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林语堂对美国华文文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林语堂在美国的英文创作对美国华文文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林语堂的英文小说在文化乡愁题材的处理上,在文化融合主题的开拓上,在连结美国华裔文学和华文文学方面都具有一定经典意义,对美国华文文学的影响将会是愈来愈深刻的。  相似文献   

2.
“家在吉隆坡”──从戴小华的创作论及海外华文文学的前途黄万华1993年11月12日至15日,第3届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会议主题是“海外华文文学的前途”。同上届在美国洛杉矶西来寺举行的会议的议题“女性主义与文学”比较起来,此届会...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华文文学的名称与定义,世界华文文学的版图及其拓展,不同时代的留学生文学,世界华文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世界华文文学多元文学中心,以及从世界华文文学到华人世界文学等诸多问题,但主要是响应汕头大学编写的《海外华文文学史》一书中所提出的两个重要观点,此书编写者说,正当中国某些标榜先锋的作家和学者热衷于在西方文化中淘金的时候,海外华文文学却正在悄悄地向中国传统文化回归,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艺术构思到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还说,这种潮流还刚刚在兴起,但很快会变成一股热潮,这篇文章认为这样描述当前华文文学世界的状况失之偏颇。文章还认为此书编写者否认今天世界华文文学已经存在多元文学中心的观点是不对的,有志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华文文学在世界发展者都应该抛弃“中国(精英)中心”的过时观念,都应该支持并推动华文文学世界多元文学中心的出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港台文学研究的走俏,海外华文文学也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何谓港台文学,何谓海外华文文学,它们的关系如何,范围又怎样界定,相信许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较模糊,有的更认为所谓的海外华文文学,指的就是港台文学。 这当然是一种误解。然而这种误解也与当前的研究格局不无关系。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尽管我们这些年来在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上有了一个明显的飞跃,但迄今为止却还没有一部除港澳台之外的系统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应该说这是对整个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的存在事实的不公。 在这…  相似文献   

5.
在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中,活跃着一批卓有影响的三峡籍作家。他们不仅向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奉献了丰硕的创作成果,而且以对三峡大地的倾情书写在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中构筑了一道迷人的三峡文化风景线,并以自己卓越的文学活动,促进了三峡文学与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的交流。总结他们对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的杰出贡献,对促进三峡文化与文学建设及推动其与台湾文学、海外华文文学交流有强烈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热”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华文的普遍使用,将有力地推动华文文学走向世界;目前繁体和简体两种汉字并存,对海内外华文文学的相互交流造成极大障碍。汉字统一势在必行;海外华文文坛,多元的文学格局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美国华文网络文学蕴含的文学新精神:“游戏精神”。结合文本分析,比较研究美国华文网络文学和中国文学的两种调侃,即流放的审视与流浪的游戏,以及两种娱乐:玩家精神与商家意识的同与异。论述美国华文网络文学融通东西文化精神,结合精英意识与大众写作,发掘出经典理想、商业追求之外的文学内驱力,即游戏精神的魅力与价值,为商业浪潮席卷之下的中国文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世界华文文学”及其“走向”──差别:强势或弱势文化的反弹华文东“华文文学研究”从概念的提出到学科的草创,已经有十来年的时间了,但在中国文学或者是文学这样的大门类里,与其他兄弟学科相比它仍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新兴学科。所以,明确地界定学科的范畴,对于这个...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泉州与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及美国、加拿大等地华文作家的文学交流不断加强。日前,来泉州参加首届中外华文作家笔会的近百名中外华文作家。到泉州名胜采风,共同感受闽南文化的魅力,随后作家们将把他们对泉州的印象传播到世界各地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1月2日-4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印尼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分别就印尼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的现状和发展、华文教育与文化传媒、华文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华文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法等问题展开了充分而深入的讨论。本次研讨会及其成果对印尼乃至国内外整个华文教育和华文文学的进一步发展都将起到导向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陆学者对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 ,起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首先倡导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是广东、福建两地的学者。经过 2 0年的研究以及“世界华文文学”概念的产生 ,大陆学界形成了一种新的学术观念———要建立华文文学的整体观。也就是要从人类文化、世界文学的基点和总体背景上来考察整个中华文化和华文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产生了丰富成果 ,在研究观念、方法、理论体系诸方面有了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12.
由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和暨南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中青年学者论坛”于 2 0 0 1年 10月 2 8日至 3 1日在武夷山市召开 ,来自京、沪、苏、鲁、粤、闽、港等地以及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的专家学者 3 0余人出席了会议。福建师大文学院院长汪文顶教授在致欢迎辞中指出 :“大会对于二十年来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史进行回顾和总结 ,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同时也深入探讨西方当代文化理论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关系、世界华文文学中的文化身份问题、世界华文文学的个案研究。我觉得 ,这些议题富有学理性和前瞻性 ,必将…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新进展钟帜我在《走向世界的华文文学研究》(载《华大学报》1995年第3期)一文中简单评述了近几年国内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格局。仅仅在拙文完成后的几个月里,这一领域的研究又有了提升自身层次的进展,而新的研究格局正有可能形成于这...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新的世纪,我们应该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史料建设、文学史的建构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其研究,从而建立世界华文文学的整体观,并把世界华文文学建设成为一门具有独立文化价值的学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寻找新的研究热点,不断丰富和发展这门学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性的各种文化交流愈来愈趋于密切。海外华文文学作为~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开始受到国人的关注。一向致力于出版后台和海外社会科学研究专著的驾江出版社,干1993年12月推出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无疑是迎台了时代需要,且为广大文艺爱好者和文学研究专家所亟需的一部文学史专著,诚如该书主编陈贤茂先生在后记中所说:“海外华文文学如果从1919年算起,到现在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过去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海外华文文学作品很少介绍到中国来。在中国大陆介绍和研究海外华文文学,是最近七八年的…  相似文献   

16.
一自从 1 982年 6月 1 0日至 1 6日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首届“台湾香港文学学术讨论会” ,2 0年来祖国大陆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正如“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筹委会”常务副会长、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饶 艹凡 子教授所指出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经历了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 ,对海外华文文学‘空间’的界定、海外华文文学历史状况和区域性特色的探索、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关系探源、如何撰写海外华文文学史等重要问题 ,进而转入到世界华文文学的综合研究和世界华文文学史的编撰 ,以及从文化上、美学上各种理论问题的思…  相似文献   

17.
正认识章平,是因为2011年11月在广州暨南大学参加"共享文学时空——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这次有400余人参加的文学盛会由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主办,受到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中国作家协会支持,与会者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在会后的参观交流活动中,我和章平曾有过几次互动。后来在2014年11月我们俩同时受邀赴江西南昌大学举办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作品在大陆的传播有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的理论建设与研究,也具有了相当的基础,正在向着建设世界华文文学的宏伟目标挺进。这一切表明,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这一极富特色的文学领域正在进一步拓宽,发展前景是无限美好的。  相似文献   

19.
陆士清是普及世界华文文学的先行者,是提高华文文学研究水平的带头人。他搞华文文学的普及是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他搞华文文学研究的提高,则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他的《探索文学星空——寻美的旅迹》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对华文文学作家作专门性的研究,把作家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为华文文学大家写评传;三是注重问题意识,揭露和揭示了华文文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的标准选择和资料搜集刍议陈红妹近10年来,我国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逐次展开,渐成规模,并且颇有成为“显学”的发展态势。为数众多的有志于此一领域的学者或整体把握,探寻其历史全貌,或发隐抉微,发掘其丰富内涵,在宏观审视和微观研究上都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