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响 《新疆体育》2001,(10):39-40
从米卢到中国的第一天起,他就处在了漩涡的中心。他被我们描写着,被我们评论着,被我们质疑着,也被我们批判着。然而镜头前、话筒前的米卢永远是三缄其口,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公之于众。在记者穷追猛打下,他熟练地运用“太极推手”,巧妙、圆滑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相似文献   

2.
5月23日,一个叫王龙军的小伙子拿着一大堆记录着他和米卢种种情结的报纸和图片来到本刊编辑部,向记者讲诉了他和神奇教练米卢的一段“恩怨”——我叫王龙军,今年35岁,1990年从原沈阳机床刀具厂下岗。如果说,中国球迷爱米卢,那我敢说,在成千上万的球迷中,我和米卢的缘分最深,我和米卢的关系最密。  相似文献   

3.
外国人眼中的博拉和中国人眼中的米卢:是一个人吗?米卢说:全世界都管我叫博拉,但是中国人管我叫米卢。 世界足坛的风云人物博拉到了中国就成了米卢,米卢自己给人签名都写成了“米卢”或者“MILU”,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带有象征意味的身份转化,博拉是一位世界级的教练,但是他在中国是米卢。 当米卢是博拉的时候,他受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广泛的尊重,当博拉是米卢的时候,他在中国接触到了中国人对他复杂的心情和态度,也许中国人不是不相信博拉或者米卢,而是中国人对自己的足球队有点缺少信心(这一点采访米卢的外国报刊都有意无意…  相似文献   

4.
阿里的摇篮     
荷兰人阿里·汉成为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主教练已经几个月了,不善言辞的他虽然让各路急寻猛料下锅的媒体们对他大失所望,但他的中规中矩却颇受足协领导们的赏识,加之他的几届前任不是夸夸其谈型(比如施拉普纳),就是固执倔犟型(比如霍顿),甚至有的还是精灵古怪型(比如米卢),所以无论是上司,还是群众在这事上都不免有些矫枉过正。这一次除了媒体,阿里·汉的“好孩子风格”几乎恰到好处地满足了所有各方的需求。“好孩子”自然容易赚取到家长的“好脸色”。阿里·汉跟他的前任米卢尤其不同的是,他的嘴风总是很严,面对媒体他喜欢沉默是金,即便说话也基本都是些无关痛痒的闲言碎语,任何人都休想从他口中获取到一丝半毫可以炒作的新闻,汉的这种品质无疑最合早已饱尝过米卢“嘴巴”之苦  相似文献   

5.
假如固执的博拉不顾我们中国球迷的挽留,执意要离开中国,世界杯决赛周近在眼前的中国队将会请那个大腕来率领呢? 1.雅凯 中选因素:我行我素 中国足球居然能请来雅凯来当中国队的主教练?有点异想天开不是?中国足球什么事情不能发生,当初大名鼎鼎的米卢还不是来了,只要你付足够的美元。 请雅凯来的理由:雅凯高出其他教练的地方只是能面对新闻界要么装糊涂,要么置之不理。媒体骂得一塌糊涂,他能依然我行我素(这点有点像米卢,这更坚定我们请他来的决心)。  相似文献   

6.
读者俱乐部     
米卢走了。不过,每当我看到他操着那几句生涩的中国话拍的广告,就常常有一种他仍是中国国家队主教练的错觉。 很多人都这样说米卢,说这老头儿可真“奸”,临走了还不失时机了捞了一笔,不仅挣足了美金,还卷着1500万元的外快走了。这种说法在我看来,多少有些嫉妒的成份。那只不过是一些商业活动罢了。在这些商业活动中,甲方认为乙方的名气或形象可以与自己付出了金钱具有同等的商业价值,如此而已。 我想当米卢离开的时侯,我们与其谈论他带走了什么,莫不如说一说他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姑且称之为“米卢的遗产”吧。  相似文献   

7.
该谁走开     
网评、报评、电视评……米卢正在遭受着被中国的媒体无数 次地咀嚼,这也许是他平生第一次遭遇到的。 即使是再资深的记者,对足球的理解也只是皮毛而已,因此我们只能对米卢和他的中国之队发表一些仅代表个人观点的评论,而没有资格把自己伪装成足球专家来冲着米卢指手画脚。我们对技战术的领悟,也许还不如足球学校里的孩子。 毕竟米卢是一位有这丰富执教经验的教练,他也曾拥有过辉煌的战绩。“三人行,必有我师”,不应该只是一句教育孩子的空话,有时候成年人也应该温习一下中国人谦虚的美德。 给米卢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喘口气吧!该…  相似文献   

8.
以事实说话     
赛场上的米卢 中国队对卡塔尔的比赛,米卢显得最为焦急,不停地和翻译说着什么,翻译也显得异常忙碌,特别是在卡塔尔攻入一球以后,米卢坐不住了,濒繁地站起来冲着自己的队员大喊,那时侯的他已经顾不上翻译是否在身边,自己的队员是否可以听明白他  相似文献   

9.
备战     
海外球员在国家队的名单中,海外球员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如今范志毅、谢晖两员大将已经回归,集训的时候不需要再来回奔波,相信米卢会更高兴,因为范志毅是他手中的一张王牌。不过米卢手上还不只这一张王牌,在德乙踢球的杨晨也颇受米卢的青睐。但杨晨现在的状态让人担心,他在对菲尔特队的比赛中上场,比赛的最后阶段曾经有一次接前卫  相似文献   

10.
邪派高手     
初识米卢,感觉他是个非常神秘的人。因为他有着传奇般的经历,他曾带领四支不同国家队进入世界杯决赛第二轮。现在米卢来到了我们面前,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给我的感觉是,米卢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当然也可以说是狡猾、善变。  相似文献   

11.
语丝花絮     
米卢签名 米卢是本届亚洲杯名气最大的教练,一位英国记者请米卢签名,米卢给他写了拼音的“MILU”,这位英国记者看不懂,请米卢解释,米卢又给他写了汉语的“米卢”两个字,这位记者更看不懂了,米卢解释说:“全世界都知道我叫博拉(BORA),但是中国管我叫米卢(MILU)。” 游泳阵容 有一次中国队训练,米卢让替补踢球,头天作为主力上场的球员都到地中海去游泳,国脚们换好衣服,让杨辰先下水,杨晨死活不下去,宿茂臻一马当先跳下海中,接着是申思、李明、马明宇等中场球员,然后是范志毅等几名后卫,最后是守门员江津,…  相似文献   

12.
为米卢辩解     
随着中国队世界杯之旅的结束,媒体对米卢的质疑陡然增加,米卢似乎也一下子从神坛上跌了下来。客观地讲,世界杯赛场上米卢的战术打法可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可是十强赛的人员、战术不也是他安排的嘛。就算米卢不行,他不是为我们圆了四十四年的梦吗?!  相似文献   

13.
当沈祥福看见阎世铎时, 他能像米卢那样吗? 十强赛期间的绿岛门前的草坪上,我们曾经看到,当米卢带着他的弟子们兴高采烈地玩着网式足球的时候,来绿岛看望国家队的足协掌门人阎世铎环抱双臂,远远地,高高地也是冷静地在台阶上看着,始终没有跨入草坪一步,而米卢也没有因为看到阎主席而跑过来致意,他玩他的。对中国队出线起决定作用的两个人,分别站在草坪内外,台阶上下,互不干扰。这是一个极有象征意义的中国队的组织结构图景:主席提供大环境和大方向,米卢具体带队出线,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彼此的责任和义务,在合同条款中规定得明明白白,大家只需按照这个合  相似文献   

14.
ENJOY网式足球 米卢真是个超级老顽童,虽然已经快60了,但是他的精力体力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很多时候米卢显得比20多岁、30出头的国脚们显得活泼得多。这就是米卢自己倡导的“享受足球”,米卢对足球的享用,远远超过作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他的中国弟子们。 把足球作为享受的一个标志就是从足球和网球的结合中产生了所谓米卢特色的“网式足球”,没人能考证这是不是米卢的发明,估计不会是米卢的专利,但是米卢把他带进了中国国家队。网式足球里,足球由激烈的对抗运动转变为不那么激烈的隔网对峙,由多人的集体项目转变为两个人或四个人的对抗。网式足球因为需要的体力、强度、人员和场地的减少和缩小,  相似文献   

15.
刻画米卢     
米卢其人 事实上的西方化 事实上米卢虽然号称南斯拉夫教练,但他更像是西方人而不是东欧斯拉夫人,他的西班牙语说得和母语一样好,大部分的时间里他住在墨西哥,他生活在美国,他流浪在世界各地。他身上有南美人的率直和西方人的随便,跟桑特拉奇等在中国的南斯拉夫教练相比有很多不同。连南斯拉夫的报纸都认为米卢不是纯粹的南斯拉夫教练,更不是什么“欧洲拉丁派”。 有些地方能反映出米卢的特点:油滑、老练、见面熟,城府深但是面面俱到。推销自己是老手,讨价还价是高手。 一位在海埂采访的记者写道: 米卢很注意和几名外籍教练的关…  相似文献   

16.
有记者问米卢,对中国的足球媒体有何评价,米卢说:如果有一天我可以不用对媒体发表意见的话,我会很高兴。米卢几乎无时无刻不面对媒体。我想他外交辞令的背后隐约能感觉到这种被媒体跟踪的疲惫和无奈。 十强赛是一场新闻大战,媒体们发挥了八仙过海的连续作战作风,其敬业精神令人感动。当国足住在绿岛的时候,众多记者就无聊地徘徊在楼下,像等待戈多一样等待着不知道何时甚至  相似文献   

17.
勿忘米卢     
中国体育是创造英雄的沃土,一个英雄倒下去了,总会有另一个英雄站起来。金昶佰无疑是时下的英雄,但我们在学习金昶佰的时候,也应能实事求是地评价米卢,切切不要将其从神坛赶下后又送入地狱。米卢的价值,可以从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来思考,从有形的方面看,世界杯出线、一批年轻球员的成长、上百万美元的年薪、近千万元的广告收入,以及他给中国体育媒体带来的人气和财气,都直接或间接地说明了他的价值,而以下几个方面或许可以算作是米卢先生带给我们的无形价值。首先,他给中国体育界上了一堂什么是职业教练的示范课。职业教练是在当…  相似文献   

18.
“神奇”是米卢这个名字的自带属性:当米卢来中国之前,这个字眼就属于他了。他出生于南斯拉夫、居住在墨西哥、讲西班牙语,分别带领四支完全不同的国家队打入世界杯16强大出风头。他在中国也完成了一个神奇的故事,神奇不是别的,神奇就是看不懂,看不懂他的多动、赖皮、坏笑、出人意表的行为、不着边际的言语、十强赛上让人看不懂的排兵布阵和换人,按照米卢自己说的:“看不懂就对了。”看懂了,米卢不就不神奇了吗? 如果说米卢有他神奇的10个理由,就有他不神奇的10个理由: 1 运气不神奇把握机会才神奇 运气天生似乎属于米卢,抽好签不用说,换谁谁就进球,小组赛没打主力或者没有出现而在十强赛上被米卢换上的人:李小鹏、祁宏、曲  相似文献   

19.
大于笔型风云人物 关于大腕的一点声明: 大腕不是一般人物,属于那种一出手就能将江湖搞得天翻地覆的人物,按这个标准,中国足坛这一汪不大不小的水恐怕只能出一两个大腕一级的人物,事实上恐怕只有一个大腕:就是足协实际决策者阎世铎。不过话说回来,今年是米卢大显身手的时候,如果米卢能够带领中国队打出足够好的成绩,米卢就是大手笔。还有一个人物虽然称不上特级的大腕,但是他时时有惊人之语,中国足坛的很多大事都或多或少地与他有点关系,所以也拉来陪坐。 胸有成竹型:阎世铎 特征:此公不显山不露水,动静不大,动作不小。 解…  相似文献   

20.
飞花 《新疆体育》2001,(7):30-33
米卢登陆中国之后,最先提出的具有爆炸性的原则性词汇便是“享受足球”。但什么叫“享受”?这对习惯了数十年来“忧国忧民”和“刻苦努力”的中国球迷、媒体、运动员、管理层都是匪夷所思的,因而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地质疑米卢,总觉得他这么说是为自己找台阶,是绝对的“真实谎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