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路迪民 《武当》2005,(5):28-29
什么叫"传人"?太极拳的"第几代传人"怎么划分?这是一些传统太极拳习练者所关心的问题,历来看法不尽一致。笔者在筹备西安"2005年杨式太极拳名家座谈会" 的过程中,也遇到此类问题。本文以杨式太极拳为例谈谈拙见,也涉及了对某些杨式传人之称谓的些许看法。《辞海》"传人"条,有二义:①指道德学问等能传于后世的人。②继承某门学术使之流传的人。按第一义及第二义的"使之流传"而论, 可把"传人"笼统定义为"传授  相似文献   

2.
路迪民 《武当》2023,(8):8-10
<正>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指“太极者,无极而生”一篇),被各派太极拳传人尊为拳经之首。换句话说,习练太极拳,如果不遵照《太极拳论》,那么就练不好太极拳;更深层次讲,如果完全背离了《太极拳论》,那你练的太极拳就根本不是太极拳。但因传抄渠道不同,历史上《太极拳论》存在多种版本。唐豪先生的《王宗岳太极拳经研究》(1935年),参考14种著作对比校订。沈寿先生的《太极拳谱》(1991年),参校文献多达35本。孟乃昌先生的《太极拳谱与秘谱校注》(1993年),亦有稀缺参校资料。  相似文献   

3.
李锦藩  孙建国 《武当》2004,(5):24-26
河北永年是杨、武氏太极拳故乡,也是中国太极拳中兴发祥地之一,中国六大门派就有四大门派繁衍于此。武式太极拳第四代正宗嫡系传人李锦藩(1920-1991)恩师,系李亦畲之侄曾孙,深得其家传,不仅继承了武氏太极拳家传系列十八种套路,还掌握了“廉让堂太极拳”大部分资料和手稿,并著作四部“拳谱”:《旧谱再缮》、《掘遗缀初》、《诲艺精言》上下册等等;《永年太极拳大事记》是恩师在世前整理的手稿:为免于流失,经与广大太极同道商榷核实,借《武当》杂志一角,公布于世,敬请同道友人参阅。  相似文献   

4.
路迪民 《武当》2009,(4):31-32
2007年,是太极拳史研究相对活跃的一年,其表现,一是中国武术协会秘书长康戈武先生在杭州第五届杨式太极拳名家传人学术研讨会上做了发言,驳斥杨家的传统说法,并把发言整理在《中华武术》发表(下称《发言》),《中华武术》还为此开辟了“太极拳源流考据”专栏;二是河南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康戈武先生还在《中华武术》发表了《解读“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下称《解读》)。这是多年来少见的官方权威人士对太极拳源流的论述和争辩。  相似文献   

5.
《武当》2024,(2):35-37
<正>侯天才,生于1957年,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赵堡镇赵堡村人。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及总会教练,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第三代传人及研究会理事。曾受邀参加海内外武术大会研讨会及名家表演,荣获武当山太极拳百强名家称号。被《中国太极拳辞典名家》《中国太极拳百科》收藏。作为嘉宾2017年参加中国台北大学主办的两岸太极学术论坛并讲课。又多次率弟子参加武当赵堡太极拳联谊大会、香港国际武术节表演等,获得多项奖牌和荣誉。  相似文献   

6.
河北永年广平府西街李亦畲先生(1832-1893)是武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也是笔者恩师李锦藩先生的本家曾祖父,其故居与我家毗邻。他的传奇故事在永年流传颇多。先辈之杰作《太极拳小序》、《五字诀》、《四字不传密诀》、《走架打手行功要言》、《廉让堂太极拳谱》  相似文献   

7.
路迪民 《武当》2007,(6):20-21
太极拳的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之中,特别是老子《道德经》和《易经》,可谓太极拳的主要哲学基础。近年来,《亳州老君碑古字谱》逐渐面世,并受到太极拳传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李希平 《中华武术》2006,(10):28-29
太极拳史的研究已有百余年了,经过历代武林前辈和拳史专家的多方探讨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和共识,也发现许多疑点和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六条:1、“宋张三峰为武当内家拳始祖说”,有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之史料为据,虽神拳不足信,而武当拳派传人奉其为祖师是史实。2、“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创始者”无据。经查证,世传之名张三丰者,不下十数,均未言其习拳术、善武功,他与创太极拳无涉:3、太极拳之“张三丰祖师说”,源自武禹襄王宗岳《太极拳论》注文的误导。  相似文献   

9.
刘元生 《武当》2013,(1):24-25
《太极拳经》是研究太极拳学之必备理论,为历代太极名家所重视,并以此作为太极拳理论之经典。为了能使太极拳这一国粹更好地传承发展,本人将十几年来所收集的关于《太极拳经》名家注解整理出来,以供太极拳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赵堡太极拳简介赵堡太极拳由蒋发传达室入古镇赵堡,经过逐渐形成了赵堡镇自已的太极拳风格。赵堡太极拳具有中架动作难度适中,初学者明年于掌握;运用则适于以健身、养生为止的老年人、病人习。赵堡太极拳当代主要传人:王海州赵堡太极拳历来不外传,总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流传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在温县,有"陈式太极不出族,赵堡太极不出村"之说。陈式太极拳自从被杨禄样带出小小的陈家沟之后,而今已传遍中国,走向世界,还繁衍出杨式、吴式等流派。而赵堡太极拳与之相比.却不相当封闭。泛传播赵堡太极拳。今年54岁的赵堡太极大师王…  相似文献   

11.
蒋剑 《武当》2015,(2):62-63
金秋10月,在湖北省丹江口刚刚结束的2014年第三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上,陈玢以其9.15分的高分勇夺武当太极拳和武当龙行太极拳金牌。因其骄人的成绩,她被大会组委会授予"中华武术优秀传人"之称号。而谁也不曾料到和想到,她学武当太极拳也就不到八个月的光阴,就能以其惊人的太极拳才华而取得骄人之佳绩,实在是令人惊奇,令人欣喜。2014年7月,陈玢学了三个月的武当太极拳的视频被挂在南武当道家协会主办的《道缘网》上,被云南举办的中印瑜伽峰会组委会看中,她得以应  相似文献   

12.
《中华武术》2006,(1):T0001-T0001
1949年5月出生,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十九世,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现任河南省武协副主席,温县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太极拳总教练。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主要著作有《陈氏太极拳械汇宗》《陈氏太极拳养生功》《中国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术》等,其中许多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到美国、日本、西班牙、韩国、法国等国家。  相似文献   

13.
赵幼斌 《武当》2014,(12):8-8
各太极拳组织、杨式太极拳传人及爱好者:2015年是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亲族传人赵斌先师诞辰110周年,也是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成立30周年。为了隆重庆贺这一盛事,弘扬国粹,增进友谊,我会决定举办"2015年西安国际杨式太极拳联谊大会"。本次大会由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主办,并得到中国武术协会、陕西省武术协会、西安市武术协会、西安太极拳总会的支持,得到海内外兄弟太极拳组织和传人的热情关注。  相似文献   

14.
张修睦  赵超  赵增福 《武当》2005,(11):19-22
赵堡太极拳源于道家,张三丰传云游道人,云游道人传王宗岳,王宗岳传蒋发(1574-1655),从而经王宗岳这一支,将太极拳传人民间。纵观赵堡太极拳历代宗师,有文字记载的,如《太极秘术》中各文作者蒋发、邢喜怀、张楚臣、王柏青,及《太极拳正宗》作者杜元化,其师任长春等无不是信奉道家。所以,不理解赵堡太极拳的道家渊源,就很难理解背丝扣和七层功夫。现将赵堡太极拳的背丝扣与七层功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师融 《武当》2000,(10):33-35
1925年,杨式太极拳正宗传人陈微明,首次代表杨氏著作《太极拳术》,公开向社会发行,影响甚广。该书是杨澄甫宗师口授,微明代笔,故书中有杨澄甫拳照(杨氏家传)的正宗拳谱。该书经澄甫公审定首肯,拳谱的真实性是有保证的,是一本价值很高的古籍。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日,广东省湛江市陈式太极拳协会成立大会在市体育中心会议厅举行。湛江市体育局、民政局领导以及陈式太极拳传人出席了会议。来自湛江市各地区各行各业的陈式太极拳爱好者们参加了大会。马虹、陈正雷等名家,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等各太极拳团体为协会的成立来函祝贺。在庄重热烈的气氛中,大会经一百多名会员代表选举产生出湛江市陈式太极拳协会第一届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17.
注1:今年4月29日,收到张杰同志(自称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的一封来信。信中说:“今将我写的《评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的出笼》一文给您寄去,请过目。如有不同看法来信说明。”信后附有《评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的出笼》一文。此信及其附文的落款时间皆为“2004年4月24日”。此信的主要内容,是张杰自言以赵堡太极拳传人、赵堡太极拳总会负责人、赵堡和式太极拳研究会负责人的“话”为依据,对和有禄著《和式太极拳谱》和康戈武为此书写的序进行的“评”说。未及“来信说明”,就听张杰同志传出话来,说:“他写的《评和有禄<和式太极拳谱>的出笼》已得《武当》杂志采用。”闻讯后,我与《武当》  相似文献   

18.
张杰 《武当》2004,(7):28-28
2003年6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赵堡和式太极拳(准确的说应为赵堡太极拳)传人和有禄编著、康戈武作序的《和式太极拳谱》。  相似文献   

19.
梁晓波 《武当》2014,(10):11-14
传统杨式太极拳在门派传承中一向认为,太极拳创自张真人(三丰),其源流如《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中所述,“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峰。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陈长师,乃蒋先生发唯一之弟子。其术本于自然,而为形不离太极,为式十三”。民国年间,唐豪先生提出“太极拳之祖,予断为陈王廷者”。加上《自序》中说,“余幼时,见先大父露禅公”以及对“陈长师,乃蒋先生发唯一之弟子”的解释,于是从二十世纪60年代起,杨式太极拳对其源流的描述即称,“约1850年左右,第一位陈家沟陈氏拳械的外姓传人杨福魁(字露禅,1799-1872),辞别其师陈长兴,返回故乡永年设教。  相似文献   

20.
好书好碟     
《陈氏太极拳养生功》VCD 出版:黄河音像出版社价格:58元/套内容简介:中国十大武术名师之一,陈氏十九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正雷主讲演示。太极健身养生功,源于陈氏太极拳,是陈氏太极拳在健身养生及医疗保健方面的精华,本功法择取陈氏太极拳独特的采气、集气、练气、练意方法。通过意、气、形的有机结合,具有得气快、气感强、祛病强身效果好而又方便易学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