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振峰 《生物学教学》2008,33(11):33-34
1.1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三章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说明植物吸收水分的原理。并简单介绍了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用途——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完整地展示了从吸收水分到利用水分的过程。这一安排反映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即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理解并掌握知识。也符合认识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水分代谢是植物内部的运动变化,从外部既看不见也摸不着,要使学生把握运动的全过程,仅通过课文中的三个实验远远不够,还必须为学生建立一个发展想象的样式,把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用导管运输水分、用气孔排出水分三方面的知识统一在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去掌握。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套活动幻灯片。  相似文献   

3.
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渗透吸水是植物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那么,如何理解渗透作用原理便成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的重点。在教学中,通过实验演示来突破重点,可以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高二《生物》课本提到植物吸收水分的形式有两种 :未成熟植物细胞通过吸胀作用吸收水分 ,成熟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渗透作用和吸胀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怎样验证这两个原理 ?用什么实验方法和实验材料做实验效果最好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组织学生讨论 ,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性实验 ,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具体做法如下。初步探究阶段 (自由发挥阶段 ) :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材 ,查阅资料 ,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筛选实验材料 ,自由结合实验小组 ,然后开放实验室 ,提供仪器、药品供学生选择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去进行…  相似文献   

5.
时间:2007年10月31日上午第四节课(45分钟) 地点:石家庄二中高二年级8班(理科重点班)内容: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新授课课堂背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一节需要辨析的概念多,实验原理描述较复杂,且本节内容与初中知识联系紧密,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本节知识,还得把学生已经遗忘的相关初中知识补充进来,经过权衡,决定这节课只讲水分的吸收,不讲水分的利用,以保证重难点的教学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静 《生物学教学》2007,32(2):39-40
本文介绍了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的教学中将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尝试,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1教材分析 "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第二课时"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中的实验.本课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细胞吸水的原理"和"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过程",其中"细胞吸水的原理"是重点,也是难点."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的实验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中的"渗透作用的原理"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学生对渗透作用不易理解,总是模棱两可;学生很难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与渗透作用联系起来。笔者多年来采取"实验—现象—思考—分析—结论"的探索程序,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和思考题的教学方式突破重难点,同时也培  相似文献   

9.
1 活动课时1课时2 活动目标2 .1 态度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能对一些问题提出科学的见解和判断 ,并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有关的科学事实和知识支持判断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 .2 能力 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取证、逻辑思维判断、表达交流等步骤 ,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培养探究能力。2 .3 知识 通过探究了解植物通过导管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3 材料器具新鲜的植物枝条、小量筒、食用油、红墨水、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解剖针等。4 方法步骤4 .1 提出问题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 ,又通过叶…  相似文献   

10.
根吸收水分主要靠渗透作用.渗透作用的原理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这一节的重点、难点.利用实验来突破这个难点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课本上介绍的该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参与者。古人还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课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才能把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下面,笔者就以"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这节课为例来分析。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36):170-171
本文从理论和教学实践两方面来探究物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借鉴心理学中关于知识分类的方法,对物理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进行分类,并且提出了物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一般教学模型。本文以"物质的密度"一节的教学案例为例,来探究物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利用现代知识观来进行物理教学设计,有利于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知识和能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物教材中,一般都有关于根对水分吸收并通过导管向上运输及蒸腾作用的内容,而对水分向上运输的动力问题没有谈及。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笔者在教学中结合蒸腾作用实验内容,设计了“证明蒸腾作用和蒸腾拉力”的实验,以利于学生较全面认识根系吸水原理及其与蒸腾作用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可先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如:许多树木非常高大,有的超过百米、甚至高到一百五六十米,这些植物的根吸收的水分是靠什么力量运输到树冠顶端去的呢?答案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动力来自根压和蒸腾拉力,根压可通过伤流和吐水现象说明,蒸腾拉力一般情况下是水分运输的主要动力,如何说明蒸腾拉力的存在,笔者设计了下面这个实验,经过反复试验摸索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1 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系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由什么结构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各器官的运输结构是否互相连通 ,蒸腾作用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否有影响 ?用什么材料做实验效果最明显 ?2 组织形式2 .1 初步探究阶段 (自由发挥阶段 ) 上课前两周 ,布置初一级全体学生阅读课本 ,查阅资料 ,自由组合若干实验组 ,利用课余时间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选择实验材料 ,进行初步的实验探究。该实验探究阶段的目的在于确定开展探究实验的方案 ,并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创造能力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2 .2 深入探究阶段 (精细化操作阶段 ) 经过…  相似文献   

15.
道德文化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教学设计,挖掘和传授践行道德策略性知识,对培养大学生品德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是新华师大版八年级上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植物根毛是怎样吸收水分的,教材中安排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过程如下:将两块大小和质量都相同的条状萝卜分别放入20%Na Cl水溶液和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比较两个萝卜条的质量和形状,通过质量的变化和形状软硬的变化来帮助学生认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然而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  相似文献   

17.
在对高中《生物》教材“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进行课堂设计时,教材上只有观察渗透作用传统演示实验,为了让学生对“水分的渗透作用”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有感性认识,拟引导学生再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第一个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取两块体积大小一样的萝卜块,分别放在装有等量的清水和30%蔗糖溶液的两个烧杯中;第二个实验是教材上的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第一个探究实验的设计是自行增加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这节课学生一定很感兴趣。因为要做实验,这节课安排在实验室上。学生看到那么多的实验器材非常兴奋。  相似文献   

18.
从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的设计看,特别重视对考生实验设计能力的考察。实验设计是对考生实验知识和实验能力的综合考察,是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原理和方法在题设条件和背景下,按要求制定出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及实验误差分析,能有效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迁移和应用以及综合创新的思维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典型实例让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类型和突破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物教材中,一般都有关于根对水分吸收并通过导管向上运输及蒸腾作用的内容,而对水分向上运输的动力问题没有谈及.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笔者在教学中结合蒸腾作用实验内容,设计了"证明蒸腾作用和蒸腾拉力"的实验,以利于学生较全面认识根系吸水原理及其与蒸腾作用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依托,能力培养因此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着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下面以《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一、动手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可见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课堂上可首先设计这样一些实验: 1.让学生将自己桌上的实验材料(白菜、萝卜片等)切断,再用吸水纸在断面上蘸一下,观察现象,思考说明什么问题?(水分可以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