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苏联和平利用原子能科学技术展览会内,陈列了一些探测物质的放射性的仪器,我们平常把这些仪器叫作“探测器”。我们知道,原子核是非常之小的,直径大约是10~(-13)厘米左右。从核内放出来的射线或粒子那就更小了,我们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为了探寻和测量原子核内放出来的微小粒子以及研究核反应等过程,物理学家们利用这些粒子和物质相互作用的现象,制成了各式各样的探测器。在原子核物理学研究中所用的探测器有很多种,例如:扩散云雾室、膨胀云雾室,盖革一米勒计数管,电离室、闪(?)计数  相似文献   

2.
历时5个多月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征集活动于2006年2月10日评选揭晓,由上海设计师顾永江设计的书法作品被最终确定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志。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图案非常简洁明了.凸现中国特色。它以我国书法的笔调抽象地勾画月球.人的脚印踏上月面,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一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据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向大众传媒披露,中国“嫦娥一号”卫星及运载火箭将于今年年底运抵发射场区,2007年春择机发射、为了使广大青少年读者明了探月的科学意义,我们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先生撰写了下面这篇文章。[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核探测,一个听上去神秘而高深的领域,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医院里的CT机和透视仪、机场里的安检设备、房屋装修后检测有无超标有害物质的仪器等等,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仪器设备,它们使用的都是核探测技术,这些仪器的核心部件都是核探测器。核探测器的水平直接影响这些设备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美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新型“电子眼”,它可以从数千米高空搜寻地面广阔区域内的矿藏或伪装的坦克,探测到雷达都无法发现的物体。 这种“电子眼”全名为“超光谱数字成像收集仪”,其核心是由锑化铟制成的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对从可见光到红外光这一波长范围内的波谱进行探测,并将收集来的图像分解成数千个像素。“电子眼”系统在此基础上再将每个像素分解为210种不同波长的光,来分析其中是否存在所寻物体的光谱特征。 其实,“超光谱数字成像收集仪”早在10年前就已问世,但由于该仪器一直无法在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之间取得协调,因此应用非常有限。美国科学家通过新设计出的一种算法对该装置进行改进,解决了上述矛盾。针对需要寻找的具体目标,首先利用该算法确定这种目标在各种可能光线条件下的光谱特征,建立所谓的“背景光谱”。在随后的实际探测中,“电子眼”就会不停地把每个像素中的信号与背景光谱进行比较,分析像素中的光谱特征与背景光谱是否吻合,来确定是否存在所寻目标。  相似文献   

5.
周萌 《内江科技》2012,(4):50-51,72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水井套管的损坏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多臂井径仪主要用来检测金属套管的质量状况,是套损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打开和收回探测臂是仪器的最基本操作,其可靠性对能否顺利进行测井施工及仪器的自身安全都至关重要。现场使用表明影响探测臂开收的因素很多,错综复杂。本文将从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不同表象入手,对各种常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美国宇航局一直把月球作为重要的对象进行研究和探测。自从“阿波罗计划”把人类首次送上月球之后,美国宇航局计划再派航天员登月,并建立可供人类居住的“月球村”。他们的想法是,以月球为前哨站,为人类登陆火星做准备。为了探测月球,人们开发了高级月球成像实验照相机(AMIE),这种设备是专门为探测月球而设计的,在相关的新闻报道中,人们可以看到的很多月球照片就是这种照相机拍摄的由于被拍照的对象不同,各种照相设备的特性差异也比较大。为了研究月球,这种照相机设计了很多针对月球光感特征的元件,使得拍摄出来的照片更清晰,更利于科学研…  相似文献   

7.
“我国即将于2007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第一颗绕月卫星,不走前人的老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北京大学作演讲时说,目前中国探月工程进展顺利,大部分探月仪器的初样已经研制成功,到2017年前后,我国要全部完成各种不载人的月球探测任务,接下来就是载人登月计划了。  相似文献   

8.
李大光 《百科知识》2007,(10S):62-62
单兵数字化系统是对士兵所有穿戴和装备进行数字化设计改装,使之具备信息探测、采集、处理、传送、控制,以及人体防护和火力攻击等多种功能。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实施未来士兵系统开发计划,如美国的“陆地勇士”计划、俄罗斯的“单兵装备计划”、英国的“未来一体化士兵技术”等等。  相似文献   

9.
<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句从我国典籍中精简出的人生哲理共同构成了杭州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杭师大”)物理学院的办学宗旨:格物穷理,明德笃行。“这也是引领我在科研道路上前行的基本方针”,刚加入学院不到1年的青年学者杨泽超说。而他与杭师大的结缘更像是某种意义上的“志同道合”:作为多年来坚守在生长合成二维石墨炔、二氧化硅等新材料及开发新型快速扫描隧道显微镜仪器领域中的年轻科学家,他同正处上升期的学院平台一样,朝气蓬勃、自由生长。  相似文献   

10.
“气候”二个字我们是很熟悉的,但是在气候的上面加上了“微小区域”的帽子却变成一个颇为陌生的名字了。这个新奇的名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都知道自然界气候的变化是很大的,按说我们是不能忍受这种剧烈的变化的,但是我们却一直很好的生活下去了。这就表明人们真真生活着的气候决不是气象台测出的普通的气候,而是“微小区域的气候”。这里所说的“微小区域”,就是指的人的皮肤附近的这个区域,只要人活着,人的皮肤附近一定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不仅仅人是生活在微小区域的气候中,所有的  相似文献   

11.
人类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是探讨物质微观结构的规律。中国古代有如下记述:一尺之椎、日取其半、历万世而不竭。这句话包含着很丰富的数学上极限的思想,也反映对物质微小结构基本规律的认识。“历万世而不竭”就是认为物质的结构是连续的,钢铁无论截到多么小仍然是钢铁,所以可以无穷尽地  相似文献   

12.
1仪器仪表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仪器仪表在现代化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用途绝不止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而是涉及人类的所有活动。在工业生产中,仪器仪表从现场获取各种生产参数,进而保证生产的规范化,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这是现代化生产从粗放型经营转变为集约型经营所必须采取的措施,也是使产品具备竞争能力,进入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进行科学实验时,创新的思想是极为重要的。然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研之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探测方法及工具。在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中,约有1/4是属于测试方法和仪器…  相似文献   

13.
日本科研机构,在微小重力下制成光半导体材料(锑化铟系)过程中,成功地制造了直径13mm的球状单晶体。以前曾制成直径6mm的单晶体,通过改进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实用性。通过生成物的大型化,其使用价值提高了,可扩大应用于红外线检测地质探测设备及激光器等高性能电子器件上。  相似文献   

14.
吴山倩文 《科教文汇》2007,(10S):180-181
安德鲁·马维尔在他的“爱的定义”一诗中,用陌生化的意象打破了其常规的象征意义。读者感受到这些意象的冲击,且往往迷失在由这些意象所传达的感情横溢而又似是而非的论断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强烈的直观反应.该论文引入了中国古代源自《周易》的“交感”思想以及后世学者如何将其发展成理论并用于文学作品的阐发和美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马维尔在创作过程中,“心”与“物”的相互作用,既“交感”,而“物”在这里既是他所观察到的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又是想象中的事物,再结合马维尔其人形而上学的思想背景。本论文论述了他在现实世界中的发现深刻作用于他的心智和感受,同时为他提供了用以建构非传统意象的神秘之源。  相似文献   

15.
“嫦娥奔月”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中国人登月的梦想长久以来却只能存在于文人墨客的作品中。随着“神舟”五号发射日期的初步确定、中国载人航天梦想实现日期的逐渐临近,科学家们的眼光越来越集中到深空探测领域,而月球探测作为深空探测的第一站更是吸引了众多目光。  相似文献   

16.
一种名叫“瓦洛奥”(Bappoa)的螨虫给世界各地的养蜂人带来烦恼。它专门在生长着一群群幼蜂的蜂巢里繁殖并寄生在蜜蜂身上。德国蒂宾根大学动物研究所的专家,最近发现了蜜蜂和螨虫对温度升高不同的感受程度:螨虫在40℃时便会死亡,而蜜蜂耐受的临界温度在45℃。 根据这一区别,专家们设计出一种仪器,可避免采用化学的方式使蜜蜂摆脱“危险的敌人”。通过这个仪器可使蜂巢经3小时加热后温度达到40℃,足以致螨虫于死地而不伤及蜜蜂。该仪器靠太阳能蓄电池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形形色色的物质充斥着我们的视线,但是仅仅凭借肉眼或者经验,我们只能把握很小一部分的物质世界。以宏观而论,宇宙中存在我们无法看到甚至难以想象的“宏大”物质;以微观而论,我们身边就有同样既不可能看见也无法想象的“微小”物质。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科技人员研制出便携式多波束测深仪,这部“水下千里眼”的仪器能准确描绘海底的地形、地貌,快速探测出水下目标的深度和高低变化,成为人类洞悉神秘海底世界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9.
曲利霞  马琳 《内江科技》2010,30(1):201-201,197
为了改变目前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尝试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要想使“任务驱动”有效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需要探索的问题很多.而驱动“任务”的设计非常关键。本文从“任务”设计要注意的问题和如何设计实验任务两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秦岭 《百科知识》2004,(11):19-19
说话是最平常的事,我们知道,说话的时候人的声带振动造成了声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这才能被耳朵听到。其实,声波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而且可以在水里传播。而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更快,其大约为在水中传播速度的四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苏联的科学家分别发现,在大洋深处有一些深海声道可以让声波传得很远,传播到数千公里之外而没有减弱的迹象。为了探测“海底声道”,科学家们还为此做过一次实验。他们在澳洲南部海中投下深水炸弹,爆炸产生的声波顺着深海声道绕过了好望角,又折向赤道,横穿大西洋,经过3小时43分后,竟然被北美洲百慕大群岛的测听站收到了。计算起来,这颗炸弹爆炸所产生的声波一共“走”了19200公里,在海洋中环绕地球达半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