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5年前,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拉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作为中国的"国耻日",这一天应当为所有中国人铭记.然而大多数的地方媒体尤其是报纸,在面对"九一八"这个每年必做题材时,报道被弱化处理了.  相似文献   

2.
王玉玲  任刚 《兰台世界》2000,(11):40-41
九一八事变后,辽吉黑三省相继沦陷,日寇又准备进攻热河.北票是热河东面的重要门户,是热河唯一铁路的终点站,是通向辽西和进入华北的交通要冲,所以北票就成了日寇争夺的重心.为了首先占据北票,关东军派石本权四郎以关东军"嘱托"(联络员)身份潜入北票.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鲸吞东北,虎视华北.北平,这座历经沧桑的历史文化名城黑云压顶,日寇铁蹄的跫音已是清晰可辨!国难当头,深藏于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馆的珍贵文物、档案、文献等的安全问题已成燃眉之势.  相似文献   

4.
征收租税是日本帝国主义实行财力掠夺的主要来源."九一八"事变后,为了适应殖民统治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掠夺东北的资源,以满足大量军费和产业开发支出,伪满政府进行了捐税改革,不断完善租税体系,扩大税收种类,增加税收数额.而农民是主要的纳税对象,由于受殖民主义者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剥削,他们所承受的赋税负担十分繁重,与"九一八"事变前相比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当局历年皆举行纪念活动,《中央日报》亦大量报道社会各界纪念"九一八"的相关活动。通过对《中央日报》相关报道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解读,进而剖析纪念活动所蕴藏的政治能量,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时期朝野各界对"九一八"纪念活动的定位,深化关于"九一八"纪念活动社会记忆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问题由来:质疑另一个史量才爱国报人史量才在75年前,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沪杭公路畔的翁家埠。史量才遇害原因是其坚定的抗日主张与行动为国民党当局所不容。历史已证明:‘九一八’事变是《申报》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①而《申报》的转变又源于总经理史量  相似文献   

7.
贵刊2005年第九期刊登了《“九一八”·柳条沟》一文,作者李辉以翔实的史料,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奸诈。在广西永福县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中,也有一些记载“九一八”事变的照片,同样可以充分证明日本军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奸诈和凶残本性。永福县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一本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一月一日出版的《东方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爆发一周年,国民党中央与国民政府即开始纪念,形成典型的"九一八"纪念话语,其思想内涵主要集中于关注东北以纪念国耻、宣传国耻以凝聚精神、振奋精神以侮救国,其目的在于为全国抗战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在很大程度上,纪念话语取得应有的宣传效果。"九一八"纪念有其功能和价值,但不能过于夸大其效能。  相似文献   

9.
张注洪 《历史档案》1998,(3):113-12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九一八"事变,特别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全世界反对侵略拥护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即相继开展广泛的援华活动.  相似文献   

10.
1931年,日本政府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武力侵占我国东北.为巩同其殖民统治,1937年,伪"国务院"发出训令,命各地将积存的清末至民国年间县级以上各官署及民众团体的文书档案,全部解送至奉天图书馆内的"旧记整理处",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这是当时轰动一时的重大事件,其影响至今仍依稀可见.笔者谨依据相关历史资料,对此事件予以揭示和剖析,目的在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相似文献   

11.
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的辽宁抗战,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构成。对"九一八"新史料的深入研究,凸显了辽宁抗战所独具的典型性、完整性和国际性的特点,进一步弘扬了具有丰富内涵的辽宁抗战精神。"九一八"新史料为辽宁抗战研究提供理论论证的同时,也为建设新辽宁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极具现实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东北军统帅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沈阳城失守.日军在相继占领东北后,又向华北挺进,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在整个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的损失.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战争期间中国遭受的直接财产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据<中国青年报>7月6日报道).仅就辽宁省台安县对90户居民所做的抗战损失调查,受损失的物质财产当时的价值为31.8万元,人口伤亡损失赔偿估计为19万元.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对赫哲族实行了残暴的殖民统治。饱受摧残和压榨的赫哲族非但没有屈服,反而激发了该民族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坚强斗志。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坚决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奋起抗战.在我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作为西部重镇的贵阳也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一波又一波高潮.  相似文献   

15.
《档案与史学》2000,(6):10-16
1937年12月24日,日本内阁会议"处理中国事变纲要"规定了"以上海为据点,确立帝国向华中方面经济发展的基础"的经济侵略目标.1938年初,日军在先后占领了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后,为实现上述目标,扩张日本在华中地区的经济势力,掠夺华中资源,日本华中派遣军召集现地日方各界首脑会议,制定了其经济扩张与统制的纲领计划.该项文件对研究抗战初期日本统制华中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较具参考价值.庄志龄选编,黎俊玲翻译.  相似文献   

16.
<正>吉林省敦化市金某向鞍山市档案馆赠送题为"和蔼暖人心怀、历史千秋万代"的锦旗,以表达对市档案馆热情、周到服务的诚挚谢意。金某的已故外祖父李化一,祖籍海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斗争,曾任辽南义勇军独立支队司令,率所部在鞍山、海城地区与日军转战两年之久,失败后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前后外国在华记者的报道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前后外国在华记者的报道活动张功臣一中国革命在20年代经历了频仍的灾难和重重内部矛盾之后,30年代伊始,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再次把中华民族推进了世界政治风暴的中心。这个事件之所以在短时间内举世瞩目,固然同日本欲称霸亚洲的野心在西方列...  相似文献   

18.
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我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坂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土肥原贤二是“九一八”事变的直接策划者和实施者,他们三人的军事发迹史一定程度上就是日本侵华战争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这张照片是1937年东北大学迁移到河南省开封市时,东北大学校部人员在河南大学校门前的留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东北三省,东北大学于当年9月26日迁到北京办学.由于教授不齐、设备奇缺、图书散失,东大以"借读"的方式,将部分学生安置在北大、清华、南开学习.  相似文献   

20.
王平 《新闻战线》2015,(2):36-37
《申报》1872年为英国人安纳斯托·美查所集资创办而成。之后由买办承接经营,到1913年由民族资本家接办,《申报》是有名的资产阶级报纸。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报纸新闻承担着宣传思想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申报》作为资产阶级报纸,必然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反映着资产阶级的各方面诉求。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该事件改变了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相应地,资产阶级的思想态度发生变化,《申报》对"九一八"事变后的民众反应与民族觉醒的报道反映了该阶段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