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利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0)对18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高职生心理健康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生;存在年级差异,大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存在父母受教育程度间差异,父亲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学生越容易忧郁和焦虑,其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母亲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低;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本科院校学生。结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自身的主要特征决定。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问题向来已久,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关系列大学生本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成长.本文主要介绍了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高职高专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状况和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人格健康的总体状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运用UPI对2009级新生3965人进行心理普查并对结果进行性别、生源比较分析。结果:一类学生16.69%,二类学生26.48%;女生心理问题多于男生,对口生心理问题显著多于统招生;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适应问题、环境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大、人际敏感、自信不足、有强迫意向。结论: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大学生在心理素质上普遍存在着自控能力弱、环境适应能力差、情绪起伏大、意志力脆弱等问题。在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剖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借鉴欧美等国先进经验,探索提升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大高校陆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对课程的开展却没有统一的要求。随着上海十年来本科院校学生数的增多,高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采用自编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求调查表》对上海新生本7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需求调查。并从总体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估几个方面对学生需求进行阐述,对上海新生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编制起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取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380名本科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与客观评定。根据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各因子得分,按照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镇学生或农村学生逐项分析比较差异。针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加快,大学生面临着诸如学习压力、就业压力、角色转变带来的适应压力等多重问题,其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多种文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目标、指导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包括学生在身体、情感以及思想智能方面的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要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参照体,从实际出发,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本文将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分析问题,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家与课程设置带来的影响进行一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大学时期是学生从学生时代过渡到社会的适应阶段,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还存在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在对大学生的相关心理活动状况进行探究与分析之后采取相关教育措施,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状况,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本市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结论:邢台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河北省大学生常模;城市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专科生;大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11.
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化、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带来的各种冲击,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不良心理问题。研究表明,“全国每年因心理疾病退学的大学生占退学总人数的54.4%,在校大学生有人际关系、环境适应、情感障碍、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的大问题。职业技术高等师范(简称职技高师)学生的职业定向使其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职技高师学生是未来的职教教师,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学业水平、生活质量,更关系到将来教育对象的心理素质。心理不健康的职教教师,将对职校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身心伤害。有关调查显示,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分析职技高师学生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已成为培养优秀职教师资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职生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高职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相较于本科院校大学生,高职生要承受更多的来自学业、自身成长和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过多的压力导致了他们更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高职生除了与普通高校学生有共性外,还有很多自身的特点。如何开展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王立波  宋杰 《中国德育》2013,(10):47-48
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而职商低、职业素养薄弱是就业压力大的重要原因。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把握信息时代高职生的特点,通过加强职商教育、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特征和行为习惯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社会大众对教育的期许倾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角色转变带来的适应压力等多重问题,其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新时期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根据艺术本科院校大学生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到微观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等层面,构建艺术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针对艺术本科生心理素质,有效推动艺术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着从精英型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高等教育在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上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随之而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所占的比例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甚至还导致了不少恶性事件的发生。这一事实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适应社会及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改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旧模式,不断创新,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功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高查研究表明,高职大学生心理状态优于普通院校学生,不同性别、来源、年级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采用SCL-90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显示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水平,并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年级差异,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差异不显著,其原因和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有关。因此,高职院校应关注和重视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针对性地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数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剖析,得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由其所处的年龄阶段、环境以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造成的。针对环境因素,将大学生分为大一新生、大二大三学生、毕业生三个群体进行详细研究。提出导师制与渗透式教育、建立机动灵活的寝室调配制度、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对河南理工大学449名2008级学生入学2年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进行追踪,同时采用SCL-90前后2次评估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表明,至少接受一种形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占总人数的83.07%;凡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均得到明显改善;心理讲座的教育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神圣职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关系到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总结的重要课题。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从全国部分地区和高校对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的统计数字,反映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989年对全国12.6万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发现有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北京、天津、黑龙江等地区的调查统计数字表明:部分地区和高校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