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慧敏 《文教资料》2007,(31):19-22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轰动世界的著名小说《飘》在中国60余年的译介和接受是一个历经坎坷的过程。从1940年傅东华先生首次把《飘》译介到中国以来,《飘》在中国经历了从一部通俗反动小说到世界经典文学名著,从傅东华的译本主宰50年到如今十几种译本竞争市场的过程。这一切变化并不是偶然发生,本文旨在以美国翻译家勒菲弗尔的重写理论,反思《飘》在中国的重写史,透视相关的文化历史语境,考察不同时期各种形式如何通过"共谋"(collusion)完成重写,揭示其中意识形态、主流诗学和赞助人等因素的制约作用,从而更好地阐释现象,深化对翻译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飘》是美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代表作品,该小说一经问世便备受关注,成为了美国文学史上最畅销的小说之一。1936年由《飘》改编而成的电影《乱世佳人》是美国好莱坞经典电影之一,长盛不衰。《飘》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作者采用女性叙事策略,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满足了广大女性阅读群体的心理需求。本文主要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探究《飘》的女性叙事策略,启发广大女性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要果敢坚毅,成为生活的强者。  相似文献   

3.
美国小说《飘》之所以能广泛流传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艺术上的极高造诣,二是电影的推波助澜。然而,与小说的畅销和电影的火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文学史或文学手册中有关它的评论极少。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政治上反动的作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对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地位的描写,以及对南北战争有仇视情绪。尽管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飘》的文学价值,但它虽然未能进入文学经典的殿堂,却走进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中。  相似文献   

4.
1995年到2010年,美华新移民小说中离婚女性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美国梦里》、《美国爱情》、《美国情人》到《白日飘行》,女主人公离婚逐渐获得了合理性,可看做新移民女性对男权保守的"进阶突围",但婚姻道德始终是小说中的重要主题。1996年张慈在美国出版的小说《浪迹美国》通过谢思羽反叛婚姻道德的方式消解男权,显示出美华新移民小说中少见的激进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小说《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反映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爱情故事的小说。小说从主人公斯嘉丽命运的变迁、情感的经历反映出人生命运的变化无常,在小说的创作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并通过一系列意象表达了小说的文学主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为此,本文结合小说内容,从意象解读、审美理想、人性思考等角度深入探究小说《飘》的文学意蕴,并对小说中的美学进行解读,旨在加强对这部小说的深入理解,充分彰显出这部小说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多中外作家都是修辞方面的专家,他们通常借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象征一类人、一种精神或其他.著名的中国女作家舒婷曾写了一首诗《致橡树》,这首诗借用橡树和木棉描述了一对恋人.美国著名的女作家米切尔写了小说《飘》,她在书里向我们展示了两对恋人:维希礼和媚兰;瑞德和斯佳丽,这两对恋人是橡树和木棉在《飘》中的情感再现。  相似文献   

7.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36年所著的一部反映美国南北战争题材的小说。小说以斯嘉丽为主线展开,刻画了主人公斯嘉丽从16岁到28岁这12年间的生活经历。本文从爱情、经济、思想这三方面来分析斯嘉丽的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8.
《飘》是在中国最受欢迎的美国小说之一。自1940年中文版首次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广大中国读者的青睐,并享有很高的声望。小说对主人公进行的细腻刻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土地的依恋与渴望。  相似文献   

9.
《飘》是当今深受欢迎的美国小说之一,其中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女主人公思嘉对男权社会的反叛及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作用都是女性意识的体现。这种浓厚的女性意识赋予了《飘》强劲的生命力,让其从未随风而逝。  相似文献   

10.
朱川 《考试周刊》2010,(55):30-31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小说自诞生以来,其中男女主角经典的爱情故事,以及对于美国内战时期全景式的生动描述.就打动了数以万计的读者。在第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评比中由此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获得八项奖项。  相似文献   

11.
鲁洪萍 《海外英语》2014,(8):254-255,262
《飘》是美国小说家米歇尔的杰出作品,这本小说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该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为框架,以及物性系统作为理论基础,把小说《飘》的三个求婚场景作为语料来探讨这部小说的概念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并证明及物性系统如何有效的在这部小说中得以实现。该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介绍了语言的三个元功能,对及物性的六个过程做了分析,从而通过对余料的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
《飘》是当今深受欢迎的美国小说之一,其中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郝思嘉成长历程的描述,结合战争背景,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它的时代进步性:既是对男权社会的反叛,又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这种浓厚的女性意识赋予了《飘》强劲的生命力,让其从未随风而逝.  相似文献   

13.
长篇小说《飘》是美国女作家马格丽特·米切尔创作反映美国南北战争的小说。女主人公斯嘉丽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从而显示了历史发展与人物性格转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郝思嘉是美国梦的追梦人,在困境中积极向上、努力进取,抓住机遇、实现自我。她的身上蕴涵了美国梦的精神,也是小说《飘》风靡全球,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飘》是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于1936年6月问世的长篇小说。米歇尔以她的家乡佐治亚州为故事背景,以同情黑奴的南方农奴主观点描述南北战争期间一个南方家族的兴衰经历,探具美国南方浪漫传奇小说传统,适合一般美国读者的兴趣,自出版后一直风行,销售一千万册以上,且被翻译成四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是美国文坛中最畅销的一本小说。1937年,《飘》被搬上荧幕后,广爱好评。影片开始于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16.
《飘》真实地反映了南北战争给美国南方人带来的巨大伤痛,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残酷性及其历史意义的反思,但却忽略了对北方人和黑奴的描写。根据巴赫金的复调理论,《飘》是典型的独白小说,整部作品缺乏复调性对话,南方贵族是小说唯一的主体,作为客体和"异己"的北方人和黑奴处于缺席状态,根本没有和主体对话的权力。  相似文献   

17.
《在其香居茶馆里》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足以代表作四十年代短篇小说创作的基本倾向和主要特色。小说以辛辣的讽刺手法从国统区的兵役问题打开缺口,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腐朽和堕落。  相似文献   

18.
《飘》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小说,这篇小说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唯一一部代表作品。小说通过南北战争这一事件,细致深刻地描写了各个主人公命运与性格的改变。这篇小说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的迫害和民众对战争无奈的接受。  相似文献   

19.
小说《飘》以女性的视角描绘了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南方社会生活及战后重建,塑造了一个具有女性独立意识、自由、坚强的性格和现实的人生态度、面对逆境不退缩、褒贬相加的郝思嘉的形象,体现了作家对女性困境的思索,反映出超前的女性意识。本文将对《飘》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形象及小说所体现的女性观进行尝试性的探析。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我们这个世界现有的文学书籍中,除了《圣经》,则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的销量,恐怕是超过了其他任何书籍的。20世纪80年代初,米切尔的传记人、《飘》的续篇《陶乐》的作者安妮·爱德华兹公布过一组数字,说到1980年为止,《飘》的精装本在美国已售出600万本,在英国销出100万本,而其他国家的不同文字的译本已出售近1000万本。即便如此,《飘》的销路仍然看好: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仍可继续出售10万本以上的精装本;而且,每年还可销出25万本平装本……安妮·爱德华兹由此感叹道:“也许,一本小说的销路,并不能说明它的文学价值,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