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梅花绝唱     
中国古代有许多咏梅诗,但称得上“梅花绝唱”的却只有两句,那就是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北宋诗人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人。他住在西湖的孤山,植梅畜鹤,无妻无子,因有“梅妻鹤子”之称。  相似文献   

2.
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写下了大量咏梅的诗篇。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誉为咏梅之绝唱。梅花象征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  相似文献   

3.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以其傲霜斗雪的凛然风骨和芳香四溢的可人气质为世人称颂。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雅士写诗著文尽情歌颂,又有多少侠客隐士以梅花自喻。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他不但写了一百六十多首咏梅诗,而且还写了五首咏梅词。他的诗词不仅生动地刻画了梅花绚丽多姿的形象,还托物喻人,借物抒情。上阙集中写了梅花的恶劣的生存环境。“驿外”,是说梅花开在远离喧嚣的荒凉之处;“断桥  相似文献   

4.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他一生过着隐逸生活,不仕不娶,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日以种梅养鹤为乐事,因而有“梅妻鹤子”之称、后人称之“和靖先生”。喜为诗,长于五七言律,其诗风格淡远,尤以咏梅诗著称。《梅花》与《山园小梅》就是他的两首七言咏梅名作。诗如下: 一、梅花 二、山园小梅 吟怀长恨负芳时,为见梅花辄咏诗。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人怜红艳多应俗,天与清香似有私。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相似文献   

5.
陆游在蜀"咏梅诗"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游入川以后的经历是诗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其间他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章。陆游尤喜梅花.在蜀几年中创作了三十几首“咏梅诗”,这些咏梅诗不仅形神兼备,而且还托物以伸意.状物以寓情,融进了诗人深深的身世之感和寄托着他对现实政治.社会人生的态度与看法,是窥探诗人内心世界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6.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近万首诗歌,他生性爱花,特别是梅花,在蜀的几年中创作了三十多首“咏梅诗”,这些诗融进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展现了一种民族的伟大而永存的精神美,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为此,从四方面对陆游蜀中的咏梅诗做一粗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7.
咏梅诗话     
中国是梅的故乡。《诗经·召南》有咏梅的篇章,《山海经》又有咏梅的记载。古代,梅花曾经开遍全国,即使大西北也不例外。流传到现在的羌笛名曲《梅花落》告诉我们,一向生活在甘、新、青地区的古羌人对梅花是很熟悉的,赞不绝口的。梅花是值得赞美的。历代的骚客诗人,曾经在我国的诗苑里,创作了大量的咏梅佳品。  相似文献   

8.
宋代咏花诗非常繁荣,"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对梅花表现出特殊的偏爱,在其现存的四千二百余首诗中有一百四十首咏梅诗,这个数目在宋代,乃至历代诗人中都不多见。分析其原因,梅花不但契合了杨万里在诗中表达情志的需要,更与他个人的志趣、品节有关。通过考察杨万里咏梅诗,我们将不难发现,清新可爱的梅花是杨万里诗品和人格最好、最真的写照。  相似文献   

9.
<正>梅花张道洽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张道洽(1205—1268),字泽民,号实斋。南宋端平二年(1235)进士,授广州参军,晚年任襄阳推官。善诗,尤工咏梅,作咏梅诗300篇。自唐以来,世人盛赏牡丹,爱梅还是爱牡丹,几乎成了人品志趣雅俗高下的一个标准。宋代善写梅花的诗人很多,张道洽"平生作梅花诗三百余首",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10.
宋代咏花诗非常繁荣,"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对梅花表现出特殊的偏爱,在其现存4200百余首诗中有140首咏梅诗,这个数目在宋代、乃至历代诗人中都不多见。分析其原因,梅花不但契合了杨万里在诗中表达情志的需要,更与他个人的志趣、品节有关。通过考察杨万里咏梅诗,我们将不难发现,清新可爱的梅花是杨万里诗品和人格最好、最真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黄庭坚的咏梅诗主要描写梅花的傲雪凌霜、馥郁幽香、凄惨飘零等内容,赞美了梅花凌霜斗雪、不畏严寒的高尚品质,借以抒发诗人自身清高耿介的气节。诗人和梅花一样,即便有着高尚的品质也不免凄惨凋零。  相似文献   

12.
谈咏梅诗     
三九严寒无所惧的梅,色彩艳丽,姿态优美,常被人认为有孤高洁傲的品格。许多古代诗人都吟咏它的这一独特性状,以此来讽喻人事或表达个人情怀。最早的咏梅诗,当是唐末诗人和凝的《望梅花》:春草全无消息,腊雪犹余踪迹。越岭寒枝香自折,冷艳奇芳堪惜。何事寿阳无处觅,吹入谁家横笛?诗的前两句交待了季节,当是冬雪犹余,草木尚未萌芽之时。在诗人的“望”中(也就是想象之中),岭南的梅花已经傲寒独放,并且“冷艳奇芳”了,而眼前尚无处寻觅梅花的踪影,只听到有人用横笛吹奏赞美梅花的乐曲。“寿阳”是梅花的代称。据说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卧于殿…  相似文献   

13.
异香沁人、独俏寒枝的梅花,曾经吸引了无数墨客诗人的题咏,无论是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还是朱淑真的“横枝清瘦只如无,但空里,疏花几点”,梅花已负载着中国文人的高洁情怀成为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正因为“常见”,要出“新”出“奇”便实属不易。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说:“咏物诗最难工,而梅尤不易”。易安居士李清照这首《孤雁儿》确是咏梅词中的佳品,以其深婉曲折的笔调、低沉谐美的音律,一唱三叹地将咏梅与怀人深挚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这首《咏梅》是咏物诗中的名篇,诗人表面是写自然界的梅花不畏严寒,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实际上是赞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独具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其通的地方。梅花这一意象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即寄意于物,托物言志。  相似文献   

15.
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创作咏梅诗词达一百多首,赞赏梅花是“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就是他的咏梅佳作。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梅花生长的环境、情态。天涯路上小驿站外,谓之偏僻;“断桥”流水,谓之凄冷;寂寞独开,谓之孤独。梅花在这样的环境中开放,这就从侧面衬托了她的不幸。然而,更不幸的是,黄昏降临,风雨侵袭,倍觉愁情缱绻,遭遇难胜。作者在这里采用了古  相似文献   

16.
高启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咏梅是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高启继承了传统咏梅诗的写法,塑造出一个个孤高、隐逸的梅花形象。在此基础上他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心态变化融入梅花形象,使之突破传统的束缚,赋予梅花崭新的情感内涵,具体表现为孤高中的激愤之情、乱离惊惧之感和故友挚交之情。他打破了两宋以来重复单调的咏梅模式,为咏梅诗的发展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7.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创作咏梅诗词达一百多首,赞赏梅花是“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就是他的咏梅佳作。词分上下两片。  相似文献   

18.
高启是元末明初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咏唱梅花是其诗歌创作中重要的题材。他的梅花诗既有对两宋以来咏梅诗的继承,也有摆脱了自宋朝以来的咏梅形式,融了自己的独特的心境,蕴含了其复杂的精神世界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大家一定不会不熟悉毛泽东的《咏梅》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在这首词中,“梅花”,有着不畏严寒.不怕艰难,傲视冰雪的雄姿,又有着谦逊自处,不计个人名利,胸怀坦荡的美德,它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象征,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首词,前边有个小引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是我国南来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咏梅》,尽管表露了一个爱国者在当时忧国忧君的心情,但那种处境孤独,心情寂寞,孤芳自赏的情调,毕竟为我们所…  相似文献   

20.
在陆游168首咏梅诗中,采用了"一"与"多"的对举(对立)这种艺术手段,"一"与"多"的形态通常是以梅花与它物、时间与空间的组合方式出现;部分咏梅诗中梅花数量的多少与情感表达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即梅花繁多时陆游情感表现出乐观、豪放之情,梅花数量较少时陆游情感流露出孤独、寂寞之感。通过陆游咏梅诗中"一"与"多"的研究,对充分领悟诗人坚强面对生活、乐观对待挫折的精神,对深入理解和把握陆游的整体诗风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