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秋之交,我到阳泉采访,顺路到名噪一时的大寨看了看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她同我70年代开始共事,见面没有寒暄,直来直去,如实交流。郭凤莲1980年4月由于种种原因,离开大寨党支部书记这个岗位,先后调到晋中果树研究所、昔阳县公路段当了11年名副其实的国家干部。1991年11月,上级为了重振大寨雄风,决定让她回大寨再展宏图。她深知“二进宫”之艰难,但是为了事业,也为了再  相似文献   

2.
这两天参观了大寨,特别是今天听了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同志的介绍,对新时期的大寨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刚才郭凤莲同志讲了,今天的大寨坚持高举两面旗帜,那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高举艰苦奋斗的旗帜,我觉行讲得非常好.现在有的年轻人来大寨参观,他们看不到狼窝掌,也看不到梯田,因为大寨的梯田从山下往上看都被大量的植被和树林淹没了.  相似文献   

3.
名噪一时的大寨人如今也反思了。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郭凤莲感慨不已地说:“靠别人树典型不行,还是要用自己的腿走路。”这无疑是大寨人反思后清醒的结论。然而,需要反思的不止是大寨人,至少还有那些将其树为“典型”的别人,其中包括新闻记者在内。郭凤莲曾问写过大寨“经验”的记者:“‘大寨人生来就爱斗,七斗八斗不停休’、‘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这些顺口溜是你们编的还是我们说的?”郭凤  相似文献   

4.
出版期为7月2日-8日的《黑龙江广播电视报》,刊载一位姓贾记者写的特别报道,其主标题是《大寨,时代的背影和阴影》,内容是拿郭凤莲儿子投资兴建昔阳普乐寺说事,并借一位僧人的话说郭凤莲信佛.稿中还像饶舌妇一样扯了不少大寨干群之间的闲话.黑龙江双鸭山市读者王维国将这张电视报寄给郭凤莲,并附了一封信,信中写道:"看了这篇报道才知道大寨和你的真实情况,不免让我大吃一惊,原来你的形象很多是假的……".  相似文献   

5.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原本是一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小山村。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1963年夏天大寨遭遇洪灾后,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不向国家伸手等待救济,而是与天斗与地斗,三战狼窝掌,展示了大寨人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英雄主义气概,使大寨一举成名。1959年国庆10周年,陈永贵登上天安门城楼,见到了毛泽东;1960年,山西省委发出向模范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学习的号召;1961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大寨之路》的文章。中央最高机关报浓墨重彩的报道,感染了无数中国人。  相似文献   

6.
大寨是我的第二故乡。从1967年12月到1980年11月,我在大寨工作、生活十三年之久。 1994年春天我重返大寨采访,凤莲见我时不说“去大寨”、“来大寨”,她说:“老段回来了。”  相似文献   

7.
第十七回赴大寨寻访郭凤莲虎头山拜谒永贵墓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曾是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个圣地。毛主席一个“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使全国亿万农业战线上的各级领导和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从四面八方朝圣般地涌向这个小山村。那时,像我这样一个一直从事农业报道的记者,到大寨参观学习始终是我的一个梦想。可惜,这个梦想一直到1991年7月我任辽宁农民报总编辑时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一封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王维国的来信和随信寄来的一张7月2日一8日出版的《黑龙江广播电视报》,搅乱了大寨人的生活秩序.该报有篇特别报道,其主标题是"大寨,时代的背影和阴影",内容是拿郭凤莲儿子投资兴建的昔阳普乐寺说事,并借引昔阳县佛教协会会长悲识和尚之口,说郭凤莲夫妇信佛,大概只是碍于身份,不便皈依,还像烂婆姨一样扯了不少大寨干群之间的闲话.  相似文献   

9.
有人认为,短新闻情节简单,写不出波澜。其实,这是一种偏见。今年3月17日山东淄博日报第2版刊登的《会“说谎”的书记》,这篇只有二三百字的短新闻,仅仅取材于陈家大队党支部书记去车站接妻女不用大队汽车这个看来十分单调的新闻事实,却写得错综见意,曲折生姿。令人读后,有回旋逶迤之趣,仿佛看了一出独幕剧。请看原文: 二月上旬的一个早上,北风呼啸,天气十分寒冷。临淄区敬仲公社陈家大队党支部书记陈长明找到团支部书记小许说:“帮个忙行吗?今头午红红和她妈妈从济南走亲戚回来,你骑上自行车帮我一块去接一下。”小许不解地问:“咱大队汽车停在那里,干嘛不派车去接?”陈长明笑了:“你不知  相似文献   

10.
“农业学大寨”,这是一句每个40岁以上的中国人都熟悉的话语。大寨。这个一百多户人家,不到2平方公里的村子,由于其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全国农村的榜样。村里的党支部书记陈永贵,还曾被提拔成了国务院副总理。改革开放之后,大寨一度走人沉寂。如今,沉寂多时的大寨再次被人提起。因为它修了一座庙。并香火不断。在意识形态的高烧退却以后。大寨是怎样的大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我所编辑的检察日报的一个版面叫“面孔”,是一个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覆职故事为内容的人物专版,自2004年创刊以来,已经刊发了近600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履职故事.其中不乏名家,有被称为新中国立法工作“活字典”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原主任顾昂然,有昔日的大寨“铁姑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郭凤莲等.还有一些是敢说话、敢监督的“明星”代表和委员,比如叫停跨行查询收费的黄细花代表,“公车改革第一人”叶青代表,紧盯国家财政透明度的蒋洪委员,等等.下面,我谈一下近十年来采写人物通讯的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12.
大寨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大寨是英雄辈出的地方.脚踏在英雄的土地上,目睹英雄们创造的业绩,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英雄? 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太行山区的时候,无数抗日健儿就成了英雄;当1963年的洪水冲垮了大寨人的家园,带领乡亲们重建家园的陈永贵就成了英雄;今天,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长期占优势的压力,勇敢肩起民族工业的重任,带领乡亲们为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家化深入发展而努力奋斗的郭凤莲就成了英雄.  相似文献   

13.
一、对大寨的报道。其他报纸采用的是照片和通讯综合的方法,而经济日报则以特写的形式且题目就很吸引人即:《郭凤莲“卖”酒》。一下子就把读者牢牢地给抓住了!使你非把这篇文章读完不可。读后让你觉得人家记者写的很亲切、很活泼、很生动,感到记者不是在刻意写报道,而是在和读者聊天,而读者却在不知不觉中,把十四大后这五年里大寨的变化全知道了,确实令人过目不忘。  相似文献   

14.
余德保 中共党员。武汉市洪山区洪山乡南湖村党支部书记。生于1944年11月。高中文化。曾当过生产队队长、大队会计、村党支部副书记,1984年任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党支部书记20年来,多次受到上级党委及区、乡政府的表彰,今年“七一”再度被区、乡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5.
余德保 中共党员。武汉市洪山区洪山乡南湖村党支部书记。生于1944年11月。高中文化。曾当过生产队队长、大队会计、村党支部副书记,1984年任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党支部书记20多年来,多次受到上级党委及区、乡政府的表彰,今年“七一”再度被区、乡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目标管理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相似文献   

16.
真实性与冤案“党支部书记×××走上桥去,把手一挥说:同志们,跟我来!”这是一篇新闻报道中完全虚构的一个情节,也是我大学毕业后第一个阅历;因此说,是我第一堂“真实性是新闻生命”的实践课。1964年,按照当时的规定,大学生毕业后要履行一年的下乡下厂的劳动锻炼。我们三人被分配到陕西日报后,又被分派到长安县引镇杨庄公社石佛在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记得正是夏天,库峪河发了洪水,群众抗洪救灾,场面十分壮观。长安县通讯员给陕西日报写了篇新闻稿,其中便虚构了党支部书记“挥手”的情节.实际上党支部书记压根就没到抗洪救…  相似文献   

17.
涂光成,中共党员,生于1951年4月,现任武汉市洪山乡红旗村党支部书记。他任村党支部书记20年来,年年受到洪山区党委、政府的表彰,今年“七一”再度被区、乡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目标管理先进工作者”等  相似文献   

18.
《新闻前哨》2004,(12):F003-F003
涂光成,中共党员,生于1951年4月,现任武汉市洪山乡红旗村党支部书记。他任村党支部书记20年来,年年受到洪山区党委、政府的表彰,今年“七一”再度被区、乡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目标管理先进工作”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9.
汪云普 中共党员,武汉市洪山区洪山乡李桥村党支部书记,生于1962年8月,高中文化。1999年经村民海选任村主任,2001年任村党支部书记。任职以来,曾多次受到上级党委及政府的表彰,今年“七一”再度被区、乡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目标管理先进工作者”荣誉。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10,(2):F0003-F0003
方大银武汉市磨山村党支部书记、磨山(实业)总经理。生于1954年11月,1984年任村委会主任,1987年任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他任职以来,多次受到上级党委和政府的表彰,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目标管理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