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8,(3):98-102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的核心任务,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高职计算机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案例,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基础,课程架构和教改创新为手段,从课程体系及结构、教学方法和考核创新等方面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贯通融合式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面向计算机系统能力观培养,以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从重构优化课程体系、贯通融合知识结构和"多层次+一体化"综合实践平台构建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将相互关联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数据结构等核心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从总体上对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形成具有复合型、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课程体系。实践证明,该课程体系自实施以来,通过有效的研究性教学改革,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对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立足应用型高校改革试点的战略背景,钦州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着力进行教学改革,其中课程体系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以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块,通过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可减少相似课程之间的重复,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和综合性、设计性实践课程,可突出专业课程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为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湘南学院学报》2018,(2):81-84
智能时代下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合理地建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的培养体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从国家对智能化的政策支持出发,综合阐述智能时代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分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三个改革方向,为智能时代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自身实际出发,以专业核心课程群、专题选修课群、工程实践课程群构建了应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课程体系,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晓红 《考试周刊》2008,(19):25-26
本文对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时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根据高职教育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的要求,阐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改进,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合理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以培养定位,即具有外语能力的商务型实用人才为目标.建立以商务理论常规教学、应用性实践教学、英语技能学习为中心环节的实践课程体系,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并将教学与社会职业资格鉴定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当今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提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基本思路,课程体系目标岗位,目标岗位的技能要求,课程与岗位技能的关系,课程体系建设,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构建,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发展已经进入质量提升阶段,而课程体系改革是提高质量的途径之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构筑以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体系,合理安排教学模块,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辅修专业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论文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岗位系列课程得到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论多媒体网络环境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开展多媒体网络环境教学是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学手段与学习方法的一次革新,代表了当前现代科技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方向,教师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学的角色转换,教师必须具有超前意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懂得常用课件的开发和制作技巧、通过大力应用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提高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质量,促使学生具有现代人的人格、意识、知识、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多品种、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教育专业的核心是培养中小学科学教师。根据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国际发展趋势,根据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新课程的科学教育专业的能力构成应该有以下几部分:以"综合"为特征的专业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能力、技术设计的能力、教育教学尤其是探究教学的能力、扩展专业的能力。而对于科学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则应该完善实践类课程、提高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加"专业技术设计"课程。  相似文献   

13.
面向新工科的实践教育体系改革是软件工程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分析了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现状,对软件工程学科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解决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核心目标;研究软件工程学科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与软件创新能力;研究软件工程学科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核心技术与系统工程能力,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时代要求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着力于培养教师和学生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使之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需要。因此,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面临的紧迫课题与任务。教育信息化也向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树立教学技术理念,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成长的途径有: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经费投入;逐渐消除教师对信息化手段的畏惧与逆反心理;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完善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育专业理科实验平台建设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教育专业具有特殊性,学生所学知识涉及到自然科学的众多学科,如何在教学中把自然科学教学与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具有动手能力,能引领学生开展各种科技活动的教师,是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教学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小学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及指导性计划为出发点,并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探索建设小学教育专业理科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对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的发展、科学的进步需要技术的创新,高校工科学生是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主力军,是技术创新的带头人,其创新能力决定了国家未来技术的创新能力。因此,高校要大力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其次,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莽;同时应改革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式,树立现代学生观,全方位地为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7.
“钢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程,随着我国钢结构设计技术的发展,掌握钢结构设计原理的相关知识是学生达到毕业要求的前提,是完善土木工程知识体系的必然要求。而目前土木工程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培养适应钢结构产业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在分析“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将科研活动融入课程教学实践,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更好地融合,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时代发展趋势,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更是师范类院校所面临的责任与挑战。问卷调查发现目前粤西地区师范生有强烈的学习教育技术的意识,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能力,但在课件的深层次开发和先进的教学设备的使用方面存在欠缺,教学设计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课程的线上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计算机语言的基本要点。文章以网络信息平台为教育载体,从民族地区线上教育实践角度出发,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教学目标,对疫情视域下信息技术课程线上高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 ,从目前信息社会素质教育的需求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出发 ,阐述高等师范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技术课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