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艳红 《华章》2008,(15):84-85
大学生逃课几乎是每一个高校都存在的现象,要解决逃课问题,根本在于要使学生对课堂"动心",促使其有心、用心、热心去上课.以心理学的视角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以心理"转化"为基点来探讨如何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从而有效地减少大学生逃课的现象,以有助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提出更适合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方法及学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分制下大学生课程重修存在着许多课程很难单独开班重修,重修课程上课时间常与其他课程发生冲突,重修生学习负担重、逃课厌学现象严重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高校应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在大学生课程重修中的作用,给重修生配备临时导师指导其学习和生活,通过课程的合理编排减少课程间上课时间的冲突和重修生的学习负担,从而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下大学生课程重修工作,提高课程重修质量。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逃课这一现象已成为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学校管理较头痛的问题之一。普通学生逃课,学生干部亦逃课;学习成绩差的逃课,学习成绩好的亦逃课;厌学的逃课,好学的亦逃课;有借口的逃课,无理由的亦逃课;高年级的逃课.低年级的亦逃课……本文通过调查与访谈,再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并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者结合担任高职生班主任和学科教学工作的切身体会,发现学生上课睡觉、不完成作业,甚至逃课旷课等厌学现象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情况严重。本文旨在探讨高职学生这一特定大学生群体所存在的厌学现象、厌学的心理因素及解决高职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逃课这一现象已成为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学校管理较头痛的问题之一.普通学生逃课,学生干部亦逃课;学习成绩差的逃课,学习成绩好的亦逃课;厌学的逃课,好学的亦逃课;有借口的逃课,无理由的亦逃课;高年级的逃课.低年级的亦逃课……本文通过调查与访谈,再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并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6.
费璐 《考试周刊》2012,(31):170-170
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且厌学的现象愈来愈严重,学生的厌学心理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主要表现为:上课不听不记不做练习,教师你讲你的,台下我玩我的。逃课、逃学,厌学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有的学生甚至得了厌学症。厌学症是学生消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和行为的反应模式,表现为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见,情绪表现为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甚至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的过激的行为。学生的厌学心理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必须弄清楚学生厌学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尽早唤醒迷途的学生,这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逃课现象心理透视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高校学生逃课现象却非常普遍,许多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甚至出现了经常不上课的"逃课族",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教学秩序与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大四毕业班学生出现"空巢"现象,这不仅折射出就业难与扩招热,更使得大学本科教育无奈"缩水".因此,高校大学生逃课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心理原因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越来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育取得更加喜人的成就的同时.我国学生厌学逃课的现象也呈愈演愈烈之势。小学生的厌学逃课现象非常普遍,它不仅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小学生的厌学逃课现象有待人们的重视与解决。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高校的大学生不认真上课反而经常逃课成为国内教育领域和学术领域的热点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据调查,很多高校的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逃课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因此,大学生逃课现象已经成为每个高校教学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或减少这种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群体中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日益凸现。在多年的高校教学管理中我们发现:高校学生"逃课现象"已不可避免地摆在高校各级管理者及任课老师面前。因此,开展对"逃课现象"的分析,已成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逃课现象的特征 逃课分为"隐性逃课"和"显性逃课"。"显性逃课"是指学生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去上课,这显然是校规严令禁止的,逃课一旦达到一定学时就要被开除,一般情况下只有少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高校的大学生不认真上课反而经常逃课成为国内教育领域和学术领域的热点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据调查,很多高校的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逃课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因此,大学生逃课现象已经成为每个高校教学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或减少这种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逃课似乎已成为当前高校存在的一个共同现象,据一组来自《21世纪人才报》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高校学生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逃课率在25%左右,至于哲学等公共课的逃课率则高达50%。大学生厌学、逃课现象正日益成为高校、家庭乃至社会的一种焦虑,也给各高校管理层、教师及学生辅导员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前不久,某些高校还大张旗鼓地组织了“拒绝逃课”的签名活动。这无疑告诉我们,大学生逃课已开始受到社会以及高校本身的重视。笔者选择了长沙市几所高校对当日的所有公共课学生到课情况作了一次分组调查。调查时间分上午第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选课已成为常见的现象,在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逃课现象更加严重.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最后一批录取的大学生,他们的逃课原因和特点有别与本科院校学生.本文从学生、学校、社会影响三方面分析了高职学生逃课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此问题的思路,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深化教学管理改革与考试制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解决逃课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线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逃课的情况.2009年我校对学生"厌学逃课"现象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厌学逃课"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探讨解决措施时,着重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偏差进行分析,强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侧重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角度去理解、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珍珍  黄智慧  王莹 《考试周刊》2013,(22):177-178
近年来,大学生逃课增多,上课出勤率降低已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事实上大学生逃课现象十分普遍,文章分析医学院校大学生出勤率的特点、原因,并对现有考勤制度进行解析,提出提高大学生出勤率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逃课行为在大学校园中始终或多或少地存在,但是,最近几年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而身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使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学生逃课这一行为的外在原因和心理动机,为纠正学生逃课行为提供一些可行的对策指导。一、大学生逃课行为的现状某些高校出现非常严重的逃课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逃课:现状、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逃课成了大学里一个普遍的现象并且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表现为以下特征;学生逃课以"不去,也不点到"为主要手段;专业课旷课学生少,选修课和公共课旷课学生多;女生的逃课不再是"羞答答"的行为;城镇学生逃课率高于农村学生;党员逃课率相对较低。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主要有:教师上课不能给学生思维与学术的启迪和熏陶,教学管理缺陷,受同伴群体的影响,对逃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同学间相互监督不够。降低学生逃课的主要对策: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善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严厉执行考勤措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自我控制力;正确引导学生认识逃课的危害性,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8.
学生逃课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院系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厌学,逃课现象极其严重。在这些逃课的学生中,只有少部分的同学在图书馆看书,还有少部分的同学忙于“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多数学生则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小说、贪睡或谈恋爱。是什么原因让如此众多的学生逃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学生自身独特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还有学校管理不完善的原因。本文就学生逃课原因及其对策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strong popularity,short life cycle,multi-species,small batch,the semi-manual 。普通学生逃课,学生干部亦逃课;学习成绩差的逃课,学习成绩好的亦逃课;厌学的逃课,好学的亦逃课;有借口的逃课,无理由的亦逃课;高年级的逃课.低年级的亦逃课……本文通过调查与访谈,再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并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大四现象”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地方高校中大四学生厌学、逃课现象严重。主要原因在于地方高校僵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改革的严重滞后性。本文主张以学生的生存发展为基本理念,以学生分类管理为突破口,以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创新为主题促进地方高校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的改革,有效解决“大四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