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能激发学生对本文学习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3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  相似文献   

2.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想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王金祯 《甘肃教育》2008,(11):42-42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4.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他  相似文献   

5.
一、教师提问要善于抓住契机,设置矛盾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孔乙己》一文,应抓住“孔乙己是站在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来设问,这句话看似矛盾,实则交代了孔乙己的特俗身份,在社会中的特殊身份也就预示了他的悲惨命运。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效果.与教师课堂提问的技巧有很大关系。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几点看法:(一)提问要注意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意味着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7.
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成功的课堂提问往往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一、巧设矛盾,激活思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可能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种“冲突”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话“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冲突——一个应该重视的问题 戏剧往往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那么,教学活动是否也需要通过矛盾冲突来提高教学质量呢?回答是肯定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主张在教学中“利用‘冲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人为地(与传统教学法不同)为掌握知识设置各种矛盾”:在互相冲突中“促使学生学习质量不断上升”。那么,什么是教学冲突呢?我们认为,教学冲突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教学目标的总要求,从教材中精心提炼出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的有价值的内容和需要学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巧妙地引导和点拨,  相似文献   

10.
1.设置“矛盾”与“疑点”,引起思考 一方面是教材本身的“矛盾”,实际上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精采之处。“矛盾”的另一方面是指教材内容与学生已是有知识、生活上的矛盾。 抓住矛盾,设置疑点,能形成一种认知上的“冲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探究心理,促使他们产生恢复心理平衡的要求,从而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必要前提。如何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设置矛盾,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学习中的矛盾就是学习中的“问题”,它是由认知冲突引起的。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引出前后矛盾的概念,有意识地创设引发学生认识冲突的情境,将有利于学生在矛盾的冲突与转化中发现问题。如讲“学做诚实的人”一框时…  相似文献   

12.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揭示文章内容的窗口。抓住题目就等于找到了文章的脉络。本文试以《死海不死》、《中国石拱桥》为例,说明如何从题目入手分析说明文。《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绍海洋知识的说明文。题目新颖、巧妙。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死”与“不死”入手,精心设计若干个问题,让学生自读、解答。这样设计数学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把握文章内容,另外,也可以使枯燥的说明文教学变得饶有趣味。设计的问题有这样几个:①死海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称为“死海”?为什么说死海“不死”?②死海是怎样形成的?③死海的利用价值及发展前景怎样?…  相似文献   

13.
1.创设问题情境,启迪思维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认为“要引起主动学习,不仅要使外界刺激与原有知识结构建立联系,还要构成某种矛盾引起心理的某种不平衡”。因此,教学中应巧设悬念,将设置的问题情境作用于学生,使他们感到与自己原有知识和经验不协调,从而产生学习需要。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一开始就设置疑问:酸溶液中[H+]>[OH-]而显酸性,碱溶液中[OH-]>[H+]而显碱性,那么,正盐中只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无H+和OH-,其溶液是否显中性呢?此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问题上,引起学生注意,再演示实…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境设置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矛盾,引起主体内心冲突,打破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从而唤醒思维,激发活力,使学生进入问题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开发思维和培养良好品质的目的。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教学情景的设置呢?  相似文献   

15.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已经成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最引人注目的课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正确理解、掌握思维规律,并能有效地用于教学中。 一、应用“思维的问题律”,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问题律,是指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在实践中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使思维过程深化,问题的解决使思维转入下一过程的这样的必然性。”引起思维过程发生发展的原因是新知与旧知的矛盾、知识间的矛盾,客观事物间联系发展等诸多方面的矛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布疑设障,揭露矛盾,再分析解决矛盾,从而…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策略:巧创“情景”,营造“思”的氛围——激疑 1.通过多种途径创设“问题情景”问题教学法认为,要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就必须产生问题情景。依据这一基本观点,在教学中主要可通过以下途径灵活设置问题情景:(1)通过课文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事实创设问题情景。比如,讲辛亥革命,可抓住教材中的表述,这样设计疑难问题:“同盟会的纲领没有反帝的内容,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又存在幻想,怎么能说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性质呢?”(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矛盾,从而产生问题情景。  相似文献   

17.
“学而不思则罔”。设计课堂教学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思”。有意识有计划地用多种方法,开启他们的心智,拨动他们的感情,激活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学习处于兴奋状态。怎样激活思维呢?抓住矛盾,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诺曼致弗雷德》是一封较长的婉拒信。学生看得懂,若逐段讲述,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压抑学生的积极性。我一上课就单刀直入提出一个问题:“诺曼以实相告不愿为弗雷德儿子介绍工作,为什么两次提到那只波斯猫?”学生兴奋起来了。有的说:“为了打比方说明道理。”有的说:“这不恰当。人不能和猫比。”矛盾一挑起,…  相似文献   

18.
在化学高考试题中,命题人往往故意设置“陷阱”,用以校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毛病,同时也可以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避开“陷阱”顺利解题,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与发展、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化学情景。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设置各种教学情景,造成问题悬念,展开矛盾冲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发现精神。  相似文献   

20.
孙战垄 《成才之路》2012,(15):73-74
一、精心设问。诱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充分发挥生物学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适时地提出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如在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结合实际提出:“为什么新疆的哈密瓜特别甜?”“如何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在复习减数分裂时,则提出“为什么骡子不能繁殖后代”等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激发并维持学生积极思维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