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究实验是贯穿高中教学始终的实验设计思想,引导学生把握科学设计实验的思维,为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对"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和"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具有了探究实验的基本素质,掌握了酶的来源、功能和本质。从实验课程的设计及发现的问题入手,并对实验进行一定的改进和探讨,让学生加深对影响酶活性条件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园林植物扦插育苗"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探究开展教学,本次针对"扦插基质的选择对植物生根的影响"这一问题,结合扦插季节和材料等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有关八仙花扦插繁殖的探究型学习方案,以此培养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探究能力和相关技能的掌握能力。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将本节知识内容与验证性实验进行重新设计,通过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提出探究课题:成熟的植物细胞是否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和吸水。再引导学生探寻实验原理、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最终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有关结论。这样将教学活动组织成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学习过程,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物理的神奇激发起学生的激情,物理科学探究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又使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了畏惧心理,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并体验物理实验,感知科学探究实验的乐趣;领略自然与生活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终身的探究兴趣;激励学生参与,激发探究热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领略科学探究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探究缘由】土壤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土壤侵蚀可降低土壤肥力,从而影响农业生产。本实验重点探究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土壤的保护提供一些启示。【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中水力对地貌的影响。 2.探究地表植被覆盖情况、降水强度、土壤状况、地形坡度等对土壤侵蚀程度的影响。 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土壤侵蚀、保持水土的正确认识。【材料准备】大小一致的长方形盒子若干、小桶若干、漏斗若干、小玻璃瓶若干、筛网若干、喷水壶一个、腻子若干、草皮或草籽若干;长  相似文献   

6.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中第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组织好这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笔者通过对周边地区的一些学校的调查发现,许多学校或教师并没有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这一重要的探究活动,有些教师虽然组织学生开展了这一探究活动,但因为一些方法或细节问题,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林裕坤 《广西教育》2014,(21):57-57
初中生物课本中安排了不少探究实验课,其目的是培养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科学探究精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笔者以几个比较典型的生物实验为例,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一、利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关键步骤是培养洋葱根尖。在以往,洋葱根尖都是由教师在实验前三四天准备好。  相似文献   

8.
<正>"探究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条件"是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在该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1教学准备在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条件"实验时,教师需要制订好教学目标,准备好材料用具,精心地设计探究问题,划分好学习小组。此外,教师还应  相似文献   

9.
李延忠 《生物学教学》2005,30(10):38-39
“种子的结构”一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开篇。学生透彻认知种子的结构以及萌发时种子形态结构变化,可以为以后学习“种子的营养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动态地理解绿色植物的生活历程。教材设计了两个观察性实验活动。怎样让活动更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不断地分析思考?怎样在观察性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怎样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使探究性活动促进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对此我做了一些尝试,与学生共同完成这一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生物学实验课中,由于实验指导等因素的限制。开设的实验多数都是验证性实验,探究式实验内容很少.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智能的开发.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我们在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实验中,在保证基本操作训练的基础上,提高探究实验的比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1问题的提出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高中阶段的第一次探究实验,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把该实验当作验证性实验来处理。而笔者设想让学生在两课时(90min)的社团活动时间中进行一次真正的探究,实验材料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的,各种试剂是由教师准备的。学生可以探究不同材料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影响,也可以探究不同试剂对同一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物理教学中让学生亲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亲自探究一些物理规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13.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更多地重视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操作技能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化学实验如何影响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养成,通过实验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应该值得深入探讨并付诸于实践.现行初中化学教材,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缺少以实验为载体的探究活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智能的开发.下面就化学实验的探究性教学,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论化学学习中接受与探究的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都强调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实验以来,“探究教学”、“探究学习”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在化学教学中关于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也呈方兴未艾之势,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我们发现尚有不少教师出现了一些认识的迷惘和实践的困惑,最为典型的误区就是将探究与接受截然对立起来。探究学习的追随认为探究学习符合科学探究的理念,应该取代接受学习而成为化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对接受学习则口诛笔伐、无情鞭挞;而接受学习的拥戴则坚信唯有接受学习才是学生高效学习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差异化探究的实验课堂中,探究活动分为教师演示、结构化探究、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和学生自主探究4个水平。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为例,介绍如何利用4个学习站,实现不同学生进行不同水平的实验探究。以“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等实例简要说明差异化探究的其他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物教学》2016,(6):53-54
<正>1问题提出探究性实验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良好素材。按照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良好。但是部分善于思考的学生常提出一些疑问和其他实验思路。于是,笔者对"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教学进行了一次新的教学尝试。2设计思路为达成教学目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设计:立足教材,构建知识体系;针对疑问,引导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一、做实验,调动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验。除了做好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还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体验到物理过程的内在美和探究乐趣。  相似文献   

18.
高海 《青海教育》2013,(6):46-46
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对知识与技能的课程目标作出了具体要求: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19.
在“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一节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酸雨数据中发现环境问题,运用黑藻作为实验材料,亲历“探究pH对植物细胞生命活动影响”的全过程,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问题串驱动教学进程,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对化学学科来说,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的重要手段。一、拓宽实验,促使探究1.做好实验。新教科书中“活动与探究”有三十多个,如蜡烛及燃烧、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溶液酸碱性对头发的影响等都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观察思考,探索科学原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把“做实验”融入学习化学的全过程,在“做”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确定一些便于学生探究的问题,作为学生的探究课题。如:浓盐酸挥发性的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探究,空气中O2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盐酸使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