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梁茂芝 《档案天地》2013,(11):26-29
1949年初,中国共产党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大获全胜,中国国民党在东北和华北失去全面控制。1月21日,总统蒋介石宣布下野,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后,决定4月1日起与中共在北平进行谈判停战。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团由张冶中任团长,其成员有邵力子、黄绍兹等人,中共方面则由周恩来任代表团团长。  相似文献   

2.
散木 《湖北档案》2013,(5):44-46
1965年7月18日,原"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结束了在美国16年的寓公生活,冲破重重险阻,在曾任李宗仁秘书的政治活动家程思远等人的陪同下,偕妻郭德洁回到祖国大陆,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在当时是震惊世界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的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思想结晶的"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恩来新闻思想的许多内容又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结晶的"邓小平新闻思想"的源头.周恩来从宏观层面上提出新闻工作的作用、原则,从微观层面上提出了新闻队伍的建设问题.转型时期的中国新闻工作,仍然要坚持周恩来新闻思想的精髓,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张敏卿 《兰台世界》2005,(10):60-62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展军队谱写的一曲英雄乐章,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战争奇迹,长征的胜利不仅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作为当年参与指挥红军长征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为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周恩来的长征过程中鲜为人知的历史活动加以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为程思远取别名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周密安排下,曾担任过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白崇禧秘书,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的程思远先生,成功地帮助在海外飘零十余载的国民党前代总统李宗仁先生回国,  相似文献   

6.
建党九十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并为这一目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程也是我国民生不断改善的过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吸取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亍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  相似文献   

7.
1910年春,12岁的周恩来离开故乡淮安去东北伯父处读书。这次离家对周恩来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周恩来自己认为:“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真实与戏剧化的历史 1965年7月18日,一架大型客机徐徐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以周恩来为首的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彭真、贺龙、陈毅及夫人张茜、郭沫若及夫人于立群和效百名欢迎的群众迎候着一位归来的老游子,他就是国民党在大陆最后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曾任国民党代总统的李宗仁先生。人群中还有两位特殊的人物,一位是曾与李宗仁、白崇禧创建“新桂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一生中,曾经与许多国民党政要结下深厚的友谊,与宋子文,与陈立夫,与张治中,与李宗仁……俯拾即是,不胜枚举.周恩来伟大的人格魅力穿越了时空,穿越了意识形态,使残酷的政治坚冰也常常在这浓浓的春意般的热流中融化.在周恩来与国民党政要交往中,最能展现周恩来伟大人格魅力的,莫过于他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理副部长、蒋介石的股肱之臣、陈立夫陈果夫的至信之人、长期担任国民党与中共谈判之责的浙系政要张冲的交往.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析周恩来同志1921-1922年写的“旅欧通信”中的某些篇章,我从图书馆借来一些书,主要目的是想弄清通信的写作背景。这些书包括:《周恩来早期集》(上下卷)、《周恩来自述》、《周恩来经历记述》、《周恩来思想与实践》、《周恩来研究述评》、《周恩来年谱》、《张申府访谈录》等。不看则已,一看倒发现一个新天地:周恩来早期的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内容相当丰富,相当有特色,大大超出了我原来在这方面的浅薄知识,于是产生了写作章的冲动。最初,我把章定位在单纯介绍周恩来早期有哪些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上。在写作过程中,我又阅读了一些同志写的研究周恩来新闻实践的章,使我发现我要写的章,仅仅定位在“单纯介绍”这一点上,已经不够了,是在炒冷饭了。那么写什么好呢?苦苦思索,夜不能寐。终于有一天,豁然开朗,发现已有的研究章虽然下了很大功夫,但在挖掘材料方面还大有余地,在评价方面还远不能说已到了山穷水尽把话说完的地步。对周恩来早期的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来一番再梳理、再认识,不是很有必要吗?于是,这就有了本现在的样子。  相似文献   

11.
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9年初,李宗仁临终留下遗言,将自己珍藏几十年的几瓶世界名酒赠给毛主席和周总理。这些酒已存放两个多世纪了,大多是法国白兰地和英国威士忌,李宗仁一直舍不得喝。酒瓶上都有历代专家作鉴定的签字和收藏家的签名封条。这些酒由外国进入中国,又被李宗仁由中国带到美国,然后又带回中国。李宗仁始终没有开封品尝。这些酒既可以入药,又是非常宝贵的收藏品。李宗仁临终赠酒,表达了他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诚挚友谊。人类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已形成丰富多彩而独特的文明形式,即酒文化,它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有关酒的名称很多,如酒官、…  相似文献   

12.
<正>周恩来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鲜为人知的是周恩来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情报系统的奠基人和缔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创立者。蒋介石深知周恩来在中共早期情报系统中的作用,他曾对戴笠说":如果我们抓住了周恩来,整个共产党就会垮台。"[1]133周恩来在中共早期情报系统中  相似文献   

13.
张敏卿 《兰台世界》2005,(11):60-62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谱写的一曲英雄乐章,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战争奇迹.长征的胜利不仅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作为当年参与指挥红军长征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为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周恩来在长征过程中鲜为人知的历史活动加以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毛平 《兰台世界》2012,(22):43-44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及马克思主义者,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与宣传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同时,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并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20世纪20年代初期,周恩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  相似文献   

15.
司徒雷登是一位传教士、神学教师,但为什么又成为美联社的特约战地记者,成为第一位见过孙中山并把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独立战争”系统介绍到美国的人?他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张学良、李宗仁等国民党高层人物关系甚笃,但为什么又成为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座上客?年逾古稀之际,他在中美两国舆论的一片赞誉声中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但由于执行了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而受到毛泽东的谴责。  相似文献   

16.
翔宇 《兰台内外》2006,(3):54-55
1974年和1975年,是周恩来辞世前最后两年。在这两年时间里,他同“四人帮”进行了坚决而又讲策略的斗争。周恩来在这两年对“四人帮”的斗争和对邓小平的支持,不仅为中国共产党最终粉碎“四人帮”奠定了基础,也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不能再搞一场“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政治运动1973年底,周恩来病情进一步发展。“四人帮”密谋要在1974年把他的身体搞垮,他们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对周恩来使用轮番轰炸的手段。他们明知周恩来重病在身,却大事小事都推给周恩来,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的影响,有的还是从倾向改良思想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1965年李宗仁先生从海外归来,周恩来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而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周总理对应邀出席宴会的著名电影导演成荫说: "今天李先生从海外回来,我看他有两件事今后可以拍电影.一个是1938年李先生指挥国民党杂牌军在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一个就是今天李先生归根."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发展战略是最近的事,但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始终关注着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之一的周恩来经略海洋的思想特色鲜明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20.
冯晓霞 《大观周刊》2012,(43):414-414,382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建国始,周恩来同志作为第一任外交部长,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人,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出色的外交家之一,因此在建国后至1976年周恩来过世,新中国的外交都带有强烈的周恩来色彩。本文从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形成的历史条件,外交思想的应用及其现实精神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力求再现周恩来的外交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