群,集体活动时总要老师叫唤他几次才会跟着大家……" "你的孩子眼睛好亮,我和他说话时虽然行动迟迟,但总会盯着你的眼睛,有时还会绕着你跑……"  相似文献   

17.
《科学生活》2013,(11):24-27
在全国人民都关注的“李某某”案件背后,还有很多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大人们是否都应该反思一下:是什么让孩子成为“凶手”?当孩子成为“凶手” 案例一:因换座位优秀生惨死在同桌刀下 南京高淳县凤山中学初三学生夏伟,是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因学习刻苦,受过学校表彰。可是,这个身高1.78米的优秀学生,也有自己的难处:同桌刘洋总是和他过不去,经常干扰他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中国人》2003,(12):F002-F002,1
一个小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的孩子,不久前却把中国人送上了太空,这一切都源于他18岁时的航天梦。他,就是“神舟”五号飞船的总设计师戚发轫。 记者:“神舟”五号成功地发射以后,全国上下都在高兴,但是您却在高兴之余,有些烦恼有些头痛,那么你烦恼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科学生活》2010,(7):38-39
一位母亲在给心理医生的求助信中这样写道:我的儿子是家里的独子,从小我们就很注重对他的教育。他放学后很少外出,只闷在家里做功课,上下学都是由我们接送。他发育良好,生性活泼热情,也很聪明,所以邻居和老师都很喜欢他。他现年18岁,即将高中毕业。但是我们发现他非常幼稚,虽外表已成熟,但心理行为却像不懂事的儿童,对个人前途从未考虑过。整天爱与10岁的小孩们玩耍,迷恋电子游戏,对漫画和动画片百看不厌。如此养尊处优,无忧无虑,因此学习不努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厌学拒学,成绩逐年下降。全家为他担忧苦恼,他却若无其事。请问我的孩子得了什么病?他为什么会显得如此幼稚?  相似文献   

20.
电话里,一位家长诉苦说,他们的孩子不知犯了什么毛病,中学快毕业了,却不想上学了.平常,孩子就胆小内向,最近孩子做什么事都害怕,见陌生人就心慌,紧张得哆嗦.有时候,说话紧张得口吃.上体育课的时候,心里一紧张就肌肉僵硬,总也没有好成绩.孩子说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心里总是想些怕人的事.昨天孩子又说,他不想上学了,怕去学校.这可真是愁死人!您说,孩子这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