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在离沙坑适当距离确定一块较大的踏跳区域,约1.5 m×0.6 m。让学生助跑接起跳,也可直接跑过沙坑,助跑距离一般20~25 m,重点培养学生的助跑节奏,了解加速过程。2.让学生在初定下来的预跑线上起跑,逐渐加速,当加速跑至踏跳区时,用力踏跳,体会踏跳时的感觉。3.确定预跑点。在距踏跳板20~25 m处,划一起跑线,并在起跑线前后各画4条线,每个间隔约12 cm(或学生一脚长)。同  相似文献   

2.
一、学习助跑技术 1、确定助跑距离和弧线跑半径的方法。助跑距离的长短及弧线半径的大小,主要根据学生的速度及弹跳能力而定。速度能力好者,或初学背越式跳高者,助跑距离可短些,并可用同半径弧跑进。弹跳力强而速度相对小,助跑距离可适当放长,并可用不同半径的助跑弧线,越接近起跳,半径就越小。现将此法举例如下:设助跑步数为12  相似文献   

3.
<正>一、具体"怕"的现象分析1.助跑时怕跑不好。助跑的任务是使身体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为上板起跳提供良好的条件,一般可分为起动、加速和准备上板三个阶段。初中女生在助跑时步幅多大、速度多快为适宜呢?她们心中没底,怕不能为上板提供条件,表现为助跑不自然、不协调。2.上板踏跳时怕上不准、跳不好。上板踏跳的任务是将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通过踏跳转变为向前上速度,以获得良好的第一腾  相似文献   

4.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初中学生跳远普遍存在着“起跳后身体朝垂直方向变化小,落地后身体仍以较高速度前移,而出现身体‘前冲’甚至头触及沙坑等现象。”导致如此结果的原因有三: 一是学生“可控速度”低。助跑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跳远成绩。但学生试图通过增快助跑速度提高成绩时,又不能控制所提高的助跑速度而导致起跳后身体还未很好腾空就迅速落入沙坑。此刻由于水平速度高,在下肢落入沙坑后,较高的水平速度变为上体继续向前位移而前跌。二“起飞角”小。从理论上讲,起跳后身体重心应沿18°-24°飞出。“起飞角”小,助跑中获得的向前速度就不能在空中发挥其惯  相似文献   

5.
三级跳远技术我们认为:应把第一跳看成助跑的一部分。应该让学生知道,第一跳结束时,也就是实际跳跃的开始。应把第一跳看成是助跑的最后一步,并且是助跑中最为特殊的一步。实际上,第一跳即助跑中的最后一个特殊步而已。假设这样考虑第一跳,则对第二跳及第三跳形成很大影响。 1 助跑与第一跳 适宜的助跑,可以在不费力的情况下获得最佳的速度,并能很自然地过渡到起跳。助跑距离和加速度,取决于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加速度越快,助跑的距离可以越短些,否则就应适当地加长。教学中,学生能否利用全速跑,完全取决于他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一、外国教练员对跳高技术的一些观点 1.助跑: 日本跳高教练认为: 在背越式跳高技术中,助跑是十分重要的,在助跑最后四步时,眼睛不要看横竿,而要看远端的跳高柱,这样可以使身体自然内倾。背越式的助跑路线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人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先垂直横竿跑,然后再跑进弧线部分。八木的助跑共跑十二步,她在前四步助跑时就已具备了起跳前的速度,跑中间四步时,要求  相似文献   

7.
背越式跳高中踝关节受伤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踝关节周围有下胫腓韧带、外测副韧带、内侧副韧带三组主要韧带加强其稳固性。在背越式跳高中,易受伤的是:起跳腿踝关节的内侧副韧带,这条坚固的韧带之所以会受伤,是由背越式跳高起跳时的生物力学特点决定的。 一、背越式跳高起跳的生物力学特点 背越式跳高起跳前的助跑是沿弧线跑进,跑进时产生了一个向心加速度,身体于是向圆心方向倾斜,倾斜角度的大小由弧线半径及助跑速度决定。  相似文献   

8.
徐健  赵斌 《中华武术》2018,(3):9-10
跳远的起跳距离与起跳前的助跑速度有相当大的关联。在长时间跳跃的过程中,接近速度最快的时候是跳的最远的时候,但是还需要与到达跳板的位置、高超的技术和心理准备紧密配合,个中,跑步是跳跃的基础,跳跃是跑步的发展和结果,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当要跳过一定宽度的小沟时,人们总是要提高速度跑几步。当汽车经过同样的斜坡时,车速比较快的车总比车速慢的车滑行的距离要远很多。所以说,快速的助跑的准备,可以很好地提高跳远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跳远训练过程中,经常发现这样的问题,有些运动员平跑速度很快,但在跳远的助跑中却发挥不出来。原因不是运动员不想跑快,而是一旦跑快就跳不起来。这就是说运动员的跑跳结合能力差。要想提高跑跳结合能力,除需提高相关的专项素质外,技术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跳远的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密切相关。但是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关键是看在高速助跑中能否完成起跳。所以严格地说,起跳瞬间的助跑速度才是决定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鲍威尔和刘易斯,他们在起跳瞬间的助跑速度均达到每秒11米以上,而在这种高速的水平位移中能…  相似文献   

10.
跨越式跳高简单易学,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千差万别,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掌握不是相同.在教学练习中出现助跑速度过快、踏跳点偏离等现象,学生在越过横杆之后,身体会失去平衡,往往会落在跳高沙坑的外面场地上,容易造成伤害事故,也会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高跳远的助跑效果,笔者认为主要应从确定助跑距离、提高助跑速度、提高助跑准确性三方面着手。 一、如何确定助跑距离 助跑距离过长,运动员在踏跳前很远的地方过早达到最高速;如果助跑距离过短,运动员又难以在起跳前达到最高速。而起跳前速度提高0.1米/秒,跳远成绩就可提高1%-2%.助跑距离需要多长多短,取决于运动员的水平。以我校两名运动员秦国华和王晓玥为例:她们的助跑步数分别为18步和16步。她俩的百米成绩分别为12"9和13"6。两队员身材不高(分别为1.60米和1.61米),但助跑节奏快。现将她们助跑的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田径运动中,百米跑全程技术,主要由起跑、起跑后的疾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几个部分组成.但是,在疾跑的途中跑衔接时有一个技术环节——二至四步的“自然跑进”,往往易被人们所忽视.一、“自然跑进”在百米跑中的作用所谓“自然跑进”,就是在已经获得高速度的情况下,利用它的惯性,保持已获得的速度,顺势放松跑几步.好比骑自行车达到高速时,在你不再拼命用的瞬间,车仍能保持这一速度向前滑行的道理一样.“自然跑进”技术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从世界优秀运动员百米速度变化曲线表来分析,不少运动员在25~30米处都有一个平衡的“自然跑进”过渡,如前苏联优秀选手鲍尔佐夫、科尔涅留夫、希德谢尔(女),百米跑最好成绩分别为10”0、10”2、10”8,他(她们)在疾跑结束过渡到途中跑的瞬间,基本上保持了已获得的速度,而不是继续加速,短暂的两步“自然跑进”,为途中跑创造更高的速度作了良好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正> 运动实践告诉我们,受过专门训练、具有较高水平的运动员,他们的助跑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然而对缺乏比赛经验的中学生来说,助跑踏板却很不稳定,助跑踏跳的误差较大。更有甚者,不少学生为赶步点,或是拉大步,或是捣小步,结果助步的速度下降,踏跳动作不充分,严重影响了成绩。所以提高学生的助跑能力与踏跳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跨栏跑,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同时加强加速跑的训练,使学生体会肌肉用力的节奏感,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步幅与步频。发展学生的目测力还可以采用以下基本练习: 1.站在离开起跳板或起跳线50厘米的地方,以迅速的动作把脚踏上起跳板上,反复练习。 2.以比较短的助跑距离在规定  相似文献   

14.
跳远作为一种跳跃项目,具有很高的锻炼价值,可以提高学生跳跃能力和腿部力量,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跳跃技术以及安全的练习方法很关键。笔者运用海棉垫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一、解决不敢腾空起跳的难题初中的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个别学生尤其是女生胆量太小,还有学生由于曾受过伤,产生心理障碍,不敢起跳,针对这个难题,笔者在踏跳板与沙坑之间的地面上铺上几块海棉垫,告诉学生即使跳不到沙坑还有海棉垫保护着不会受伤,学生看到有海棉垫保护着就大胆地尝试着进行练习。两米的踏跳距离对初中生来说不是很难,只要心理因素解决了,练习也就没问题了。  相似文献   

15.
背越式跳高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在学习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时会产生一些错误动作,而这些错误动作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纠正,将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及教师的上课质量。 一、助跑方面 1、助跑最后几步减速,有拉大步、捣小步现象,节奏紊乱 产生原因:助跑步点不准,怕杆,不敢跑,起跑时精神不集中,助跑节奏掌握不好。 纠正方法:调整弧线半径和助跑距离,开始助跑时节奏稍慢  相似文献   

16.
“跨栏步”是跨栏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难点,但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跨栏跑时,经常出现跑到栏前不敢跨或向上跳跃过栏的现象。下面介绍一种循序渐进的“三步走”辅助练习教学法。第一步助跑跨越技巧垫的练习目的: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起跨和前摆技术,预防跳栏现象的发生,为“跨栏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三级跳远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在助跑后踏板起跳完成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双脚落入沙坑动作中产生一些错误动作,此外,在三级跳中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合理安排三跳节奏,直接对成绩的好坏和完成动作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改进、总结和提高三级跳运动技术、在学习掌握其动作技术过程中避免常见的错误动作,并施以确切的纠正方法,现在,将上述练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介绍给大家。一、在学习三级跳助跑第一跳(单脚跳)方面1助跑最后几步降速,步点不准,助跑凑步子上踏跳板,拉大步和捣小步。产生原因:助跑时,没有快速而强有力助…  相似文献   

18.
跳远助跑有以下三个目的:①使起跳脚的脚尖接近踏跳板前沿;②产生水平速度,③踏跳时,使运动员能在失去较小水平速度的同时,产生较大的垂直速度。利和其他专家曾在1982年就跳远助跑的第一个目的对助跑过程进行过检测,目的是试图在助跑过程中确定一个可以书先拟定好的、保持稳定连续的助跑的范围,并测定运动员是从第几步开始靠目测调整步幅的。为此,他们使用两架  相似文献   

19.
跳远技术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进行快速而强有力的踏跳,以获得较大起跳初速度,而这个问题往往是人们熟悉而又被人们所忽视的。   在教跳远踏跳时,我采用在踏跳板上起跳,腾空后落在高为 70公分的平台上的教法,效果较好。具体步骤如下:   一、 6步助跑,用有力的脚在踏板上起跳做腾空步,摆动腿落在平台上。踏跳板与平台之间的距离,男生为 1米,女生为 80公分,反复练习后,根据学生掌握程度,逐步加长跳板与平台之间的距离。男生由 1米至 2.5米,女生由 80公分至 2.20米,视个子高矮和素质情况而定。同时逐步加长助跑距离和加快助跑…  相似文献   

20.
从支撑跳跃练习的整个技术环节看,助跑是支撑跳跃的动力基础,它要求运动员在较短的距离内发挥出最大的速度,并对最后的单脚起跳上板、双脚踏跳技术有决定性影响。因此,从开始训练时就要训练跑的基本技术,动作要正确、协调有节奏。按照体操规则规定,助跑的距离不超过25米,但每个人的助跑距离应根据所跳动作的形式、难易程度和发挥速度的能力来决定。助跑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开始逐渐加速,最后发挥出最大的速度;一种是一开始就全力助跑,以较大的速度保持到上板。按照人体进入工作状态的规律,一般采用有节奏的逐渐加速,以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