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启是明初的著名诗人,并不是一位散文家.但他的一生写有许多散文,而且其散文师承孟子、韩愈、苏轼等人,其政论文有股浩然之气,而且说理透彻.其传记散文形象鲜明,感人至深,富有新意.其游记散文语言优美,给人以艺术享受,也大有柳宗元游记散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语言美是散文的特点之一,散文的语言美可以体现在文采美、修辞美、情思美等诸多方面,若教师能引导学生以品味语言作为切入点,赏析散文作品,那么学生就能层层深入,逐步提升散文赏析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散文语言展开鉴赏品味,尝试总结其特点,体会其意境,提升审美鉴赏和语言建构等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一、穿插背景,深化思维有些散文作品语言比较平淡,容易被阅读者忽略,但是在这朴素的语言背后实际上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黄惠群 《考试周刊》2012,(62):23-24
当代散文家杨朔创作了不少佳作名篇,其散文个性鲜明,别具一格。作者尝试分析其散文的不同语言色彩、不同语言情调,探究其散文语言的主观个性,从而领略杨朔散文语言的高超表现技巧、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盛名的诗人、散文家,其散文的成就尤其卓著.他的散文以朴实自然、清新隽永的语言,真挚真实的情感,浓郁的诗情画意等颇具艺术魅力的风格誉满文坛.  相似文献   

5.
崔冠 《陕西教育》2009,(8):75-75
梁实秋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散文学家.其散文有着自己独特的幽默风格,享誉海峡两岸文坛几十年.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本文试对其散文的语言风格作一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楚图南之于写作,主张是随兴而写、随兴而止.他走到哪里想写,就会写到哪里.其文章发表地点,以及记述的事件,遍及国内外.这些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文体是散文.楚图南散文的内容,范围广泛.本文从主题的多样性、选材的生活性、语言的质朴性等方面,分析楚图南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遗民钱澄之的记体散文数量虽然不多,但在艺术上却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记体散文主要包括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人物论赞以及墓表等,是中蕴含着浓郁的归隐之思;其散文延续晚明小品的写法,语言清新雅洁、精炼传神;在情感真挚、平和冲淡的文风中又寓有些许幻灭的悲凉,形成了钱澄之记体散文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刘白羽作为散文大家,其散文创作在语言锤炼、语法规范、引文等方面尚存在某些不足,从而影响了其散文艺术的品位  相似文献   

9.
梁春红 《教学随笔》2016,(12):12-13
在同课异构盛行的语文教学大环境下,散文教学应该有其本身的特色.但是,由于散文本身的特性和教学文本核心价值的限定,在当前语文散文教学中,同课异构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许多误区与盲区,比如泛阅读、过度阅读、错位阅读、非阅读等问题.因此,笔者尝试从文本的价值取向、关注文本语言、和谐的课堂气氛等角度,探索散文教学的本色化回归.  相似文献   

10.
散文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表达含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能够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美,散文当然也不例外.下面以《匆匆》一文为例,从语言、情感、结构、意境这四个方面分别作浅显的分析. 一、语言是《匆匆》艺术美的载体 散文是主体感情的直接表现.散文不是一个单层的作品本体,而是多层意义的载体.它以语言为手段来表现情感和精神旨向,当散文家体验情感情趣,心理意识转化为散文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深层结构时,散文的语言便如同诗句一样,既概括含蓄,又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作者把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深刻的生活体验凝缩在精练的语言中,将抽象的思想内容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1.
骈文的一切形式特征,都是透过语言来展现的。骈文是汉语独特性的产物,是汉语文学运用的典型文体。但是,骈文主要作为一种书面雅文学存在,其自身的发展变化和语言的变化并不一致。骈文由六朝到清代,体式时有变化,而其语言形式,不仅与当时的日常用语有截然区别,与通行的书面语,也颇为不同。似乎可以说,骈文体使用的是一种人为的艺术化语言模式,这种模式与各时代通行的口语和书面语,都存在某些间距。  相似文献   

12.
简默和赵方新的散文构思有很大差异,赵方新散文娓娓道来,简默的构思一波三折,总是夹杂着痛感,骚动不安,具有意识流意味。赵方新笔下的乡野充满诗情画意,洋溢着乐观喜庆之情,简默的散文在回首童年的同时却总是夹杂着对现代文明的控诉和对城市化进程中乡野颓败的无奈。二人的语言特色也差异很大。赵方新的语言多俚语、俗语,而简默的散文充斥着精工打造的诗化语言。赵方新的语言温婉亲切,简默的语言笔触犀利,恰成互补之势。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散文占据了比较大的比重,如何教学散文成了每一个语文教师所要面对的问题。散文教学除学习语文知识外,还应注重学生对散文的美感体味,从品味散文的语言入手,体会作者渗透在文中的情感,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感悟,是散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4.
论五四散文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文学革命初创期10年的散文倡导和创作,是一场有承传关系、有领袖人物、有外来影响、有理论主张、有创作实绩且影响深远的散文运动。其源头是清末“文界革命”,领袖人物为鲁迅、周作人。它挣脱旧散文“文以载道”的传统束缚,主张“言志”和张扬个性,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它重视白话散文的文学性,强调既要学习生动口语,更要研究语言的逻辑次序、结构关系、美感意味。五四散文运动作者多、报刊上散文栏目多、散文作品集多,各种散文流派已然形成。  相似文献   

15.
散文语言归属文学语言的范畴,具有文学语言的共性,散文语言在生成过程中积淀与形成的特质为散文文体拓展出更大的语言表现空间,承载更强的语言表意功能,个性化的表达,是其体现,也是散文语言审美的最高层次与要求。  相似文献   

16.
散文可以从语言、意境、情感三个方面进行鉴赏。欣赏散文的语言美,首先要通过联想和想象领悟语言的表达效果。欣赏散文的意境美,就要我们寻其通达意境的途径,领略不同人物不同人生的不同场景,捕捉作者寄予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入文本,发挥想象,换位思考,是实现欣赏散文情感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散文的文体选择与创造,既体现在“文类文体”的建设方面,也体现在寻找与现代散文的内容和主题相适应的话语方式。此外,在语体文体的选择上,现代散文也有着自觉的追求。其一,是“新而不乱,奇而不渎”,在中西结合中探索现代散文语体文体发展的可能性;其二,是在“化传统”过程中,追求语体的“漂亮”和“缜密”,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第三,“言与意”、“形与心”的和谐组合,构成独具东方情调的语体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8.
骈体文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语言形态,是汉民族依照汉字的特点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根据中国人的审美心理进行文化选择的结果,是民族审美意识在语言文字表达上的反映.本文试结合汉语特点进行分析之.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的散文行文如诗,辞藻平实而饱含真情,描写清淡而韵味悠长,叙述随意而其文意却丝丝入扣,文中语言平淡却不失优雅,行文流畅且极具内涵。其浓浓的诗意与缜密精巧的构思、情与景的水乳交融、真挚感情地注入及清幽细密的语言则构成了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充分发挥自身天赋,灵活运用古典和现代汉语语言,创作出了具有个性色彩的文学语言,形成一套独特的、极具个性化的文学语言风格和文学语言价值观,这是贾平凹对20世纪汉语言文学做出的一大贡献.淡化抒情,朴拙空灵,幽默酣畅,文白夹杂,是贾平凹散文语言风格的重要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