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极易出错的关键环节。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算理算法,掌握计算规律,使学生能辨析计算中的"陷阱",提升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蒋继荣 《中学生物学》2012,28(12):39-40
所谓"陷阱",就是命题人利用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含糊点、易错点、盲点或学生思维中的薄弱环节,有意"挖坑布雷",检验学生的识别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把握解题关键、分析失败原因、总结成功经验,跨越题目中各种各样的"陷阱"。  相似文献   

3.
很多学生反映数学很难学,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觉得数学题目中"陷阱"太多,这个要考虑,那点要想到,稍不留心,就会做错,久而久之,对数学学习就丧失了信心.所以,搞清数学教学中"陷阱"的来源很重要,因为这些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所谓"陷阱",其实是不难区分的.以下是笔者对平时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陷阱"问题简单归类,并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吴隆江 《职教通讯》2012,(15):20-23
针对"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教—学—练"的授课程式不符合学生认知和探索知识的顺序,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的现状,提出了"练、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着重强调"练、学、教"一体化的内涵是"以练为中心,实现学生在练中学,教师在练中教",并详细阐述了"练、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和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能够避开猎人设置重重陷阱的动物,那是世间的精灵;能够看破人世间迷雾,避开人为设置的"陷阱",那是人知识和能力的体现.高考命题往往以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思考问题不全面,思维不灵活等为切入点,设置各种"陷阱",以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灵活运用程度,具体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在高中数学命题过程中,命题者为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往往更喜欢设置学生注意不到的"陷阱".如果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且在做题时对命题者设计的"陷阱"视而不见,那么就会严重失分.我们只有清楚命题者在哪些方面设置"陷阱",才可能绕过"陷阱"顺利解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针对学生对概念掌握不清设置"陷阱"命题人往往围绕数学概念设置"陷阱".如果相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掌握不清,理解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有陷阱,数学中也有"陷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既有数学史上的老"陷阱",又有教师根据学生认知上的片面性或思维缺陷而设置的,以暴露学生错误的新"陷阱".学生之所以落人教师所没的"陷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双基掌握不扎实,另一方面是思维上缺乏严密性、深刻性、批判性.教师若能在教学中巧没陷阱,则可以让学生在"落人"与"走出"陷阱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在"滚、爬、摔、打"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扩展视野,完善认知结构,继而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理性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那么该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陷阱?现结合教学上的一些体会,淡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各种化学试卷中,有许多题目都人为地设置了"陷阱",如果学生们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对问题考虑不周,常常就会掉入"陷阱".那么怎样才能巧妙地避开"陷阱"呢?下面从几个方面举例分析,相信会对同学们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各地中考命题者往往在物理试卷中精心设计极具迷惑性的"陷阱"题,干扰考生正常的思维过程,稍一疏忽,就会掉进巧布的"陷阱",误入妙设的圈套,酿成谬误.为此,我们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严密的思维能力,洞察题中"陷阱",准确运用知识,解后回头检查,确保万无一失.以下就如何识别思维性"陷阱"分类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从历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不难发现,看似简单的、难度不大的试题,实际上存在一些不易察觉的命题者有意设计的"陷阱",如果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或粗心大意,审题不严谨便会误入这些"陷阱",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观察、动脑以及全面考虑问题、审题严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堂中的"陷阱"设计,是教师呈现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一种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创设一些带有悬念或破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掉进预设的"陷阱"里。一、设置悬念,为新知学习埋下伏笔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所认识、所熟悉的教学材料中设置悬念,通过恰当的启发、诱导,改变学生原来固有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陷阱",反映了人们认识上的片面性.落入"陷阱"必然会引起思维上的警觉,从而促使认识进一步深化.因此,针对学生知识上的"漏洞"和思维上的"弱点",有目的地进行选择题"陷阱"训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另外,设置"陷阱"也是高考选择题的一大特点.下面就选择题设置"陷阱"的几种常见类型作一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3.
综观近年来各地的数学中考试题,可以发现,为了测试考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实际水平,命题者往往别出心裁,设计一些看似简单但实际有"陷阱"的试题·面对这样的"陷阱",甚至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会感到迷惑而掉入陷阱·那么,怎样破解这类试题呢?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知识点尽管练得很多但仍屡屡出错。如何在教学中巧设陷阱,巧妙地在新知内容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制造冲突,把学生引入迫切需要探究的学习情景中,使学生在"落入"和"走出"陷阱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使他们在挫折中经受锻炼和获取有益经验,这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主要从"陷阱"存在的背景及"陷阱"教学的作用、数学"陷阱"的题目类型、"陷阱"的设置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很多精心设置的"陷阱",为了避免学生落入"陷阱"或帮助他们从"陷阱"中走出来,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设置"陷阱",从而让学生擦亮眼睛,快速识别"陷阱",尽快走出"陷阱".  相似文献   

16.
孙文双 《高中生》2015,(9):30-31
为了考查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情况,命题者往往在一些题中设置"陷阱",同学们在解题时稍不留意便会误入这些"陷阱",本文将设置"陷阱"的常用方法进行归纳,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一、在定义上设置"陷阱"例1若动点P到定点F(1,1)的距离与到直  相似文献   

17.
吴茂清 《初中生》2011,(15):8-12,57
考试中,有些同学做题只看表面现象,而不看实质,望文生义而产生误解,掉入命题者设计的"陷阱"。其主要原因是受平常练  相似文献   

18.
英语命题讲究知识性和科学性,必须反映出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要想圆满地完成一份英语试题,学生除了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注意试题中出现的"陷阱题".有些试题,答案看似很明显,实际上,由于对音标、词义分辨不清或句子语法分析不透彻等原因,学生容易产生错误的幻觉,掉人"陷阱",做出错误的解答,这样的试题即为"陷阱题".本文就初中英语单项选择这一题型结合一些实例和解析,对学生在"陷阱题"方面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剖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认识的片面性,因此容易误入人们常说的"陷阱".为帮助学生避免此类情形,本文对常见的"陷阱"作一探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洪飞 《初中生之友》2011,(Z3):66-69
为了考查大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一些中考数学题中常常故意设置"陷阱",同学们在解题时如果考虑不周,稍不留意便会误入"陷阱"。一、在定义上设置"陷阱"例1 已知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