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秋平 《收藏》2008,(3):78-80
红绿彩是磁州窑系继剔花、白底黑花等装饰技法之后,创新出的另一种瓷器装饰艺术。它是在高温白釉或白釉黑彩瓷烧成之后,在白釉之上以红、绿、黄等彩料勾画或添涂出纹饰,再次入窑以低温烧制而成,以往曾称作“宋加彩”。遗憾的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作为磁州窑系重要产品的完整的八义窑红绿彩瓷器如今只在美国、日本和国内的几处重要博物馆有收藏。  相似文献   

2.
张丽萍 《收藏》2009,(1):62-63
磁州窑的瓷枕绘画多以竹雀、芦雁、喜鹊、鹰兔等纹饰作为装饰内容,画面受中国传统水墨画影响,随景成意,洒脱飘逸,大有野逸之趣。  相似文献   

3.
赵学锋 《收藏》2011,(6):65-68
磁州窑从北宋开始,由白瓷向彩装饰过渡,逐步形成了白地黑花的装饰风格,并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大的窑场。其影响远播大江南北,在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形成了一个以磁州窑装饰风格为主要特点的庞大的陶瓷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4.
庞洪奇 《收藏》2014,(8):34-41
白地黑绘(亦称白地黑花)是磁州窑最具特色的装饰方法。它将中国传统书法、绘画技法与制瓷工艺相结合,创造了新的综合艺术,开拓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这一装饰技法在宋代书法、绘画艺术繁荣和普及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受到文人书画的影响而成熟、发展起来。正是文人书画家的广泛参与,提升了磁州窑艺术的高度,开拓了磁州窑文化的深度。同时,它又以多方面的创造及广泛传播,深刻影响和促进了中国彩绘瓷器及文人书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原雪辉 《收藏》2014,(2):61-64
作为宋金时期磁州窑类型中出类拔萃的窑口,品类之丰、制作之精、装饰之美是当阳峪窑的显著特点。在其品种繁多的精美陶瓷制品中,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的单一黑色釉装饰和以黑色釉为主要装饰辅以其他技法的复合黑釉装饰,因手法多变、匠心独运、制作精美而成为当阳峪窑的主要代表作品,也成为中国古代黑釉瓷装饰艺术系列中的璀璨之星。  相似文献   

6.
庞洪奇 《收藏》2012,(3):36-43
河北磁州窑素以豪放洒脱的白地黑绘、精美流畅的黑剔花及浓艳热烈的金代红绿彩著称。从磁州窑考古发掘及笔者收藏研究的实际情况看,元末磁州窑主要窑场之一的观台窑已经停烧,而滏阳河流域的磁州窑烧造中心彭城窑经宋、元、明、清一直延烧至今。然而,其瓷器烧造不仅品种减少、装饰技法单调,而  相似文献   

7.
李江 《收藏》2009,(1):48-49
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器装饰除绘画外,还大量运用了书法,内容有诗词歌赋、警言佳句、元曲、对联和谜语等,其笔墨豁达,气韵生动,流畅洒脱,构成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风貌。起初,磁州窑工匠只是在器物的底部书写窑场的窑号或定做者的姓氏及器物用途,大多为单字、多字或孤句。  相似文献   

8.
张国英 《收藏》2009,(1):47-47
磁州窑以独特的“白地黑花”装饰风格独树一帜,并对中国北方各窑场形成很大影响,“白地黑花”也成了磁州窑瓷的代名词。然而在长期的烧造过程中,磁州窑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还烧造出仿定窑瓷、仿钧窑瓷、仿建窑瓷等等产品,而且在仿烧中创造了“磁州天目”这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武贞 《收藏界》2013,(8):40-45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位于今河北磁县观台镇和彭城镇等地,始烧于北朝,宋、金时期达到高峰,延烧至今。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图案鲜明,黑白对比强烈,刻、划、剔、填彩兼用,其釉下彩绘的装饰手法,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磁州窑瓷器造型丰富,品种繁多,尤以多种多样的瓷枕最具代表性。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器型,最早创烧于隋代,唐代以后开始大量生产,并逐渐  相似文献   

10.
穆俏言 《收藏》2016,(5):74-77
“白地黑花”是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它采用当地称之为“斑花石”的一种褐铁矿为颜料,在加施白化妆土的坯体表面用毛笔作画,然后施透明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彩绘技法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装饰题材范围,艺术表现力也更加突出,白地黑花瓷器逐渐成为磁州窑产品的主流。到了金代,随着彩绘技法的不断成熟,黑与白的搭配运用也愈发灵活多变,除白地黑花外,还出现了黑地白花、白地黑绘划花等多种表现方式。黑彩的色调也一改早期单一的纯黑,而是根据画面需要,在相应部位采用深浅不同的颜料,形成黑、褐两种色调。进入元代以后,磁州窑以往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如刻花、剔花、篦划花、珍珠地等皆已式微,唯独以彩绘作为装饰的白地黑花一花独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代。  相似文献   

11.
瓷枕是磁州窑器物中一项独立的门类,造型各异,装饰技法繁多,装饰题材丰富多彩。其中文字枕尤为引人注目,历史上“诗、词、曲、赋”等文学形式在瓷枕上均有展现。本文拟将宋元磁州窑文字枕的发展脉络梳理清楚,并探讨瓷枕分期及装饰内容、技法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晓燕 《收藏》2009,(1):66-67
四系瓶是磁州窑器物中极富特色的一类,造型古朴挺拔,系部变化多端,颇具北方粗犷、豪放之气韵。四系瓶的基本特征为:器物上半部施白釉,下半部施黑釉或褐釉,有的在白釉部分进行绘画或书写,装饰效果突出,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3.
王志强 《收藏》2009,(1):59-59
元代磁州窑瓷枕大量出现文字装饰,有书写诗、词、曲、赋的,有书写俚语警句的,在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又传播了文化知识,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瓷枕上所书写的元曲,更以其苍凉的美感记录下当时知识分子心灵的阵痛。  相似文献   

14.
彭明瀚  赵可明 《收藏》2008,(10):30-34
宋代社会经济繁荣,包括书法、绘画在内的文化艺术随之迅速发展,涌现出众多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民间艺人,极大地丰富了社会文化市场。加之宋代几位皇帝对书画艺术的推崇,使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江西吉州窑工匠在河北磁州窑白地黑花技法的启发下,吸收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彩绘瓷画艺术,显示出清新明快的装饰效果。黑褐色的图案装饰在米黄色的瓷胎上,黑白分明,对比强烈。描绘的形象特征准确,生动有神。用笔如飞,一气呵成,流畅自然,充分表达出健康奔放的时代精神。吉祥如意的主题,清新雅致、富于情趣的艺术风格,给人以美的感受,与磁州窑一起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5.
徐华烽 《收藏》2009,(1):40-44
随着“窑系”概念在古陶瓷学界的运用,磁州窑以其发现早且窑址考古成果多,遂有“磁州窑系”之称。磁州窑系泛指以磁州窑为中心,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省宋元时期生产化妆白瓷、彩绘瓷和化妆土剔刻花装饰瓷器的民间窑场。近年来,不少学者对“窑系”和“磁州窑系”概念提出了辩驳,也激发了民间瓷友对“磁州窑系”的争论。在目前还没有比这更科学的学术表述方式的情况下,“磁州窑系”仍不失为宋元北方民窑最为适用的概念。以下介绍“磁州窑系”其他重要窑场的概况。  相似文献   

16.
刻划花     
划花是陶瓷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在尚未干透的陶瓷胚胎表面,用工具浅划出线条组成花纹。最早见于唐代越州(今浙江余姚)的越窑,盘、碗内面有线条较粗的纹饰。五代至宋初,划花线条纤细,题材更加丰富,定窑白瓷大量使用划花,景德镇窑影青釉瓷的主要装饰也采用划花、印花。宋代的青白釉注·注盌(T166—1,图1)造型和谐俏丽,装饰典雅秀美,注碗的莲瓣上划有流畅的如意纹,斟注的小壶上有六棱划线。宋代磁州窑的珍珠地双虎纹瓶(T62—1,图2)以划花为主图,正在搏击的老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瓷枕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我国古代瓷窑如越窑、邢窑、长沙窑、寿州窑、定窑、钧窑、耀州窑、汝窑、磁州窑、井陉窑、长治窑等均烧造瓷枕,其中,宋金元时期河北磁州窑生产的瓷枕最具代表性。磁州窑中仅瓷枕一类的造型就有圆形、腰形、长方形、如意形、兽形、人形等多样,纹饰题材丰富,涉及人物风景、动物花鸟、诗词格赋、建筑图案等内容,画面简洁生动,平易近人。装饰多以传统的中国画写意手法结合图案变化特点进行布局,纹饰洒脱活泼,突  相似文献   

18.
正磁州窑与吉州窑作为宋元时期中国南北方两大重要民间窑场,其产品种类丰富,装饰题材及工艺技法多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突出地位。宋金元时期,釉下彩绘是磁州窑与吉州窑共同的表现手法,磁州窑更是将这一技法发扬光大,并且以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影响了包括景德镇在内的诸多窑场。本文以两窑釉下彩绘产品作为切入点,探讨二者工艺技法方面的差异对艺术风格的影响。制瓷工艺对艺术风格的影响"湿法工艺"是磁州窑生产瓷器的一大特色。北方气候干燥,坯体中的水分蒸发很快,因此磁州窑"从产生青坯开始,施白化妆土,刻划、绘画等装饰到施釉的整个过程,需在坯体  相似文献   

19.
蔺永茂  解玉霞 《收藏》2012,(7):42-47
黑釉瓷是古代陶瓷中的特色品种,从东汉至明清持续发展,并演变出多种特有工艺,除了以釉色和造型装饰以外,黑釉瓷上还演进出结晶釉、刻划花、剔花、贴木叶、剪纸、漏花、金银彩饰、红绿彩饰等缤纷多彩的装饰手法。尤其在唐宋时期,黑釉瓷在南北方都有发展,在北方的定窑、邢窑、巩县窑、耀州窑、磁州窑以及南方的建窑、吉州窑、景德镇等窑场都有...  相似文献   

20.
史林花 《收藏》2013,(6):65-69
历代瓷枕的装饰纹样,题材广泛,人物图案即为其一大宗。也正因此,瓷枕不失为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作为目前国内收藏瓷枕最多的博物馆,馆藏瓷枕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本文择其几种作以简要分析。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屈原投江"纹长方形枕(图1),根据《楚辞·渔父》中的情节描绘了屈原投江之前,与江面渔夫之间对话的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