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川汶川县发生的里氏8级大地震,对陕西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与四川毗邻的汉中地区最为严重(宁强县青木川镇距离四川青川县仅3公里)。在此次报道抗震救灾的新闻战役中,《西安晚报》从领导到员工,多部门共同协作,各地记者站密切配合、互相联动,采写了一大批高质量稿件。尤其是在汉中一线灾区采访的记者,连续坚守岗位20多天,不但将陕西灾区的新动态及时传递给读者,  相似文献   

2.
四川汶川县发生的里氏8级大地震,对陕西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与四川毗邻的汉中地区最为严重(宁强县青木川镇距离四川青川县仅3公里)。在此次报道抗震救灾的新闻战役中,《西安晚报》从领导到员工,多部门共同协作,各地记者站密切配合、互相联动,采写了一大批高质量稿件。尤其是在汉中一线灾区采访的记者,连续坚守岗位20多天,不但将陕西灾区的新动态及时传递给读者,  相似文献   

3.
一线采访,人人争先、团结合作、勤奋敬业,无论是单兵作战还是集体行动,河北电台记者这种敢打硬仗、善打硬仗,拉得出来,打得出去,拼得赢,叫得响的优秀作风,赢得了灾区人民的厚爱,也赢得了兄弟新闻单位的广泛好评。张北县全国拥军模范罗全中深有感触地说,电台记者这种敬业精神是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宝贵精神财富。采访组驻地张北县供销社招待所的服务员看到记者们白天一早出去采访,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才休息。他们说,上班多少年了,没见过这群为工作这么玩命的人。不只一家新闻单位的同行说,电台记者的工作作风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21日23时16分,云南省大姚县发生6.2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记者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随最后一批救灾部队撤离救灾现场,历时10昼夜,不仅记录了救灾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灾区群众在抗震救灾中的一桩桩感人事迹,还留下了一次次难忘的采访经历。记者差点“当到头”22日13时,记者乘采访车沿通往滇西方向的昆(明)楚(雄)公路急驰。当日凌晨获悉大姚地震后,记者就调动了所有的“关系网”,获取“第一手资料”。天不亮,就先后从云南省地震局、省军区和驻滇某集团军及武警部队,了解震中位置、受灾情况和救灾动向。其…  相似文献   

5.
1998年1月10日,上午11时52分,距石家庄千里之遥的坝上张北、尚义交界处发生里氏6.2级地震。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房倒屋塌。受灾严重的张北、尚义15个乡镇,281个行政村倒塌房屋2万6千多间,死亡49人,4万4千人无家可归。 灾情发生后,千千万万人关注着灾区人民的抗震救灾情况。正在组织省两会报道的省广电厅副厅长兼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国钧和副台长王喜民紧急商议,首先派驻张家口记者站记者杨捷火速赶往灾区,接着又抽调王喜  相似文献   

6.
《新闻导刊》2008,(3):I0002
1.摄影记者罗斌在德阳采访。2.副总编向泽映北川采访灾区群众。3郑瑶灾区现场写稿。4.方科从水路赶赴映秀途中。5.曾智采访灾区群众。6.文峰北川参与救援。重庆日报记者在抗震救灾前线$重庆日报摄影部~~  相似文献   

7.
《新闻导刊》2008,(3):56
汶川地震期间,在通信、交通几近中断的情况下,传统媒体无法深入灾区报道灾情,互联网便成为人们了解灾情的主要媒介之一,并把身处灾区的网民变成记者。央视新闻频道5月14日就播放了一则网民用手机拍摄的视频,展现了距汶川最近的北川受灾情况。  相似文献   

8.
高凡 《军事记者》2008,(8):52-53
在2008年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战旗报社全体同志团结一心、艰苦奋战,用抗震救灾精神创造了办报历史上的全新纪录。5月12日下午3点多,地震发生刚刚1个小时,成都军区政治部首长指示我们立即派记者跟随前指首长奔赴灾区,许多同志争相请战上一线。编辑肖孝志、二编室副主任李大勇等分别冒着余震,爬楼梯一口气冲上15楼的宿舍,  相似文献   

9.
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20多天的灾区采访生活,对于我这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年轻记者来说,是够回味琢磨的了。更何况,还亲身经历了那个险乎“壮烈”的抢险之夜。7月4日,报社派我到东台市灾区采访。那时,里下河水位还未超过3米,但与兴化、泰县交界的时  相似文献   

10.
四川汶川地震灾情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心,5月15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新立、翁平亚、孙启伟一行三人跟随山东省赴灾区救援队奔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举世震惊,举国哀悼.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外数百家媒体记者勇敢地奔赴灾区一线采访,他们发出大量的文字、照片、音频、视频信息,让国人和世界了解灾难真相.灾难发生后,河南电台信息广播新闻部即打破常规,在<信息365>、<信息晚七点>、<信息早七点>等栏目中随时传递来自抗震救灾一线的报道.作为一家省级电台的系列频率,我们没有派出记者到灾区采访,但中央各大媒体的供稿和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足够我们选用.作为编辑,面对互联网、新华社供稿专线、中央电台等各大媒体传递出来的海量信息,用什么稿件,不用什么稿件,怎么用,都是值得推敲和思考的.在抗灾报道之初,我们就确定:以人为本,是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中我们选择稿件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三昧》2008,(6):F0002-F0002
5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陕西考察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这是胡锦涛到宁强县广坪镇金山寺村一个简易防震棚,向灾区少年儿童祝贺节日并赠送学习用品。  相似文献   

13.
牛书培 《中国地市报人》2008,(7):I0002-I0002
5月22日,一场“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赈灾义演在河南许昌市区春秋园林广场举行,参加赈灾义演的演员们对四川地震灾区群众的苦难感同身受,他们用真情和朴素的表演呼吁全社会共同关爱灾区。  相似文献   

14.
王普 《新闻实践》2005,(2):12-14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发生当日, 《羊城晚报》就抢发了第一条消息,在全国纸质媒介中抢得头筹。在接下来的多天里,该报均拿出大幅版面报道灾情最新情况以及救援最新进展。 从去年12月30日起至今年1月16日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先后派出多批记者远赴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等灾区最前线,发回众多优秀报道,成为国内地方媒体最早派出记者赴国外采访重大灾害的新闻媒体之一。  相似文献   

15.
看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张泉灵作的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只见张泉灵声情并茂,台下的听众中也有多人在擦眼泪。不过我记住的是她说的一句话:灾区需要我们的坚强去支撑,需要我们的关爱去抚慰,需要我们去尽记者的天职。以后几天,《人民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2014,(10):I0001-I0001
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强烈地震。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大力支持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四川广播电视台、雅安广播电台、芦山广播电台联合开办“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4月22日,“芦山应急电台”在帐篷里开播:4月25日,“芦山应急电台”在宝兴开办分台。应急电台针对灾区民众及救援人员等进行定制化、点对点、全方位的实用信息实时播报。  相似文献   

17.
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必须在现场.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而作为摄影记者.更是必须争取在第一时问亲临现场。采访完海啸峰会后,我转道棉兰.于2005年1月8日晚上10点搭乘美军直升飞机才到亚齐。离2004年12月26日海啸发生已经过去12天.相比国际媒体《泰晤士报》、《新闻周刊》等,在第一时间上已经晚了。不过.那边的救灾工作还在继续,众多的灾民、国际救援组织、新闻记者都在那里。就在我1月13日从亚齐回到棉兰的第二天.还在机场赴亚齐办理证件处碰到悉尼一名65岁的老记者要赶往灾区,他的精神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无数的房屋坍塌、巨大的人员伤亡、大量的灾民无家可归、严重的基础设施损毁,震撼着全世界,牵动着我们每个图书馆人的心,我们一直在含泪关注着悲惨的大地震灾情,我们一直在揪心地牵挂着地震灾区图书馆人和图书馆的安危,我们一直在虔诚地日夜为灾区的民众祈祷,我们为举国上下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所感动,我们为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而祈福,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抗震救灾奉献爱心、贡献力量.在国旗低垂、笛声长鸣、举国同悲的全国哀悼日,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哀悼汶川大地震的遇难同胞,默默地祈祷亡灵在天国安息.  相似文献   

19.
动态新闻怎样“出彩”“出花”,对于电视新闻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今年1月28日(农历大年初一),河北电视台在联播《来自地震灾区的最新消息》栏目中播放了记者从灾区现场发回的报道:《181名灾区伤病群众在张  相似文献   

20.
《军事记者》2013,(5):I0002-I0002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4月20日发生里氏7.O级强烈地震后,解放军报社迅即派出精兵强将赶赴灾区进行采访报道。前方报道组在副总编连俊义的率领下,克服各种困难.从抗震前线及时发回大量精彩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