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朱子对孔子“孝”论有重大的继承与发展:给予“孝”明确的定义和解说,此其一;其二,赋予“孝”新的内容;其三,把“孝”纳入其理学体系;其四,重视常规教育和格物致知说与“孝”的关系。传统文化是活的流动的文化。现代社会对于朱子“孝”论应有所扬弃、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2.
图书出版美学是研究图书出版活动中的审美活动和审美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可分为三个层次:图书;出版;材料。它具有四个重要特点:综合性;应用性;广域性;动态复杂性。逻辑构架包括图书出版美学的文化定位和哲学定位,美是如何实现的,图书美的内容、形式及其历史变化和图书的审美价值等。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三论”  相似文献   

3.
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期,西方传统的艺理论有如下四个传统:在艺与世界的关系上,有所谓“镜”的传统,即模仿-再现的传统;在艺与作家的关系上,有所谓“灯”的传统,即强调激情-天才的传统;在艺与读的关系上,有所谓“教化”的传统;而在艺作品自身的审美价值取向上,则有追求和谐、优美的审美传统。这种论传统形成了西方艺术自己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4.
卢卡契艺审美形态论的基础是他的总体性哲学观。在卢卡契艺审美形态的论述中,总体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存在与思维、个别与一般、主体与客体三个方面。对艺形式的思考,是卢卡契艺审美形态论的逻辑起点。“形式”成为他确立艺审美形态的一个思想范畴。卢卡契从心理学领域汲取思想资料,探索艺审美反映的心理机制,对建构艺审美形态思想体系,开辟了一条具有创建性的理论途径,延伸了他“拟人化”的学说。  相似文献   

5.
哲学反映论、艺反映论、审美反映论是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内涵不同的三个概念,不能混淆。艺反映论导致认识论艺学,造成许多局限性。审美感应论和审美反映论是为纠正其弊病而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理论。审美反映论不能包容审美感应论,二的哲学基础不同,各有其自身的价值。但“审美反映论”运用的范围较小,一进入艺术和美学领域,不免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6.
谈以美育人     
美育是教育学与美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当然还包括了伦理学、心理学、管理学和教学论等学科的因素。美育理论一经形成 ,教育学和美学就不再相互游离 ,如果美学的对象是艺术 ,那美育就应当是艺术教育 ,或者主要是艺术教育 ;如果美学的对象是美 ,美育就应是审美教育 ,是美的规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体现。美育的主要任务 ,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艺术教育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从美育途径来看 ,包括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和家庭美育等 ;就美育的方法而言 ,有感情培养、艺术陶冶、环境影响、理…  相似文献   

7.
美育,用蔡元培的话来说,就是“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胸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纵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美育突出三个基本理念,即“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创造能力”。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美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同时还是一部集中论“势”的著作。《孙子兵法》对后世艺术美学发展所产生的审美向度上的深刻影响,最鲜明地体现在对“势”范畴的论述上。孙子之“势”既指代“自然之形势”和“内在之气势”,更最终指向“战争之局势”,即综合利用自然之形势和内在之气势而自然形成的对作战形势的控制力与对敌人无形的打击力,并蕴藉着显明的本体美、辩证的理性美和流动的力量美。《孙子兵法》之“势”论在美学史上的影响突出地表现为对传统“势”论的多元化突破,并以“自然—人—社会(战争)”为其逻辑构架。以此为基点,后代的理论家们都不约而同地围绕“势”范畴进行理论阐发、体系建构和意蕴拓展,使“势”最终成为具有深刻审美蕴含和华夏民族特色的经典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9.
试论美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陈建国马铁骊一美育是培养人们的审美理想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心灵的科学。蔡元培说:“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他强调把艺术作为美育的基本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使人类能在音乐...  相似文献   

10.
赵欣 《现代教育》2005,(11):39-41
作为理论著作,《美学原理》在总体上必然呈现出严肃性、系统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基本概念要以严肃的态度做出精准的理解;同时,除了掌握每一个具体理论问题,更要有系统的把握。其中应重点掌握的是“美论”、“美感论”、“审美范畴论”和“艺术论”部分。当然,对于“绪论”和“美育”部分的基本问题我们也要搞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