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中刊     
《视听界》1998,(6)
统一规划 加强指导——南京市广电局积极支持农村发展有线电视事业 南京市广播电视局把加快农村有线电视建设,作为提高全市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的重中之重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指导,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区县及乡镇已架设有线电视光缆386.9缆公里,电缆188.5杆公里。全市有视用户已达60多万户,其中区县和乡镇有线电视用户20多万户;全市五县四郊均建成行政区域型有线电视网,并实现了与  相似文献   

2.
随着广播电视农村入户工程的深入推进。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正在向广大农村迅速延伸与扩大,有线电视与共缆广播得到空前的普及。就龙游而言,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全县15个乡镇(街道)共432个行政村中除3个特殊村外其余429个行政村已实现了联网,城乡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2万户,室外广播达到1771只,室内调频广播达到7900只,一个覆盖全县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已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3.
慈溪市农村有线电视发展呈现良好势头慈溪市是浙江省经济发达县(市),多年来,慈溪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态势,与之相适应,全市农村有线电视网络不断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末,全市农村有线电视终端用户已超过25万户,入户率达70%左右,有线电视主杆光缆已通达全市20个镇(街道)、316个行政村,整个网络传输中央、省、宁波市等共26套电视节目,全市农村有线电视事业显现出一派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4.
绍兴市至2002年底,共有有线电视用户970253个,5150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通村率为96.4%、人户率为67.8%。有线电视设施覆盖全市,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网络光缆总长14546公里,分配网电缆30651公里,光结点1323个。有线电视传输  相似文献   

5.
我乡地处宜春市东南面,全乡9个行政村,133个村小组,分布在162平方公里土地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区乡,由于乡党委政府的重视,早在1983年全乡就实现了村村组组通广播。1995年春天,又建起了有线电视站,到目前为止已有5个行政村开通了有线电视。为我乡逐步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何巩固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我们的体会是:一、舍得投入是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前提广播电视事业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宣传工具,早在1983年乡党委、政府就一次性投入15万5千多元购置6米以上园杯、方杆800根,新购置扩音机9台,乡村10个站房…  相似文献   

6.
安远县位于赣南南部,全县总面积2375平方公里,下辖18个乡镇,159个行政村,人口34.6万人。近年来,安远县广播电视工作者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大力推进县乡村广播电视光缆联网整合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到2004年底,全县100%的乡镇,86%的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光缆联网,全县发展有线电视用户4.5万户,成为赣南18个县市区中最大的县级网络之一。  相似文献   

7.
刊中刊     
《视听界》1999,(6)
吴江市的有线电视事业自94年开始起步;95年6月全市有线电视规划通过省市论证;96年9月实现与省市有线电视联网,开通了中央电视台的4套加密电视;97年底前,全市23个镇有线电视光缆全部接到位,全市实现联网,成为全省第三个有线电视联网市;到目前止,全市共架没光缆4153芯公里;镇村联网累计287个村,村联网率达51.5%,建成有线电视村205个,建成率达37%,有线电视用户达62300多户,占农户(居民)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义乌市的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23万户,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率达99.7%,除省广电局指定的智能型试点村外,已经在全省率先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的目标。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不断提高,节目内容丰富多彩。广播共有有线对农三次响广播和无线调频106.2MH,每天有2档新闻  相似文献   

9.
刘洪  朱兵 《声屏世界》2003,(10):47-48
曾经荣获“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称号的新干县,继2002年在吉安市率先实现县乡有线电视光缆大联网、率先建立乡至村有线电视光缆二级传输网之后,2003年,又把光缆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重心放在乡村。到今年6月底全县已架设乡镇至村的光缆支线杆路52公里,开通光缆有线电视的行政村73个、新发展农村用户12460户,光缆有线电视网络在行政村的覆盖率已达43%。一个以“县台为中心、乡镇站为基础、村站为网点、县乡村三级为一体”的有线电视光缆大联网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呈现出“有线网络进农户,无限风光在乡村”的喜人局面。新干县的主要做法是:借助行…  相似文献   

10.
吉水县水南镇是一个距县城 30多公里的边远山区镇,根据国务院和江西省政府关于实现“村村通”的要求,自1999年以来,通过精心组织,克难攻坚,共投入建设资金18万元,圆满完成了盲点村的扫盲任务。目前,全镇18个行政村,村村开通了调频广播和有线电视,有线电视用户已发展到1500余户,遍布126个村小组(自然村),从而实现了全镇广播电视事业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总结全镇广播电视工作,其主要经验是立足“三超先”,实现“村村通”: 一、思想认识上超先。早在1998年国家发出“村村通”工作指标时,水南镇广播…  相似文献   

11.
乡镇站收归市局管理后,不仅广电事业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而且农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到目前为止,樟树市有102个村委开通了广电光缆信号,占全市村委的40%;农村有线电视用户由2000年底的4454户发展到8000多户,增长近2倍:农村有线电视收费也由2000年的53.5295万元增加到138万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尤溪县总面积3463平方公里,辖8镇7乡249个行政村和12个居委会,总人口42万人。截止2005年底,全县光纤联网219个行政村,已架光缆959公里,现有有线电视用户6万多户。在2004-2005年度“村村通”工程中,光纤联网还是主要的手段。但我县位于戴云山脉的中部,地理条件复杂,目前还  相似文献   

13.
罗胜明 《声屏世界》2004,(10):54-54
近年来,特别是从2002年上高县广电网络被省广电网络传输公司整合、成立分公司以来,上高县广电网络传输分公司巧借外力,打造发展平台,积极推进全县农村光缆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这个仅有3。余万城乡人口的农业小县已发展光缆电视用户近3万户,全县17个乡(镇、场)全部实现了光缆联网,共有92个行政村开通了光缆电视信号。预计到2004年年底,全县198个行政村将全部开通光缆电视信号,行政村有线电视信号覆盖率将达100%,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将达1万户以上,一大批农村用户将享受到光缆电视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上高县大力推进光缆电视进村入户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新余市愉水区下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有21个行政村,178个自然村,10845户。近几年来,下村镇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把发展农村广播电视事业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实事来抓,广播与电视共同发展。如今、下村镇100%行政村开通了调频广播,100%自然村通了广播,50%行政村普及了有线电视。1998年1月,下村镇广播电视站被省广播电视厅评为全省乡镇级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先进集体。通过调查;我们认为,下村镇的广播电视事业能在短时间里迅速发展,原因主要有三点:一、领导重视,投入增加。广播电视是高投…  相似文献   

15.
泰和县辖23个镇,299个行政村,54万人口,2000年实现了县乡联网,2003年开始光缆进村。随着农村有线电视的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90%的行政村、80%的自然村开通了有线电视,总用户5万余户。由于建网时间长,放大级数偏多,造成维护量大大  相似文献   

16.
磐安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偏远山区县,虽然通过前两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全县363个行政村、823个自然村中已实现有线电视联网的行政村有227个、自然村381个,联网村率分别达到62.5%和  相似文献   

17.
谈谈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共缆传输蒋泉康近几年来,有线电视在我市城乡发展很快,到目前为止,已有13个镇、乡广播电视站建立了前端,开通用户4万多户,其中城厢镇开通用户近2万户。有线电视发展了,有线广播还是不能少。这是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的共识。广播电影电视部...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新闻     
广电进村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经过近3年的艰苦努力,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已基本实现了已通电行政村“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1998年以来,该工程共投入建设资金15.79亿元,其中国家补助3.4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2亿元。截止到2000年10月底,全国101934个已通电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 “十五”期间,国家广电总局将继续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让更多的农村群众听到广播、看到电视。  相似文献   

19.
一九九五年度通州市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广播电视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全市建成乙级广播音箱乡(镇)19个,乙级广播音箱村402个,更新和发展乙级广播音箱116009只,新建标准村广播室205个。农网投资600万元。有线电视市乡光缆联网12个乡(镇),用户17000余户。  相似文献   

20.
探索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杨万立我们湖北省老河口市广播电视局从1993年以来,大力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有线电视带动农村有线广播,以有线广播弥补有线电视的不足,走有线电视、广播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使我市农村的广播电视事业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