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天,人们常常提起"教育均衡",也谈起"优质教育"。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全民教育行动纲领》申明:各国不仅要为"所有人提供教育",还要为"所有人提供优质教育"。它提出世界教育发展应从全民教育目标向全民优质教育目标转变。追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已经成为教育  相似文献   

2.
“向所有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是胜利。但如果不能向他们提供保证质量的教育,那不过是一种空洞的胜利”——这是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达喀尔会议”上通过的《全民教育行动纲领》中的一个重要论断。这次会议明确指出:世界教育的发展目标应从全民教育向全民优质教育转变。在我国,近九年,“优质教育”一刊的“点击率”不断上升,优质教育成为圈内圈外人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以来,全民教育观念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发展,与终身教育理念一起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教育内部,基础教育面向全体青少年,培养潜在的劳动者;高等教育面向少数人,即使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也是如此;而职业教育则面向所有人,而且是所有人的终生,培养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和劳动者。职业教育可以渗透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中,即使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可能需要多次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在推动教育公平、满足经济需求、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和职责。  相似文献   

4.
正一、优质均衡不只是义务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义务教育价值取向的调整,是为了实现所有人所有可能方面的发展优质均衡不只是义务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义务教育价值取向的调整。所谓"价值取向的调整",是指从忽略教育的作用到重视教育的作用,从偏重教育的外在价值到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特别是强调教育在促进人发展方面的使命与积极作  相似文献   

5.
2000年《达喀尔行动纲领》将世界全民教育运动推进至全新的发展阶段,教育质量成为新千年发展全民教育的核心目标。《全民教育全球检测报告2005:提高教育质量迫在眉睫》提出了教育质量的分析框架。2005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公布的报告中从学习者特征、背景、扶持投入、教与学和教育结果等五个相互影响的维度,建构了旨在监控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分析框架。《全民教育全球检测报告2000—2015:机遇与挑战》表明,世界全民教育运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其六大目标均未完全实现,尤其是教育质量在过去15年间未得到根本的重视。提升全民教育质量需进一步强化:目标体系的再整合,从量的达标到质的提升;教育资源的再均衡,从物质资源向人力资源倾斜;教育管理的去中心化,从管理的统一到多元的转换;教育供给的市场化,从教育的公共提供到私人参与。  相似文献   

6.
“向所有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是胜利。但如果不能向他们提供保证质量的教育,那不过是一种空洞的胜利”——这是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达喀尔会议”上通过的《全民教育行动纲领》中的一个重要论断。这次会议明确指出:世界教育的发展目标应从全民教育向全民优质教育转变。在我国,近九年,“优质教育”一刊的“点击率”不断上升,优质教育成为圈内圈外人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以种种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对优质教育的渴求,这种渴求之强烈,以及这种渴求与可满足这种渴求的现实条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之强烈,怕是任何国家都难以比拟的。面对这种持…  相似文献   

7.
正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的倡议,号召人类循着"优质全民教育"的新理念,迈入新千年。十一年之后,教科文组织又与国际教育局一起,通过世界教育大会,呼吁世界各国携手推进"全纳教育",让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特别是每一个处于不利地位的  相似文献   

8.
自1990年宗迪恩大会以来,全民教育已引起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视,为了实现宗迪恩大会提出的全民教育目标,许多国家采取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政策,在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上狠下功夫.然而,片面追求入学率,忽视教学质量,给全民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各国在实现全民教育目标过程中出现的教育质量问题,分析了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翼对我国全民教育的开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国际     
《教育》2012,(35):1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首届全球全民教育会议11月21日至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全球全民教育会议在巴黎召开。来自教科文组织近50个成员国以及相关国际机构、社会团体和研究机构的代表与会。据悉,2001年联合国建立全民教育协调机制。作为全民教育计划牵头机构,教科文组织每年召开一次全民教育高级别会议,今年则首次召开全球全民教育会议,期望通过此次会议能够最大限度地推动世界各国加快全民教育目标的实现。为期3天的首届全球全民教育会议旨在总结各国实现联合国全民教育达喀尔目标的进展情况,并为加速实现2015年教育目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1990年,联合国成员国在泰国宗滴恩(Jomtien)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Education for All at World Conferences)上作出了要履行全民教育责任的承诺,并且在2000年达喀尔会议上再次作出这一承诺。这两次大会促成了六大"全民教育目标"(Education for All Goals)的提出,这六大目标成为多边和双边援助机构作出教育发展投入的依据,并要求成员国到2015年达到这六大目标。迄今,这六大目标的许多方面已经达成,"全民教育"也已成为一个过程。目前,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都在致力于评估全民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2015年后如何使全民教育目标得以继续发展。本文将探讨全民教育的理念、对全民教育目标关键方面的完成情况作出评估,并阐述"全民教育目标"和框架可能出现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质量框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以来,世界范围的全民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全民教育在数量得到空前提高的背后,质量却未得到同步发展.于是,在2000年达喀尔举办的世界教育论坛会议之后,全民教育的质量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并被各国列入教育发展的议事日程.在这一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适时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质量框架.本文试图对这一框架的内容和特点进行解析,以期为广大理论与实践研究者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世界教育信息》2000,(9):24-27
1.我们,2000年4月塞内加尔达喀尔“世界教育论坛”的与会者,谨在此承诺,定要实现针对每个公民和每个社会的全民教育的各项目标。 2.《达喀尔纲领》是一项集体的承诺。各国政府有义务确保全民教育的各项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以最大的努力推进全民教育,把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民教育经历了普及义务教育、大规模扫盲行动、实施全民教育的国家意志的历程。中国特色全民教育发展之路的实践探索,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全民教育的重大举措,使得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全民教育取得重大成就并实现新突破,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中国如期实现了两基目标,创造了人类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2015,(3):19-22
近年来,成都市锦江区大力推进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的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战略,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区域学校间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为进一步盘活传统名校优质资源,带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让学校真正实现内涵提升、自主发展、错位  相似文献   

15.
达喀尔世界教育论坛被认为是世界全民教育运动新的转折点.全民教育的十年评估以来,教育权利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各国的广泛认同,教育质量成为全民教育的主要关注点.但世界全民教育依然面临巨大挑战,而全民终身学习是21世纪教育的关键,是实现更为有质量的生活和人性化社会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2000年世界全民教育论坛通过的《达喀尔宣言》明确了到2015年要实现的全民教育六大目标。以全民教育的核心理念──质量和公平来衡量,我国的全民教育虽然解决了"有学上"的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但"上好学"的质性目标尚难以兑现。为此,必须先从根本上解决"学好上"的问题。建议明确政府、学校和社会三方的责任,整合多方力量,共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7.
全纳教育思想及其在教师教育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纳教育是在"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1994年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和会上发表的《萨拉曼卡宣言》标志着全纳教育的肇始,并以此推进了世界各国的全纳教育研究与实践。开展全纳教育是为了实现真正的融合教育,目的是以提供最合适的教育方式予每一位学生,减少各种学习障碍,满足所有学习者的需要。这种教育理念对教师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学校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出发,阐述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课题进行界定,并确定研究价值。设计研究框架,对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线路进行科学设计。该研究在理论上的认识是:推进教育优质均衡的宗旨是让"每一个"得到充分发展,重点是建构"校本的"学校特色文化。该研究在实践中的建树是:按需投入,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内并外联,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名校辐射,促进校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特色,促进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追求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各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共同的价值导向。但由于各国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目标具有阶段性特征。近年来,美英等经济发达国家在均衡发展政策层面高度关注每所学校和每个学生。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在实现了适龄儿童"有学上"的目标之后重心开始下移。学校、课程、学生、教师作为教育系统运行的四大载体,是均衡发展政策重心下移过程中应关注的四大要素。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追求的目标。武陵山片区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居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针对武陵山片区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实际,提出构建"一推二建三创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尝试解决武陵山片区部分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问题,以促进武陵山片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