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Sequential Malmquist指数方法评价中国29个省份1998—2012年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将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报酬变动,继而对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的差异及收敛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全部省份的高校科技创新均实现了技术进步,但高校科技创新纯技术效率则显著下降,且总体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在区域层面和省级层面均不同程度上存在空间分布差异;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的σ指标值呈现波动下降态势,并且各指标值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只有准确把握科技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成因,才能有的放矢并精准发力地提升科技创新效率。本文在数据包络分析框架下,构造超效率EBM模型评价中国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的科技创新效率,采用泰尔指数方法揭示科技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运用QAP方法识别科技创新效率区域差异的成因。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的科技创新效率呈现上升态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的科技创新效率实现了快速提升。科技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而技术市场交易额的区域差异成为科技创新效率区域差异的决定力量。新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准确认识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现状及其区域差异,对于全面协同提升中国科技创新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中国与美国的区域科技投入的差异情况.首先分析了中美科技投入的集中度,中国科技投入的集中度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然后分析中美人均科技投入增长的Kemel密度函数变化情况,发现中国各省域单元的科技投入增长一直呈多峰状分布,而美国则是由单峰状向多峰状发展.利用中国各省市1990年至2005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中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回归方程,并且计算出各地区经济增长对科技投入的边际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文中对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金融环境发展水平对区域技术创新经济效应的交互作用进行了跨区域研究。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万德数据库的2007—2017年的中国各省经济人口数据,通过建立中国金融环境、区域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创新投入与经济增长实现协同发展,区域技术创新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区域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中国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经济效应对良好金融环境的敏感性最强。本研究的结论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营造有效的外部金融环境提供了政策指导服务,对各区域的技术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科技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演变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比较了中国三大地带科技发展的绝对差异,通过计算和分解区域科技发展的泰尔指数,考察三大地带内部和地带之间的差异贡献率及其变化情况。然后分析各省域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匹配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熊彼特的创新周期诠释经济增长周期理论,界定区域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波动性和周期性概念,构建区域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波动性和周期性的测度模型,利用中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和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合成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指数,运用该指数对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中短周期波动性特征进行测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波动不是随机波动,而是具有一定周期性的波动;周期性波动的时间、振幅、频率、波峰、波谷、波动位势等指标受到外在环境变化影响,具有不等间隔、不重复、不对称等特征;外在环境变化对创新驱动增长波动性的冲击影响是微小暂时的,创新驱动增长的长期趋势平稳;在监测期内,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波动走势稳定,但实际水平亟待提高,科技创新原动力亟待增强。  相似文献   

7.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积极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各个城市群提升竞争力的新目标。同时,在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的背景下,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加快动力转换的关键领域。城市群既是科技创新的集聚区,也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载体。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在条件较好的城市群集聚发展,是提升城市群创新发展能力、加快区域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本文考察了中国三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特征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着重分析科技创新水平不同的城市群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是影响其经济增长效益发挥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与经济增长的本地效应和溢出效应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和评价了新古典主义区域增长理论、发展演变及其新进展情况,其次通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得出了区际技术水平的一致性将长期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科技差距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旨在揭示中国区域科技差距状况及其内在成因。通过集中度、变差系数、基尼系数等指标,文章分析了中国区域科技差距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区域科技差距的成因:科技差距由“国家队”区域分布和“地方军”共同决定;“地方军”主要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而“国家队”区域分布取决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国家队”与“地方军”虽然相互独立,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区域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官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区域创新系统及其产生的协同效应来分析区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关联机制。围绕区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问题主轴,分析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关联机制结构、功能和运行,从理论上探讨区域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关联机制问题,并提出能实现其有序运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