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并结合2022-2024周期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对第5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双杠项目决赛八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编排、使用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巴黎奥运周期双杠项目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男子双杠项目备战巴黎奥运会提供参考。研究结果:(1)Ⅰ类动作使用率仅次于Ⅲ类,Ⅱ组动作仍不受运动员青睐;(2)成套动作难度组别以D组和E组为主,呈现出“高难度、集中化”的发展趋势;(3)第Ⅱ、Ⅲ动作组别的E组和G组动作集中在开始部分;(4)动作类型复杂、空间位移变化大的Ⅰ和Ⅲ组动作则编排在中间部分;(5)下法前主要选择Ⅰ组的倒立类动作。  相似文献   

2.
对南昌城运会与新加坡青奥会体操比赛成套动作难度、连接加分、结束动作、结构组分布与编排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运动员成套动作价值主要是以D组难度编排成套的比例高于国外运动员,尤其是鞍马、单杠和吊环优势较为突出,但自由操、跳马难度价值优势不明显;自由操获得“一连接”或“两连接”加分人数具有优势,但缺乏空翻2周和其他空翻连接,单杠连接加分采用“杠上动作接飞行动作”的方式,优势较为突出,反映了我国运动员掌握单杠“近杠动作”能力较强特点;结束动作的优势体现在D组难度上,但双杠缺乏E组结束动作;跳马平均D分有一定优势,但运动员掌握高难动作优势不明显.探讨了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主干动作和优势动作,发现主干动作总体上具有74.3%的一致性,说明主干动作呈现出集群性特点;我国运动员完成优势动作数量和完成人次较多,但自由操的前屈2周、鞍马的吴国年、Flops-组合动作、吊环慢翻上水平十字、跳马前手翻前空翻2周、双杠后上一杠倒立和前团2周下等,有待成为今后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发展难度的优势动作;青少年运动员成套动作均采用“优势弥补式”的编排模式,我国运动员各单项不同程度存在着个别结构组优势难度数量与完成人次偏少、成套编排偏雷同等问题.根据我国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成套编排的优势与不足,对现行国际体操男子评分规则对比赛的导向作用、存在不足进行了初步评述.  相似文献   

3.
自七十年代始,竞技体操各个项目难新动作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唯有双杠却发展缓慢,变化不大。直至一九七八年初,双杠动作终于有了重大突破,出现了一种新类型的悬垂摆动动作——悬垂大摆动作,它为该项目的创新与成套动作的编排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13-2016年周期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的分析,认为新规则延续了成套编排多样性的宗旨,更加关注运动员的安全,进一步厘清成套编排与动作规范性的要求,平衡了单项D分区间.以伦敦奥运会体操单项决赛运动员成套难度动作为分析素材发现:除了鞍马成套编排和跳马难度选择未受影响外,自由体操、吊环、双杠和单杠不同程度降低了D分.基于新规则变化,分析了各单项成套价值,提出新奥运周期优秀竞技体操运动员成套难度编排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录像观察等方法,对第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双杠决赛前8名运动员成套动作类型、难度、完成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运动员个人能力、难度动作的选择和动作总数等影响E分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杠作为传统的支撑类项目,8名决赛运动员的成套动作在动作选用上仍旧是支撑类最多,但短半径回环类和悬垂大摆类动作已与支撑类成鼎立态势;悬垂大摆类动作以向后大回环及其衍生的向后大回环加转体动作为主,短半径回环类则全部为后上转体;从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看,沿纵轴转体的动作较沿横轴空翻的动作更有利于做出直接连接;决赛前8名运动员D分相差不大,E分成为了决定运动员胜负的最关键因素,8名运动员的E分排名与其名次完全相同.合理处理难度与完成的关系、难度动作连接直接化、缩短成套动作、储备充足的体能和心理能力,则成为运动员夺冠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比较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外优秀女选手平衡木成套A分价值动作的编排特征。结果发现:在满足规则要求的前提下,减少计入A分价值的舞蹈类动作,相对增加较多的技巧类动作,并以较少的“单动作”配合较多的“二个以上动作的连接”、或以较多的“单动作”结合较少的“二个以上动作的连接”来构成具有高连接价值的一套10个最高难度动作,分别是中、外优秀女选手平衡木成套A分动作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保持现有成套动作难度价值和技术风格的编排,也是中国顶尖选手近期内比赛所应采取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竞技健美操与竞技艺术体操同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运动项目,两运动项目的评分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艺术分、难度分和完成分。其艺术分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成套动作的编排方面。因此,科学、合理、独一无二的成套动作编排是每个教练员及运动员目标。通过对两运动项目的成套动作编排内容及要求进行比较分析,以找出两者成套动作编排的特点及相似的方面,为竞技健美操及艺术体操的成套动作编排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双杠自选动作内容与编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年——1996年《国际体操男子评分规则》对自选动作的内容、编排和得分的构成等方面做了重大修改。为了适应新的评分规则,本文对新、旧规则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分析了目前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双杠自选成套动作的现状,探讨发展双杠自选成套动作难度及提高编排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东京奥运会竞技体操双杠动作编排及决赛成绩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索双杠夺冠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优秀运动员动作编排多以高难度价值挂臂类动作开始提升起评分,后面则以难度价值为D组和E组的悬垂和希里类动作过渡,在下法上均选用前团2周转体180下。(2)双杠项目四个动作组别发展存在非均衡性,Ⅰ组和Ⅲ组动作为多数运动员的选择,难度价值更高的Ⅱ组动作使用较少,难度价值为F组的前团2周转体180下成为下法主流动作。(3)运动员成套动作结构以D组、E组为主,并向F组、G组方向发展,发展难度永远是运动员不变的追求。(4)成套动作难度是获胜的基础,高完成质量是关键,只有实现“双高”才是取胜的保证,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东京奥运会双杠决赛前8名选手的成套编排进行研究,分析世界一流双杠选手的编排模式,为我国选手在双杠动作编排的优化上提供参考和借鉴。结论:第III组别动作最受运动员的青睐,主要集中在后上类、蒂佩尔特类型动作上;希里和后上转体180°成倒立使用率高达100%,是一流选手的标配动作,挂臂马库兹是夺冠选手的必备动作;下法难度较高,但类型单一;绕纵轴转体流动作可以使编排连接直接化和流畅化,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是今后发展的主流方向。建议:加大绕纵轴转体流和下法动作的训练和创新,积极开发难、新动作,增加高难度下法动作的数量储备;把握规则精神,减少挂臂空翻2周成挂类动作的练习,增加挂臂前摆转体类动作;把握好难度和质量的辩证关系,科学合理提高动作难度的同时对完成质量更要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11.
从2003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看我国的双杠实力和应变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年“东渡”2003杯全国体操锦赛是2003年国内的唯一重大体操赛事,通过此赛事中双杠比赛情况的研究和分析,揭示我国在双杠项目上的长处和存在的不足,为确保我国双杠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现场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等,对2006年N点金能杯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双杠比赛进行了调查研究,阐述了我国青年双杠训练及比赛中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旨在为促进我国双杠项目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体操教学质量,运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双杠挂臂屈伸上体操教学教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其结果,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有关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学处理,实验组明显强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运用常规保护法与“钟摆式”保护法等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双杠支撑摆动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探索。实践表明:双杠支撑摆动的教学,教练员运用双手同时扶持运动员的躯干定点部位进行保护的方法(“钟摆式”保护法),有助于运动员在短时间内掌握并提高双杠支撑摆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技巧、单双杠、支撑跳跃是初中体操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而目前这些内容的教学现状存在着不容乐观的现象。通过对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初中的技巧、单双杠、支撑跳跃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影响体操教学的因素,并据此提出建议与对策,以促进体操教学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6.
黄旭双杠支撑屈体后空翻2周成挂臂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运动学分析揭示了我国优秀运动员黄旭完成的双杠支撑屈体后空翻2周成挂臂动作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改进该类动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7.
第40 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女子高低杠的优势与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及数理统计与比较法,系统分析中国女子高低杠的优势与不足。发现:中国顶尖选手成套A分动作的难度和完成质量与世界优秀选手相当,但多数选手整体技术实力不及外国选手,在杠间换握动作的实力连接、个性化特色动作的编排以及专项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存有一定差距;而比赛动作完成拘谨、缺乏表现欲及个别动作完成规格低等因素,是致使中国高低杠未能获得更好成绩的主要原因;强化提高专项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高成套动作的难度和完成质量,并促使两杠换握动作的连接在完成上更加紧凑、流畅和颇具观赏性,是中国女子高低杠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采用肌电图学与运动学对天津体操队男子运动员完成的自由体操、双杠和吊环三种类型手倒立动作进行了同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手倒立动作在完成过程中,主要参与调控身体平衡肌群的肌电变化存在差异性(P〈0.05)。据此,提出了针对这三种类型手倒立动作的训练方法。旨在为今后体操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肌肉用力感觉对双杠技术动作掌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肌肉用力感觉的形成机理和训练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直接帮助法、间接帮助法、分解法、辅助练习法和语言提示法等练习方法的原理进行了阐述,以期对体操双杠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视频观察和运动学研究方法揭示了我国优秀运动员滕海滨完成双杠屈体后空翻2周下的技术特点及运动学规律,从支撑摆动、腾空屈体2周和落地3个阶段剖析了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技术细节.研究结果显示,支撑摆动推离杠的时机和方向、身体重心抛物线腾起的角度和速度、腾空的高度和向后屈体2周的翻转速度以及落地前伸髋的幅度和落地时的缓冲动作是完成好该动作的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