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文学"一词是白寿彝先生首先提出的,他在《中国通史·导论》中说:"历史文学,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指用历史题材写成的文学作品,如历史小说、历史剧本。另一个意思是指真实历史的文字表述,这可包含一般的的文字表述和有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  相似文献   

2.
《史记》是一部融汇历史真实性和文学性的史学著作。以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一文为例讨论《史记》在融汇史学和文学价值上的努力:一是材料选择具有合理性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二是历史事件和人物刻画具有高度统一性;三是文字描写既有生动性又有求实性。追求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观赏性使得《史记》无愧于"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白寿彝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建设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张,强调不要照搬、照抄外国的理论,而要重视民族的史学遗产,要切合中国的历史实际。在他所主编的《中国通史·导论卷》中,他提出了诸多适合中国情况的理论创见,并尝试运用史学文献的资料阐述理论问题,这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中国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史传文学史上,《左传》无疑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史学著作。它以其简练、独特的心理描写揭示了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人物的心理活动,凸现了个人的心理动机在历史事件中的促进作用。在我国史学叙事模式草创之际,《左传》独特的心理描写不仅在史学上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而且对后世的叙事文学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回族人物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回族历史人物传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白寿彝先生在主持编撰《回族人物志》的过程中,对回族历史人物与回族史研究的关系、回族史研究的指导理论和资料问题、新型回族史编撰的体例、回族历史人物的评价等诸多方面都作了深入的探讨与设想,为回族史的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领域。据此来分析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思想,不失为一条明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白寿彝先生是 2 0世纪中国民族史学的奠基者和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从理论成就和治学方法两个方面论述白寿彝先生对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学术贡献。继承先生的学术传统 ,对于推动当代中国民族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史传文学史上,《左传》无疑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史学著作。它以其简练、独特的心理描写揭示了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人物的心理活动,凸现了个人的心理动机在历史事件中的促进作用。在我国史学叙事模式草创之际,《左传》独特的心理描写不仅在史学上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而且对后世的叙事文学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在他的不朽巨著《史记》中记载了许多妇女的历史事迹,描写了多种生动的妇女形象。正如白寿彝先生所说:“在写妇女历史方面,司马迁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而从文学的角度说,在描写妇女形象方面,司马迁的成就也是不能抹杀的。司马迁为什么能作出这样的贡献与成就?这主要是与他具有进步的妇女观分不开。本文试图探讨司马迁的妇女观,及其对后世文学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白寿彝先生就指出:“马克思主义以前,中国历史家从思想体系上看,没有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但从具体的观点上讲,中国历史家是有唯物观点的。”(《白寿彝史学论集》,224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传统史学蕴涵着丰富的唯物主义因素,应做好发掘、整理、研究和运用这一历史认识遗产的工作。一、先秦至清代前期(一)先秦至唐代中期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阶段,出现了众多杰出的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历史家。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大变革时代,他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历史演变的物质前提。孔子把“足食”看作治理国家的…  相似文献   

10.
白寿彝先生在史学领域有多方面的理论建树,对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最近,北京出版社把白先生谈史学遗产的六篇文章汇集在一起,以《史学遗产六讲》名目编入《大家小书》丛书中出版。六篇文章中,《谈史学遗产》发表于1961年,《谈史学遗产答客问》、《谈历史文献学》、《谈史书的编撰》、《谈历史文学》、《再谈历史文献学》发表于1981到1982年的两年之中。它们不但为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工作树立了榜样,而且对于建设有民族特色的新史学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价值。(一)正确对待史学遗产,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国史学源远流长,具有优良…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的《史记》与希罗多德的《历史》既是中西方史学的奠基之作,又是史学与文学结合的典范之作,有着丰富的文学性。本文从两部著作的整体结构、人物形象的描写与刻画等方面比较分析了其文学成就之高低,并进一步从主、客观两方面探讨了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既是一部文字史著作 ,又可以看作一部文字理论著作。书中全面论述了世界各主要文字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同时也提出并解决了一些文字理论的原则问题。作者在分析研究各种文字现象时所提出的观点和运用的方法 ,对我们的汉字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史研究领域,陈旭麓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在世界史研究领域,罗荣渠有效地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通史研究方面,白寿彝自觉地将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的特殊性密切结合;唐子孺在断代史方面,将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推进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发展;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社会有机体论等原则和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的理论特色。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学取得重要成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白寿彝 (1 90 9~ 2 0 0 0 ) ,字肇伦 ,又名哲玛鲁丁 ,回族 ,中共党员 ,中国当代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缅怀白寿彝先生的学术业绩时 ,首先有一个问题是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 ,那就是 :一个史学工作者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学术事业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 ,从而为社会进步、历史发展做出贡献 ?白寿彝先生 70年学术生涯所积淀起来的历史教育思想 ,在这方面给了我们许多教益和启示。“把历史知识交给更多的人” ,是白寿彝先生历史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应当引起每一位关心中学历史教育和历史知识普及工作的人们的高度重视和深…  相似文献   

15.
齐思和的史学成就与他本人的史学思想密切相关。他以维护“史学的科学性”为前提阐述其史学功能观;在史学著作的文字表达方面提出“有则更好,没有也可”的观点;在什么是理想新史、编纂新史的步骤与组织形式等方面齐思和也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6.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史学史》教材是一部历史学专业基础课教材,面向全国各高校历史学科的学生所编写。与其它中国史学史著作相比,这部教材有其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学术界对《文心雕龙》之《史传》篇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从文学角度批评并加以贬抑的观点,似嫌片面;从史学角度批评并加以赞许的观点,则显得公允。这是因为,探讨史书编撰理论是刘勰撰写《史传》篇的初衷,总结"史传"的文体写作理论是《史传》篇的既定目标,适应我国古代史书编撰工作发展需要是《史传》篇的宗旨。《史传》篇作为一篇史学专论,它应当全面地论述历史著作的编撰问题,而不该仅仅"着重从文学的角度来总结古代历史散文和传记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世界各国史学体例的演进,最早多是神话和传说掺杂,虽真假难辨,却包含有一些历史的影子。接下去就是史诗,史诗是用诗歌形式记载历史的作品,也是一种历史文学,其中有许多不可信的成份,但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最后才出现了正规的历史著作。从史学体例的这种发展规律可以看出,史学和文学最早并无明确的界限,文学中最古老的神话、传说、诗歌、散文都可算是萌芽状态的史学作品,它们为以后真正的历史著作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继承白寿彝先生的史学史思想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史思想遗产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理性的魅力 ,举其重要者如 :一是关于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的理论。二是对史学史领域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 ,如史学遗产、对于历史本身的认识发展过程、史学的社会作用的发展过程、史学史对于历史教育的意义、探索中国史学发展规律、史学与经学及子学的关系、怎样看待史学史的古今论述、中国史学史的分期问题等。三是发展史学史研究的设想 ,如研究兄弟民族史学史 ,进而把中国史学史写成全民族的史学史 ;进一步研究、撰写外国的史学史 ,如国别的、地区的史学史 ;编写出实用的教材 ,编写史学史丛书 ,编辑《中国史学论著选》,撰写全书6册的《中国史学史》等 ,都包含有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的任务是什么?白寿彝主编的《史学概论》中说:“史学的任务是要从历史的遗骸或残迹中去重认那曾经活生生的历史,并以文字为主要手段将它重现出来。”历史一旦发生即成为过去、再也不会重现。而史学家们由于身处的社会背景不同,立场和视角各异,治史能力和方法更是千差万别,因此,导致书写的历史总是各不相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