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工作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育”即“心理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工作。心育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冈势利导地促进符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但依靠自己掌握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国教育先锋心理服务”网站为教师提供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笔者最喜欢的栏目“班主任心理工作手册”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很有帮助。学生的心理值得研究,教师的心理问题更应该关注,而这两方面相关的内容您都可以在“学生心理在线”网站找到。“轻松一刻”使您放下心中的负担;“中小学心理”帮您掌握处理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技巧;“教师心理”帮您正确审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家长心理”体现了“教育孩子,也是…  相似文献   

6.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作为班主任,能否敏锐地了解学生的言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师生间的“固化”状态常常会自然或不自然地表现出来:一方面教师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学生不但不接受,反而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学生却时刻在呼唤老师的理解。这种“固化”是德育工作中的一种负现象,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会造成一种压力。论其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教师的方法欠妥,选择的教育时机不够适当,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接受能力不够了解;二是学生误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不理解教师的教育思路。如何改变这种“固化”状态,以期德育的正效应,笔者在学校德育中引入心理相对论,取得了很好教育效果。  …  相似文献   

8.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加强教育心理学研究,要注意观察,分析学生的心理感受、心理状态,注意给学生施加积极的良性的心理影响,促进教育过程中的良性心理互动,从而提高教育效果。教育过程中的良性心理互动,首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良性心理促动,因此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心理活动中合理的可持续成长的成份,并加以悉心培养,使学生感受到理解、关爱和支持,形成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根据学生心理,认真中加点灵活,该“糊涂”时不妨“糊涂”一点,“糊涂”到巧处,…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心理偏见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它是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教育情感的大忌。因为心理偏见不但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全面认识,甚至会阻碍学生智力、思想、心理等基本素养的发展,产生教育的逆向效果。形成教师心理偏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偏于一方面的见解,至使对学生产生成见。清除心理偏见要对“症”施“治”,现介绍以下方法: 一、抹掉“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指学生留在教师头脑里的初次迹象,往往带有偏面性、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要消除由“第一印象”产生的心理偏见,教师要尽量避免“先入为主”的消极影响,不轻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尤其是对班主任老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课。在心理辅导课堂中教师是不是应该保持“价值中立”、教师能不能对学生进行“价值判断”、这两个话题一直以来是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和专家学者争议的焦点。笔者认为,“价值中立”是心理辅导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但是由于心理辅导课和心理咨询存在着种种不同,因此不能也不应该在心理辅导课中完全地贯彻“价值中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做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会对教育工作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心理研究,也许是一个教师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师,促进学生的成长,将对教学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心理学本应含“学习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三部分。而传统的教育心理学则只注重“学习心理”和“学生心理”,忽视了对教师心理的研究。五十年代以后,无论是西方还是苏联,都加强了对教师心理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固然可供我们借鉴,但由于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这些研究结果很难为我们直接采用。  相似文献   

17.
教师之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相融的触点,也是教师教育机智、教育才能的“血”和“肉”。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有可能点燃其追求进步的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圆满状态”。过去一提到健康,人们往往只注重于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上也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的教师角色中,教师除了要担当传统的“传道、受(授)业、解惑”的角色外,还应该担当起学生的“心理保健者”的角色,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对那些心理不健康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呵护,正确地引导他们实现心理健康。在中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有:1.思维异常。这些学生大多有…  相似文献   

19.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可缺少的方式。批评要讲究方式,把握分寸,要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和学生的心理个性“对症下药”,让学生心服口服地认识错误,切不可简单化。如果教师的情绪偏激粗暴、方法不当,或者由于学生性情孤僻冷傲、感情冲动,有时会出现学生与教师“顶牛”的现象,形成僵局。陷入僵局后,学生对教师苦口婆心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是“教”,另一方面是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知识,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还要能灵活转换,这就是“心理换位”,其目的在于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频”,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怎样进行“心理换位”呢*一、备课时的“心理换位”现代教育要求“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这就是要求教师要转变备课观念,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