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教育发展中普教校内管理体系目标增多、组织结构发生改变,为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设立体卫处。“健康促进学校”行动的开展,需要复合型的体育卫生教师。为此,应改革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兴办体育卫生教育专业。体育卫生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更合理,产生效益更明显,更适宜体卫处用人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课题是经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和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管理办公室审批的“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课题编号:CTF120290)。该课题的立项研究,顺应国家新的《中国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和新课改的精神,重点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探索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资源,突出学校心理教育实践,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设,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体育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通过文献资料调查研究,进一步探讨现代学校体育教育观念的改变及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协同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教师更需要关注中小学生的体育健康,促进其能够良好地发育成长。学校体育课程教育与健康教育在本质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学校开设体育课程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发育,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有着很大的联系。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中小学体育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对教育强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以来,虽然学校体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学校体育一系列改革的深入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亟待突破的困境:体教融合协同发展问题、体育中考中的问题、“双减”后的学校体育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问题、学校体育中健康教育的问题。基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学校实际,要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发展,就要完善制度体制,促进体教融合协同发展;科学谋划,提升体育中考的科学性;立足实际,抓住“双减”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完善相关条件,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转变观念、提升实力、加强评价,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健康教育薄弱的实际情况,提出学校体育教学要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使教学目标由过去的“增强体质”向“增进健康”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方面转移。对学校体育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多方位的探讨,旨在为学校体育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留学生》2012,(5):55-55
4月12日,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院校合作专项基金捐赠签约仪式在中共中央统战部贵宾厅举行。该专项基金由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国际交流与管理中心发起,由爱心人士安徽怀远裕翔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宪军捐资两千万元人民币设立。专项基金将用于大、中、专院校人才引进、院校科研体系的建设、公益体系的研究,促进在中国院校领域公益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引进战略的实施。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文普出席签约仪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学校教育正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学校体育也由单纯的体育课转变成体育与健康相结合课程。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学校体育教师,因此也必须走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之路,使学生能够明确学校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全民健身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理解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认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三方面的关系,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目标,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综合素质,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今后开展学校的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工作服务,真正实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初,我国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学校体育改革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主题得到广泛的认同。当前,一场以建立终身体育观念为重点的体育教育思想在体育教育界已形成一个共识,它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也是学校体育改革向深层次探索体育教育内涵的重要标志和体现。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而青少年健康是健康中国的基石。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其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和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价值。教育信息化能突破学生接受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时空限制,丰富学生接受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资源,但其当前存在数据收集的科学性有待提升、教师专业培训项目有待开发、体育与健康教育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有待深化等问题,提出强化体育与健康教育信息化有关文件的引导,深化体育与健康和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将体育与健康教育信息化延伸到全社会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小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探讨,认为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应试教育出现弊端而作出的英明决策。“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明确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中小学校体育对青少年身体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身心和谐发展,担负着重要责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与学校教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学校健康体育教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全面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体育健康教育是较为关键的一部分,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学校应努力把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改变以竞技体育教学为基本模式的体育教育体系,建立“终身体育”“、保健体育”“、快乐体育”“、回归自然体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现代健康体育教  相似文献   

13.
健康教育成了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促进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整合,也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异同及关系等做了初步的探讨,并就如何作好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整合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论学校健康体育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不等于健康,但体育能促进健康,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健康教育,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学校体育与健康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本文从培养人才素质需求,对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思路及做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健康促进概念的提出,对学校体育在学生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的重要载体,高校体育教育在实施健康促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我们必须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对健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创新人才教育》2020,(1):F0003-F00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自闭症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如今已成为需要迫切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陶连贵曾在加拿大工作20余年,担任加拿大政府自闭症家庭服务中心治疗专家、加拿大CBI自闭症顾问团顾问、温哥华自闭症家庭协会顾问。自2010年回国后,陶连贵一直为支援自闭症儿童、推动国内融合教育作出努力。2018年3月,在陶连贵的推动和友好人士的帮助下,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根据相关规定设立筑爱自闭症专项基金,旨在倡导融合教育,引导家庭、教师和各界支持发展障碍儿童及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推动中国融合学校的建立及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我们应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思维、新理念。那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呢?我认为,体育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语言教学、运动技能的教学、学生的身体练习等过程,一方面增长了学生知识,增强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塑造了健康的心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讲究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充满艺术性的课堂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进而使其良好的心理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验,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探索和尝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黄玉兰 《考试周刊》2012,(42):119-120
学校意外伤害事故的不断发生,使得学生的生命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成为当前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中学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基础上,探讨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应试体育”教育不能满足终身教育的要求,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应实施“素质体育”,即以体育文化素质为导向,以体育心理为中介,以本健康为目的,全面培养学生,造就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