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作生活在基层的新闻从业人员,虽然有活动范围小、条件局限等诸多不便,但只要发挥身处基层的优势,积极提高新闻敏感性,照样能从鲜活平凡的小事中,发现大题材,采写出“好新闻”.泥土散发的芳香气息,火热劳作的动人场面,这些来自第一线的新闻素材,靠敏锐的新闻眼和嗅觉去捕捉,就会有意想不到收获,采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2.
新闻宣传报道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关注基层,聚焦一线,接地气,强底气,聚人气,深入挖掘基层一线丰富鲜活的素材,采写出新闻精品,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本文就如何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新闻采写进行了论述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发挥地市报特有优势一是发挥好传统优势.因为长期职业养成,加上采编主要对象在基层,地市报新闻采编活动形成了良好的"走基层"传统,一批批地市报新闻工作者,特别是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坚持深入基层,"脚板底下出新闻",采写了一大批带着基层泥土芬芳的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4.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广大摄影记者深入基层,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拍摄出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新闻作品,受到广泛好评。但目前来看,仍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迫切需要摄影同仁深入“走转改”,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保证新闻摄影的真实准确、增强新闻摄影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傅歆茹 《新闻前哨》2022,(18):29-30
随着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性变革,基层记者的本领能力,不容易跟上新闻变化的步伐,如何抓好基层特色进行突出性亮点报道成为了不少新闻记者“走转改”活动的一部分。基层中有年复一年常唱的四季歌,有亮点突出的城乡建设特色,还有农村生活的点滴乡愁味道,抓好基层新闻特色进行亮点报道已经成为了基层新闻单位的一种常态化报道。作为基层新闻工作者要深入一线、准确选题、抓准亮点、贴近群众、突出精彩细节报道、巧妙构思画面语言,在基层丰富的新闻特色中抓取更多的好素材和故事,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6.
自去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倡导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媒体新闻采编人员纷纷深入基层,采制出一批批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事实说明,"走转改"是新闻人提高自己能力素质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7.
周行 《新闻战线》2015,(5):201-202
基层新闻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十分复杂,也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就目前情况来看,基层新闻从业者在职业素养方面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基层新闻的传播效果。探讨基层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以提高其综合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社会转型,众多媒体通过各种途径接地气,倾听基层的声音,真实反映转型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作为基层新闻从业人员,其  相似文献   

8.
喻华刚 《军事记者》2010,(12):60-60
基层是新闻的富矿,许多基层报道员在这个富矿里开采出了不少好新闻。但是,也有一些基层报道员却抱怨,基层新闻太少。其实不然,基层不是没有新闻,而是一些报道员缺少发现新闻的眼光。这“眼光”除了要储备相应的知识、有基本的采访技巧外,还要勤练“浮上来”、“沉下去”和“稳得住”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9.
时政新闻历来是新闻报道的“富矿”,也可以说是一张报纸的支柱之一。什么是时政新闻,晚报的时政新闻应该怎么写,就20年基层新闻工作的经验,笔者总结出12个字的指导思想,想和大家一同研究和探讨,希望大家能够有些许收获。  相似文献   

10.
作为基层通讯员,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新闻线索,获取新闻资源。在近几年的新闻采写实践中,我渐渐摸索出一条新的“捷径”,那就是到简报里“淘”新闻。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广大新闻工作者纷纷走出办公室,身入基层.心贴群众.采写出了一大批透着泥土芳香的新闻作品。那些记者亲历式的稿件因文风朴实、简短鲜活、紧贴基层,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好评。许多战士说:叶艮纸上刊登的这些新闻,就像发生在我们单位一样!”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新闻采访类型中,基层新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新闻类型之一,同时也是新闻素材重要的来源。基层新闻不同于政治经济新闻以及其他新闻,本身比较生动形象,接近老百姓的生活,因此基层新闻是人民群众比较关注的新闻类型。但是由于基层新闻采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少的采访难点,这就要求在进行基层新闻采访时必须注意采访的技巧,这样才能够采访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促进基层新闻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罗惠妍 《新闻窗》2014,(3):17-18
随着基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与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基层人民精神需求日益增强。基层新闻机构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基层记者则是基层新闻机构工作开展的直接实施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基层新闻机构的工作效能。基层记者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新闻采编能力,将基层新闻工作推向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朝东 《新闻采编》2003,(6):34-34
在 基层 ,经常听一些通讯员抱怨 :“我所在的单位小 ,单位成绩又平平 ,老感觉没什么新闻可写”。通讯员中有这种“基层天地小 ,没新闻可写”想法的人占了很大比例。其实 ,这是一种误解。基层通讯员因所在的单位小、信息相对闭塞 ,不像在大机关那样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快捷 ,是客观存在的。但主要还是通讯员对党当前的各项方针政策了解得还不够 ,通讯员本身对新闻理论掌握得还不够透彻 ,自己缺乏新闻敏感而造成对基层所发生的新闻“熟视无睹” ,导致觉得基层小单位“没有新闻可写”的错误认识。只要解决上述几点 ,同样 ,在基层小天地里也是可以…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两周,我在家轮休,有大量时间同空军新闻骨干和基层部队官兵进行电话交流。在交流中,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谈到了军报三版的“基层新闻专递”栏目。大家认为:“基层新闻专递”栏目推出以来,报道基层新人新事,宣传基层新鲜经验,扶持基层新闻骨干,真正做到了“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备受基层官兵和基层新闻骨干的欢迎,堪称军报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将他们的具体反映和一些建议汇总如下:1、“多报道基层”不是难有作为,而是大有可为。大家谈到,“多报道基层”是军报强调多年一个宣传方向,但版面上真正出自基层单位的“新闻”仍然较少,使基层…  相似文献   

16.
社区新闻是社会新闻的延伸,社区作为城市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是新闻资源集中的地方。一年多来,平顶山市广播电视台开展的"城市第一线"栏目用事实证明,最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最生动的语言来自基层,社区新闻是个"富矿",社区新闻是一片亟待完全开发的处女地。  相似文献   

17.
刘意婷 《报刊之友》2013,(9):117-118
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在全国新闻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也产生了一大批锐意出新的好记者和“接地气”的好新闻。作为最基层的县区媒体,虽然身处基层,却受客观条件制约,往往又脱离基层,更需要贯彻“走转改”的精神实质,制作出贴近民生的好新闻。本文从县区新闻媒体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基层新闻单位“走转改”的必要性和基本方法,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产生有活力、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民生新闻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之态,各地电视台都能寻觅到其身影。作为备受关注的电视新闻栏目,民生新闻立足平民化视角,置身于百姓立场,对热门的社会事件进行挖掘、评论和报道,充分彰显出了对百姓与弱势的人文关怀。对民生新闻而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采访的视角和策略,与具体的采访行为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各基层电视媒体应高度重视民生新闻的选材与采访,切实提升民生新闻报道的质量。本文从民生新闻的概述入手,对如何做好基层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的采访工作进行探析,就此提出相关采访策略,以期为提高优化民生新闻质量,促进基层电视媒体发展提供可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创优是新闻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出精品、出名牌的必由之路,也是新闻媒体砥砺队伍、锻造人才、提升实力、扩大影响的有效方法。从丹阳日报20多年的新闻实践以及历年来涌现的精品力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新闻创优离不开基层的肥沃  相似文献   

20.
正会议,是新闻的"富矿"。尤其是基层记者,通过会议获取新闻素材,在日常的新闻工作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会议新闻是作为一名记者,尤其是基层记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平常见到的会议新闻,存在的主要弊病是长、空、滥,以及写作的程式化、模式化,不但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会议新闻的作用。基层新闻工作者如何把会议新闻写好,写出有特色的、有新意的新闻呢?笔者结合从事新闻工作的实际,谈谈体会和看法。会议是新闻资源库会议新闻报道作为一个地方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