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政治转型不是单独孤立的历史事件,它的发展历程关乎着台湾及其外部政治环境的未来变化.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对台湾政治转型的历程进行全面的审视、分析和探讨,揭示台湾政治转型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革命军起,革命党肖"是章太炎为适应武昌起义之后中国政制转型之需要而提出的政治口号."革命党"是秘密结社,与依托议会开展佥政治活动的"政党"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3.
1912年8月,顺直临时省议会议决,对都督张锡銮提出弹劾.弹劾的主要原因是张锡銮侵犯省议会的权限,以行政权代替立法权,独断专行.从弹劾的结果来看,袁世凯政府表面尊重议会的弹劾权,派员调查并将张锡銮调离,但是随后委派的新都督冯国璋仍为袁系之人.议会在与都督的权力争逐中,最终由于行政权力的高压以失败而告终.双方围绕弹劾案的较量,实际上是由集权向分权政制转型初期,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的政治博弈.不良的政治生态环境、行政权力的高压控制是新生的议会民主政治面临的主要困境.从弹劾张锡銮案可以透视出民国初年直隶政治生态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政治转型的过程中,英国采用的是和平变革的方式,对此学术界已有共议.但英国政治变革中何以能采取和平的方式,这却是值得探讨的.本文以1832年议会改革为个案,从社会结构和政治博弈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试图揭示和平变革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5.
对民国前期议会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前中国近代历史政治转型的重要视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者薛恒教授所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民国议会制度研究(1911-1924)>是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顺直临时省议会法》是顺直临时省议会于1912年7月议决通过的直隶地方议会法,该法采用了立法权高于行政权的分权模式。但直隶都督认为议会权力过大,拒不公布施行。议会与都督围绕《顺直法》展开了较量。1913年4月,北京政府公布了全国统一的《省议会暂行法》,大大削减了议会的权力。《顺直临时省议会法》之争表面上是法律问题,实际是政治问题法律化的体现,是民初由集权向分权政制转型初期,新生的利益集团与传统的既得利益集团在权力和利益再分配中的政治博弈。  相似文献   

7.
《顺直临时省议会法》是辛亥革命后,顺直临时省议会于1912年7月议决的地方性议会法规。《省议会暂行法》是1913年4月2日由袁世凯政府公布施行的全国统一的省议会法。二者都是关于地方议会组织运行的法律规定,将其进行文本比较不难发现,其有同有异,而最大的区别是议会权限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民初由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型时期立法权与行政权博弈的结果,是袁世凯政府与参议院、制宪会议间权力争逐在地方上的投影。  相似文献   

8.
英国是一个典型的议会制国家.议会在它的政治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现代英国议会是从中古时期的议会发展演变而来的.英国中古时期的议会是怎样形成的,它的阶级结构、作用、以及它同近代议会的区别,是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议会作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标志物,中国人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后顺应时势,设立议会,引进了西方的议会政党制度,但这是一种被误读的宪政.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政治选择:辛亥革命以后的多党议会民主模式 辛亥革命以后,仿效西方现成的议会民主政体,以推动中国现代化,是百年现代化历史上的第二次政治选择.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主观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体现,它发端于18世纪,延伸到20世纪.其中19世纪三次大的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适时而变,和平渐进的模式,这是英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台湾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权威政体这一政权形态。在现代化道路上,权威体制推动了台湾的现代化,而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又促进了台湾的政治转型和政治民主化。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在现代化进程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对台湾权威政体与现代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政治转型的过程中,英国采用的是和平变革的方式,对此学术界已有共议。但英国政治变革中何以能采取和平的方式,这却是值得探讨的。本文以1832年议会改革为个案,从社会结构和政治博弈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试图揭示和平变革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4.
“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是章太炎为适应武昌起义之后中国政制转型之需要而提出的政治口号。“革命党”是秘密结社,与依托议会开展事法政治活动的“政党”有着本质区别。消除“革命党”是为了组织“政党”,推进中国的民主政制建设。然而,一度因应形势改建“政党”的国民党,其革命情结始终难以消去,其党人的思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革命阶段。“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回归“革命党”立场,重新走上“革命”之路。在国民党“继续革命”过程中,不仅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成为打击目标,孙中山等人在革命之初选择的西方议会民主政制也在事实上遭到否定。这种一箭双雕的政治打击,对近代中国的政制建设产生了“破旧”却没能真正“立新”的复杂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罗伯斯比尔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战士。他的政治民主思想,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在立宪议会时期,他的政治民主思想还带有君主立宪的印记;  相似文献   

16.
临时参议院是民初中国资产阶级建立的第一个具有立法性质的权力机构。从 1 91 2年成立到 1 91 3年解散 ,前后存在了一年多。在近代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 ,它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比照欧美各国议会的历史 ,用政治历史发展的眼光来考察临时参议院一年多的立法情况 ,我们不得不承认 ,中国的议会民主政治还处于幼年时期 ,远未达到成熟的阶段。民初 ,政党政治虽很活跃 ,但参议院未能适时地建立相应的推动议会内政党政治的组织制度。与后来的第一届国会相比 ,临时参议院内部党争并不十分激烈。由于议会政党尚属草创阶段 ,党内领袖又多不是参议员 ,…  相似文献   

17.
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这一时期议会的形成演进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孕育时期,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贤人会议”和诺曼征服之后形成的“王廷会议”乃是议会的前身.第二阶段是13世纪,议会正式形成,不仅基本格局逐渐奠定,而且各项标志性特征也渐趋具备.第三阶段是14、15世纪,议会进一步发展,政治职能明显增强.英国议会...  相似文献   

18.
1619年,弗吉尼亚首先成立维护资产阶级与种植园主利益的议会,继而其他各殖民地也相继成立议会.尽管北美殖民地议会带有明显阶级局限性、时代局限性.但是,它作为美国民主政治的胚胎,为以后美国建立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奠定了基础.与同时代的其他地方相比,它的存在使北美殖民地成为当时世界上民主成分最多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自由中国》杂志在台湾扮演了一个传播民主思想的重要角色,与上世纪20年代的其他政论刊物,在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过程中,构成了一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价值谱系,在50年代为台湾社会实现政治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资源。考察《自由中国》杂志的创刊与台湾当局的历次交锋等著名历史事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台湾的民主政治进程。  相似文献   

20.
甲午战争后,腐败的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全岛割让给日本.在日本殖民者占领和统治我国台湾50年间,对台湾人民实行法西斯统治,在实行残暴的政治压迫的同时,还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农业台湾,工业日本”,力图把台湾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原料供给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市场,日本垄断资本控制了台湾经济,这给台湾社会经济和战后发展造成无尽的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