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平原先生,1954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先生是一个温情中蕴藏着激情的人,有学人的智慧,也有普通人“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我以为他是一位最具有“人间情怀”的学者。90年代以来,陈先生关注的课题,包括...  相似文献   

2.
植根深厚文化 臻于艺术大美 启功先生是我大学期间的书法老师。受启功大师指导,对书法亦有研究。我与沈鹏、刘炳森、谢德萍等著名书法家都有交往,并且他们都给我写过字。中国书法协会理事、原河北省书协秘书长范硕还是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美的使者     
日本著名摄影艺术家饭琢武教先生以其拍摄的中国十几个省市的自然人文景观,结集出版了《摄影的力量》。先生走过的省市我都走过,先生拍摄的景观我都熟悉。然而,捧读先饭琢武教先生的摄影作品,我仍然被摄影蕴涵的巨大力量强烈地震撼了。  相似文献   

4.
刘梦溪 《中国文化》2013,(2):149-163
王国维与陈寅恪一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和王国维《颐和园词》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王陈关系最近,盖因气类相投也。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许我忘年为气类,北海今知有刘备"句,即实写此意。而《挽词》中"风义生平师友间",则是两人关系的理则概括。四大导师的年龄,梁启超生於1873年,王国维生於1877,陈寅恪生於1890年,赵元任生於1892年。梁最长,比王大四岁,比陈大十七岁。王比陈大十三岁。1925年清华国学院成立时,梁五十二岁,王四十八岁,陈三十五岁,赵三十三岁。吴宓生於1894年,当时是三十一岁,任  相似文献   

5.
清华大学举行纪念赵元任先生百年诞辰学术座谈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元任先生(1892—1982)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者,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语言学大师。早在1925年,年仅33岁的赵元任先生以其出众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被聘为清华学校哲学系教授和研究院导师,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称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亲自培养了一批优秀语言学人才。  相似文献   

6.
正1987年到西北大学跟随先生念书,一转眼30年就过去了,我也跨过了知天命的门槛。回顾走过的人生历程,我感到在我重要的人生节点,都有先生的指点。如果没有遇到先生,我都不知道我的人生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刚到西北大学,我才22岁。20多岁是一个人人生观形成最关键的时期。我当时对"人生到底有哪些活法"、"支撑人生的支柱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记得是1991年的初冬时节,我的同事葛晓音教授从南京开会归来,提及程千帆先生对我的研究相当欣赏。最初的反应是,先生因追念我的业师王瑶先生而“爱屋及乌”。若干年后,读张伯伟君《(程千帆友朋诗札辑存)题记》,其中有“如北京大学的葛晓音、陈平原,复旦大学的陈尚君等,都是受到千帆先生重视的青年学”,方才明白葛教授的转达明确无误。  相似文献   

8.
一卢作孚先生的事迹以及他一手创建的民生公司的成就,我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有所耳闻。当时,雅礼中学由长沙迁至湘西沅陵,我是雅礼中学初中部的学生。抗战胜利后,我转学到南京金陵中学读高中,同班同学卢国纶是卢作孚先生的三儿子,我们都是寄宿生,住在金陵中学的“口字楼”三楼,卢国纶就在我隔壁的房间里,朝夕相处,时间长达两年半,直到高中毕业。从他那里,我对卢作孚先生的持家、为人、尤其是创业精神,又有了较深入的了解。高中毕业迄今整整五十年,不久前卢国纶来京与我相晤,我们都老了。 卢作孚先生的长子卢国维的长女卢晓蓉…  相似文献   

9.
刘梦溪 《中国文化》2014,(2):214-214
我与之往来比较多的师友,很多都在北大。而在这些师友中,汤一介先生和乐黛云先生,又自不同。我和他们相识、订交,快四十年了。他们对我而言,亦师亦友,经常能从他们那裹受到教益。而且有情感的牵挂,做梦也会梦到他们。  相似文献   

10.
正马曜老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十二年了。一直以来,我都想写一点文字怀念马曜先生,只恐于自己才疏学浅,迟迟不敢下笔。最近,偶然的机会,有幸认识了马荣邦先生。马先生是马曜先生的堂侄,虽已退休多年,却老当益壮,一直忙于马氏家族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他告诉我,准备出版《纪念马曜教授逝世十二周年文集》,要我写篇文章。马先生之嘱,我欣然应允了。其实,在中学时代,我就听说马曜先生的大名了。我高中老友玉山  相似文献   

11.
本振忠先生是学者,但我和不少人一样,却是从读他的随笔和散文开始“认识”他。在他的笔下,那黄山白岳,寒烟衰草,都仿佛成为斜阳残照中一缕昏黄而温暖的回光。徽州像像座积尘的老宅,被他“吱呀呀”地推开了失修已久的大门,轻轻地角摸着那些埋藏在尘土的最深处、虽已古旧模糊但依然幽婉动人的心事。  等到后来见到他,实在使我大吃一惊,因为他看上去太年轻了,也没有一丝一毫那种作为名校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或骄矜或自持的神态。他诚恳地待人,神情举止之中甚至还有一点点的腼腆。王先生1964年出生于福州,1982年考入复旦大…  相似文献   

12.
和李水歌不熟,但对她的画不陌生。也是缘分所在,在吴东先生策划的《新工笔》展上,我和李水歌有过不长的闲聊。因先前知道她的画,便对李水歌有感性的认识,因而吴东先生约我为其画写点儿文字,我便欣然答应。  相似文献   

13.
我的父亲则雄先生在书道用品的买卖上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和热情,与日本大分县内外的书法家有很深的交往。我父亲经营书道用品时,特别是对端砚独有情钟,无论是新砚还是古砚,都有兴趣。经他之手卖出的端砚不下几万方吧。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在路透社的资助下,我在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流年逝水,至今不能忘怀的,是我的两位导师,一位是历史学家格德弗莱·霍得森,他早年做过新闻记者,为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服务,后有颇多著述。我回国前,他送我一本他的新作《人民的世纪》,所述迄于20世纪降临,止于冷战开始。当时他给我上一对一的导师课,英文叫tutorial,每周一次,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讲到柏林墙被推倒,讲义是他自己写的,每次上课时他亲自打印好给我。我用并不好的英语和他高出一般英人的英语对话,我以对西方历史的一知半解和他精确丰富的历史知识交流,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学者都是喜欢书、爱护书的,在我接触的老一辈学者当中,大概季羡林先生是我所见到的一位最爱书的人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因为参加季先生在北京大学主持的"西域研究读书班",开始有机会到季先生家里去问学。以后因为先后帮助季先生编辑《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敦煌吐鲁番研究》等书刊,所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季先生在朗润园十三公寓的住所去请益。特别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一  相似文献   

16.
江林昌  孙进 《寻根》2003,(4):4-9
2002年下半年,从导师李学勤先生处获知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从香港购藏一件失盖的有铭铜器,曰“ 公 ”。就器形与铭文的字体等方面考察,该器时代可定在西周中期偏晚。 公盈铭文对于  相似文献   

17.
下面讲的是爱因斯坦乘坐一辆由司机驾驶的小汽车到各大学巡回作有关相对论原理的报告的故事。一天,在路途中,汽车司机说,“爱因斯坦先生,您的报告我已经原了差不多三十次。我都背下来了,我敢说连我自己都可以作这个报告。”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向下超越——《反抗绝望》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晖 《中国文化》2008,(1):144-150
整整二十年前,我以此书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我至今记得由唐弢先生、杨占升先生、严家炎先生、樊骏先生、刘再复先生、何西来先生等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向我提问时的情形。答辩之后,钱理群先生代表“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向我约稿,他们那时正准备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一套学术丛书。钱先生年长我二十岁,从1983年经王得后先生介绍相识之后,他一直支持我在鲁迅研究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韩国人最为尊敬的一位人物是日本帝国主义时代在中国流亡、领导临时政府的独立运动家和思想家白凡金九先生。金九先生在《白凡日记》我的愿望中写道:‘我希望的大韩民国不是用武力或者经济来征服支配世界的。而是在爱的文化、和平的文化中好好生活,全人类都可以沐浴着友谊幸福地生活。’我作为韩国文化院院长将竭尽全力为两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做出贡献。”——金辰坤  相似文献   

20.
我第一次听到法国人解释艺术家一词,是在三年前的夏天。那是个星光灿烂的晚上,我与我的导师夫妇正在蓬皮杜文化中心附近一间意大利餐馆吃饭。这餐馆饶有情趣:张张小桌都燃着一支红蜡,光影摇曳,烛泪点点,令人无端生出遐思一串…… 遐思未逝,便来了个吉卜赛女郎,携把吉他。这吉卜赛人长裙百褶,手镯铿锵。只见她右手往六根弦上一抹,听起来,竟像有谁向平静的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