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义德认为西方的东方学设定了西方先进与东方贫弱的对比模式以及神秘、肉欲、感性、落后的东方特征,因此他把这样的研究命名为"东方主义"。萨义德在《东方学》中论证西方对东方的误读是殖民话语体系的构建,其目的是要与统治权力共谋。但是他对待东方学研究的态度过于激进以至于产生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将该学科描述整体误读为扭曲东方真实面貌、固化东方人刻板印象的内容。正因为萨义德后殖民批评的犀利与对待巴勒斯坦建国问题的激进,人们把他的理论拓展到一切边缘与中心的对立思考中。但是他的政治立场只关于中东民族矛盾中的巴勒斯坦问题,而不是要进行反帝国主义斗争。《东方学》中的"东方"是指伊斯兰世界,并不是当今文化批评中所理解的整个东方。萨义德著书立说去梳理西方的东方主义误读,而自己在论述"共谋"问题时就存在误读,也引发了人们在运用后殖民理论时对他的误读。  相似文献   

2.
郑大伟  张孟雪 《文教资料》2021,(1):68-69,111
爱德华·W·萨义德是近几十年来世界上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也是有着广泛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他于1978年出版《东方主义》,这本书被视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开山之作,成为风靡文学批评界的后殖民批评理论的发轫之作。本文从萨义德生平简介、"东方主义"吸收的理论、"东方主义"的研究内容与意义和不足之处四个层面,对《东方主义》进行解读,正确认识西方眼中的"东方",同时进行东方反省,以寻求东西方之间的平衡和求同存异之道。  相似文献   

3.
萨义德作为当代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一个旗手,在其皇皇巨著《东方学》中揭示了东方主义将东方(主要是伊斯兰世界)文化与人民当作异域猎奇的风物使其本质化为一种异己的对象的历史建构,这种建构使东方沦为西方的他者,分离了自身的文化认证从而在西方赋予的镜像中参与了西方中心主义文化霸权的殖民话语行动。本文试图从萨义德的批评立场出发沿着其从拉康及福柯继承而来的学养轨迹进一步探讨东方主义作为西方的政治欲望是如何运行其殖民话语模式的。  相似文献   

4.
萨义德的《东方学》是后殖民理论的开山之作。作品不仅表现了萨义德对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在后殖民时代,对于中国现实有多方面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是后殖民主义研究的一部巨作。自《东方学》出版至今有诸多解读,笔者拟从萨义德对"东方学"理解,他本人对东方主义的看法和价值判断以及西方视野下的东方这三个层面,并结合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和福柯的话语理论来对《东方学》做深一步的解读。在思考西方人眼中"东方"的同时也进行东方自身的反省。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1):87-88
萨义德在其著作《东方学》中提出的"东方主义"理论,毫无疑问为后殖民时期的文学作品的解读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基础,围绕对黄哲伦最新作品《中式英语》的解读,指出其作品对东方主义的解构。  相似文献   

7.
萨义德认为东方主义在重建东方机制的同时丑化东方,使其与落后、情欲等联系起来,从而使西方凌驾于东方。华裔作家邝丽莎的小说《雪花秘扇》在讲故事的同时也展现了女书、老同及女性缠足等文化现象。但受东方主义的影响,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大并扭曲了这些历史文化场景,以迎合西方对东方的想象和虚构,从而满足西方文化对于东方的窥奇心理。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理论是继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又一理论景观。这种反人本主义的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在西方批评界再掀波澜,并迅速由西方蔓延到全球。这种批评理论主张消解中心,倡导多元文化研究,强调意识形态话语批判和文化政治批评,其主要观点是针对“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西方神话”和“东方寓言”等等西方中心主义观点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研究者对《蝴蝶君》的评论比较多,但大多都是运用"东方主义"理论来解析的.有的研究者认为《蝴蝶君》不仅是对《蝴蝶夫人》中男女关系的倒置,更是对东、西方权力关系和文化霸权的惊人倒置,这显然是对"东方主义"理论的误用.本文试从华裔作家的背景和多元文化的立场反驳上述观点,从而做到对"东方主义"的再阐释,重新树立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他者"形象.  相似文献   

10.
萨义德的《东方学》在中国出版后,中国学术界开始将这种后殖民主义理论运用于对西方汉学的研究,并提出了"汉学主义"的概念,认为西方汉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不再是一种客观知识。文章在介绍了"汉学主义"的观点后,对中西学术界的"汉学"的概念做了厘清,并对东方主义和汉学主义的联系与区别、汉学主义在理论上的问题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方玮 《文教资料》2009,(35):71-73
萨义德在《东方学》总结了东方主义的三种含义:一种学术研究学科、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权力话语方式,并指出这三种内含的相互关联性。本文试图从东方主义的角度,对《蝴蝶夫人》和《图兰朵》两部西方经典歌剧进行分析.旨在展示这类西方中心主义文本中的东方主义思想与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12.
长篇小说《面纱》是英国小说家、戏剧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一部作品。女主人公凯蒂在经历了幻想破灭和生死离别之后,将生活的面纱从眼前揭开,并且实现了精神觉醒。本文试运用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深刻分析小说中作为"他者"的东方人身份与作为"自我"的西方人身份,从而剖析毛姆小说中所体现的东方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文化殖民是政治殖民和经济殖民在文化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在资本进行全球扩张的不同阶段,殖民的主要形式也在发生改变。由西方国家主导的文化全球化显然带有强烈的文化殖民色彩。文化殖民采取知识与权力的融合,进行理性伪装下的知识生成,造就"内殖民"的文化陷阱。后殖民理论虽然对东方主义这一文化殖民理论进行了批判,但批判的软弱性决定了其必然要被后殖民国家所超越。后殖民国家要想防范西方国家的文化殖民,除了要完善话语防御策略,还要切换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视角。  相似文献   

14.
西方把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世界看作"文化的他者",充满了怀疑和敌意。西方的这种对东方的认识和殖民主义有密切关联。萨伊德揭示了所谓"东方主义"就是为殖民主义服务的知识-权力复合体,其作用是为西方制造"东方"。同时,受到殖民主义的影响,东方国家内部存在着严重的"被殖民化的认同",这就造成了东方国家无法正确地认识自我。中国近代以来激进的反传统主义就是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5.
在东方主义领域,欧洲处于世界的中心,代表着文明、进步和理性,而真正的东方代表着野蛮、落后和感性,处于沉默、被边缘化和被叙述的地位,不具备与西方对话的主体性和话语权.而庞德诗学理论的建构得益于中西方文化的对话,其巅峰之作<诗章>处处蕴含着中国文化元素,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中国风景".本文拟以庞德诗学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与汉字结构在庞德诗学建构中的影像,以此质疑、颠覆东方主义与西方文化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6.
后殖民文化批判逐渐被国际社会学术机构确定为一种重要的甚至是独特的文化批评模式。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批判,以否定和颠覆西方新旧殖民主义的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为宗旨,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批判和颠覆殖民主义所确立的"黑人/白人"、"自我/他者"和"男性/女性"等三组二元对立的文化模式,利用后殖民理论最终在"西方/东方"、"支配/被支配"的二元对立模式中对西方文化殖民现象作出解答,反对用西方殖民主义统治所构造的知识形式来框定和分析自己民族的文化而使其民族精神深处被殖民化和奴隶化。但是,这三组文化批判模式都存在各自的缺陷,即都是在殖民主义话语体系下对殖民主义文化及种族主义所进行的并不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后殖民主义批评家赛义德的著作《东方主义》标志着后殖民理论的自觉和成熟。在这部著作中,赛义德运用了后结构主义理论家福柯的知识一权力话语,指出了东方主义与政治的关系,揭示出东西方二元对立观念是人为构造的,是西方虚构出的一种“东方神话”,其实质是帝国主义霸权的产物。这部著作的主要观点是反对本质主义,批判东方主义的文化霸权,具有明显的文化政治批判性。通过以边缘话语去面对中心权力话语,提倡一种多元文化主义,坚持各民族文化的独立、平等,和文化问的交流、合作,从理论上成功地解构了东方主义的东西方中心——边缘二元对立模式。  相似文献   

18.
后殖民电影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电影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非洲、南美洲等有色族裔的民族解放运动中,旨在批判欧美电影的新殖民主义功能;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有色族裔的文化解放运动中,主要批判了西方电影中模式化的"他者"形象;20世纪80年代兴盛于全球化的后殖民批判浪潮中,主要揭露了西方电影中的"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权力话语"等。在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内外的后殖民研究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国外起步早、发展快、成果多,而国内则起步晚、发展慢、成果少。  相似文献   

19.
后殖民主义理论产生于二战之后,是一种多元化理论,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其中,赛义德的"东方主义"则概括地表述了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的后殖民关系。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也对华裔美国人"他者"身份进行了探讨,而且她在作品中,为了迎合西方人的阅读习惯,大量地描写了中国的陋习,体现了她的"东方主义"的观点。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入手,探讨《喜福会》中所体现出来的华裔的"他者"身份,并试图进一步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东方主义"情节。  相似文献   

20.
后殖民主义将后现代主义理论运用于对东西方关系的解释,将西方的东方学的实质归结为东方主义,其核心理念是西方中心论。作为西方关于东方的话语系统,东方主义是一种以西方为中心的权力认识论,是西方试图控制东方的一种思维模式,其中浸透着强烈的西方中心论和文化帝国主义倾向,其宗旨是为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扩张和控制进行合理性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