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在教育管理方面的某些书籍挂羊头卖狗肉,名字非常吸引人的眼球,但是内容让人大倒胃口。  相似文献   

2.
《陌上桑》“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一句,不少参考书籍和教辅资料,都把“从”注释为“跟着”、“跟从”,而翻译又含糊不清,自相矛盾。如: 1.《新编中学古典诗词选读》  相似文献   

3.
一、文题偏大 ,缺乏明确的聚焦点所谓文题过大 ,指的是题域过宽 ,题目外延偏大。如《素质教育浅谈》、《谈谈语文单元目标教学》、《切实提高语文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即是。这样的题目所界定的是某个研究领域 ,而非具体的研究成果 ,它们都定位在庞大的“面”上 ,而没有指向某个集中的“点”。以这样大的文题行文 ,要么泛泛而谈、浮光掠影 ,要么顾此失彼、挂一漏万。产生这样毛病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 .错把“征稿内容范围”当作文章的题目。报刊编辑部或论文竞赛举办单位所列举的“内容范围”,规定了征文的大方向 ,为征文划了一个大…  相似文献   

4.
为庆贺《少年天地》创刊15周年,少年天地杂志社、临沂市教育局教研室联合举办“双汇杯”有奖征文大赛,具体要求如下:一、征稿范围凡《少年天地》(小学版、初中版)读者均可参加。比赛分小学组、初中组。二、征文内容及体裁征文内容以对《少年天地》的感情、评价、希望、意见、建议为主,体裁不限,含诗歌、散文、故事等,文章不超过1000字(诗歌不超过30行)。三、奖项设置1、小学组、初中组各评出一等奖50名,二等奖100名,三等奖200名,优秀奖500名;2、以学校为单位,评出优秀组织奖若干名。以上奖项均颁发奖品…  相似文献   

5.
“故事新编”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写作样式。所谓。故事新编”是指将原有“故事”在赋予新意后重组情节,写成新的故事。新老两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应是同一的,人物性格和活动场景也有某种承继关系。但是两个。故事”的主旨却必须是不同的,人物活动、人物性格也必须有重大发展或重要变化。。新编”不同于“改编”。“改编”保留原有故事的基本情节,而新编故事是以原有故事为起点的合乎逻辑发展的新的故事写作。  相似文献   

6.
在宋代的字书中,最标新立异的要算王安石的《字说》。这本书在宋代就已受到不少学者的批评,但由于王安石政治地位极高,在他当政期间,主司用此书取士,读书人不敢不学习,所以也曾风行一时,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字说》一书也因其荒诞不经而成为字学发展中的有趣故事,知者亦复不少。可惜的是,《字说》在元初以后便散失,全貌不得而知。但从一些学者的论著中,尚可钩稽出五六十条内容,诸如“波者水之皮”、“坡为土皮”、“诗为寺人之言”、“同田为富”等等,足以窥斑见豹。此书的主要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是不问“六书”,昧于形声之旨,把一切文字都看成会意字,单纯从通行字形出发而对字义作非造字本意的解释,穿凿附会,多荒谬之论。显而易见,从科学的角度看,《字说》对于中国的文字学,其价值是很低的。但是,《字说》式说解文字的现  相似文献   

7.
“故事新编”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写作样式.所谓“故事新编”是指将原有“故事”在赋予新意后重组情节,写成新的故事.新老两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应是同一的,人物性格和活动场景也有某种承继关系.但是两个“故事”的主旨却必须是不同的,人物活动、人物性格也必须有重大发展或重要变化.“新编”不同于“改编”.“改编”保留原有故事的基本情节,而新编故事是以原有故事为起点的合乎逻辑发展的新的故事写作.  相似文献   

8.
“故事新编”是一种形式比较新颖、内容比较有趣的文学体裁。话题作文文体自选为同学们采用“故事新编”这种文体创造了有利条件。所谓“故事新编”,即对文学或历史上已有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改编,以突出话题的内涵。近几年来,“故事新编”这种写作手法已成为中学生考场作文的新  相似文献   

9.
《桃花源记》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个“有”字当作何解?有不少研究资料和注释本将这句译为“不知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如宁鸿彬主编的《新编初中文言文详解》(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版)注:“有汉:有过(经历过)汉朝。”这种解释带有普遍性,但是不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选择感兴趣的故事,借助图表支架、例文支架,创编故事。2.能根据习作评价标准和同伴的建议修改习作。【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确定故事一、情境创设,回忆方法1.师:孩子们,咱们学校的校报《青荇报》准备开辟一个“‘脑洞大开’新编故事汇”专栏,如果你能把读过的故事变得新鲜、奇特,让人耳目一新,你新编的故事就会刊登在这个专栏上。2.回忆教给学生的故事新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杂”字不应归“木”部方德教学“杂”字时,被学生指出了一处误写,由此也意外地发现一个问题:“杂”字应归哪部?查《新编小学生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它们都无例外地把“杂”归到了木部,但“杂”的下半部分分明是“木”;在《说文解字》中,...  相似文献   

12.
党校函授教育管理的“三字经”针然穗,康文蓉一、“严”字在函授教育管理中应突出“严”字,“严”是函授教育管理的根本。党校函授教育管理人员,应严格贯彻执行《党校函授教育手册》中的各项管理条例及上级有关函授教育的法规、政策。在执行教学计划时,应树立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3.
张坤 《阅读与鉴赏》2008,(10):45-47
笔者多年来参加高考的阅卷工作,在阅卷中发现同学们用“故事新编”体写作文的很多。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用这种文体写作的考生,作文的得分一般都不会处于中间状态,要么得分很高.甚至满分,要么得分很低,被评为四类文或五类文。从大家得分的情况可以看出,用“故事新编”体来写作文有它突出的优势,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如果我们能认清不足,化短处为长处,那么这种文体还是有很大的写作空间的。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又号船山,湖南衡阳人,是明清之际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集大成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位有创见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很丰富,很可贵,散见于他的著作《礼记章句》、《四书训义》、《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尚书引义》等等之中。他把人性论转到教育论的方法问题上来(说性日受日生日成,屡移而异,“未成可成,已成可革”,“习成而性与成之”等)这是教育理论上一大进步。他一生教人“须慎天下之师受”。所谓“师受”包括“教以教人之学”和“学以学夫  相似文献   

15.
《故事新编》与"故事新编体"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故事新编》是鲁迅创作的小说集,但“故事新编体”小说却是中国20世纪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存在。它在《故事新编》问世前后都一直存在。从《故事新编》的文体特点来看,它实际上是与“故事新编体”小说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6.
著名作家秦牧在散文《土地》一文中曾生动地描述了一则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出亡的故事。这是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里的一段文字改写而成的(原文可详见高中二册《土地》后的“思考和练习”)。“野人与之块”,课文注释是“(乡下人)给重耳泥块”,将“块”,释为“土块”、“泥块”,查新编《群海》、《辞源》即如此释义,一般选本也几乎全持此说。新近中华书局出版的《左  相似文献   

17.
新编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十课《应该敢提“俭”字》一文中的“和坤”当为和珅之误。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南京一家报纸报道,一名小学生用“嘉”字组成“美味嘉肴”,被老师判了错。按照一般的用法,形容美食,应当用“美味佳肴”,而不应当用“美味嘉肴”。学生不服,搬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增订出版的《新编小学生字典》给老师看。这本字典对“嘉”字  相似文献   

19.
笔者多年参加中考的阅卷工作,在阅卷中发现学生用“故事新编体”写作文的很多。另外笔者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用这种文体写作的考生,作文的得分一般都不是处于中间状态,要么得分很高,甚至满分,要么得分很底,被评为四类文或五类文。从学生得分的情况可以看出,用故事新编体来写作文有它突出的优势,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如果我们能认清不足,化短处为长处,那么这种文体还是有很大的写作空间的。  相似文献   

20.
当今介绍训诂学的一些著作,在解释“训诂”这一名称的由来和意义时,往往把它和《毛诗故训传》书名中的“故训”二字完全等同起来.因为“故”与“诂”古字通用,汉人著述中“训诂”一语多作“训故”,而《毛诗故训传》书名的“故训传”三字又或作“诂训传”,于是便把“训诂”或“训故”看成是“故训”或“诂训”的同义倒文,认为二者是一回事;又因为《尔雅》篇名有《释诂》、《释训》,孔颖达曾解释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然则‘诂训’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