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铎因其降清之事,其书法的艺术价值一度受到其人格污点的影响。本文力图从另一种角度——王铎生活的时代、家庭以及其政治生涯为背景,剖析其书法的另一面,即其书法作品中流露的苦涩和忧郁气息。  相似文献   

2.
王铎作为明中晚期书法变革的领军人物,际遇的坎坷、理想与现实困境的冲撞使其在审美追求上以沉郁顿挫为尚,追求表现主体与命运抗争的苦难感和砥砺感,在书法界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王铎的书法,影响了近三百年来的书坛走向,是古代经典书法的重镇。学习王铎书法,应从占有资料、循序渐进、溯源羲献、参以书论、分析影响五个方面入手,按照三重境界的顺序,进行系统的训练;王铎诗稿墨迹已经进入化境,达到无意乃佳的境界,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是值得学习的良好范本。  相似文献   

4.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王铎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王铎在书法上主张入古,曾言:“书不宗晋,终入野道。”意思是练习书法不学习晋人书法,就不能修成正果。他自定书课,一日临帖,一日创作,以此相间,终生不易。他学古而不泥古,自创一格,勇于出新,终成一代大师。  相似文献   

5.
<正>王铎书法,被世人称之为"神笔",后世大家多有赞誉。吴昌硕称王铎"书法推第一",沙孟海则有"书学中兴之主"的盛赞,王学仲专门为王铎书法赋诗:"二王先去孟津王,三尺鲤鱼铎故乡;看罢琅华诸帖妙,至今翰墨醉扶桑。"王铎一生留给后人众多书法名帖,《汤阴岳王行书轴》便是其中之一。王铎(1592-1652年),河南孟津人。字觉斯,号嵩樵、痴庵、云岩漫士等,世称王孟津。明末入翰林改庶吉士、编修、礼部尚书,  相似文献   

6.
一 自明末清初大书家王铎以后的几百年,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的草书艺术渐趋衰微,后继乏人.然近代林散之先生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上下求索的精神,在草书领域里"入古出新",以独特而富有创造性的书法语言,对草书艺术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阳明学派的思想风潮及书法创作欣赏物质条件的齐备,使晚明涌现了大量的大幅立轴书法作品。王铎大幅立轴书法作品则是时代思想和他的崇古观念交融的产物,它的艺术内蕴极其丰富,并且对现、当代日本和中国的书法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铎,河南省孟津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卒于清顺治九年(1652),世称王孟津,字觉斯,号痴庵,又号嵩樵,别署烟潭渔叟,为明末清初的著名书法家。王铎所处的时代正是明帝国日渐衰微,危机四伏,天灾人祸频仍不断的动荡年代。王铎,昔日的明礼部尚书,甲申之变至南京,弘光帝授予东阁大学士,后入清。风雷激荡的时代变化,强烈地震撼着一个既是达官显贵又是执着追求艺术的书画家的心。晚年他潜心书艺,以卓荦不群的天才和勤奋的探求创新精神,在中国书法史上写下了注目的一章。他的书法囊括万殊,熔今铸古,以道劲的笔力,俊逸的体势,古拙的意趣,醇厚的韵  相似文献   

9.
王铎在数十年的书法艺术实践中,从未中断对晋唐古法帖的临摹改制。其中最能代表其雄强豪迈艺术风格的行草立轴临作,就是依托晋唐尺牍手札改制而成的。王铎以“不离古,不泥古”的临创改制实践,将自己的审美理念与传统书法融为一体,以其骨力洞达、奔放博大而又不失帖学韵致的鸿篇巨制卓然屹立于明清书坛,最终形成其“五十自化”个人独特书法风格。其“托古改制”“入古出新”的书法习古思想和艺术实践,对当今书法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桂林石刻书法的艺术特点鲜明且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其艺术特点在外观上表现为长短各异、巨微有别的丰富形制,一碑一貌的多样风格,书家专场的独有特色;在书法本体上表现为隶书庄谐互见、楷书活脱自然、行书率意奔放、篆书入古出新、草书圆通练达,五体纷呈、各放异彩。桂林石刻书法保存了历代许多书法名家、社会名流的仅有作品,弥足珍贵;其数量大且艺术价值高,是书法传承的难得宝藏;石刻因自然而生,最终又成了自然的一部分,深刻诠释了桂林旅游城市之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正>题目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书法是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在其《用笔论》中对书法有过这样的论述:“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故笔落纸上,即入‘法’中,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这里的“法”有法度之意,即书写时的笔法和规则。书法创作要遵循法度,符合法度的作品才有审美的价值,才有可能成为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书法艺术经过历代的流传和书家的继承发扬,如今已形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由于其有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深受大众的喜爱.那么,怎样使选修书法的学生了解传统艺术的内涵?本文从书法的构成美、意境美、感受美的条件对书法选修课的学习进行论述,让学生明确掌握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而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感受书法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王铎草书在明代晚期、清代前中期及现当代的国内外书坛有重大的影响。在晚明及清代前、中期,受其草书书风影响较大的书法名家有傅山、龚鼎孳、许友和朝鲜的李匡师、曹允亨等;在现、当代,王铎草书对日本、中国书坛不但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且对日本的村上三岛、古谷苍韵、木村知石和中国的林散之等书法名家影响至大。  相似文献   

14.
从明代中期的弘治年间(1488-1505年)开始,明代的文学与艺术开始逐渐兴起尚古好奇的风气.这股复古求奇之风一直影响至清初,持续达一个多世纪.王铎的书法艺术,便是诞生于这样的复古大潮之中,并以其独特的风格面貌闻名于书坛. 王铎,出生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他生活的年代,恰值文征明领导的吴门书画流派已渐趋衰落,董其昌正执牛耳.董氏提出了“南北宗论”,他对古代的山水画发展进行整理,在书法上也提倡学习古人.  相似文献   

15.
喜欢写古文奇字是王铎书法的特色之一。究其原因有四:一是与王铎博古崇古、好读古书有关;二是与王铎尚奇求创新有关;三是和当时社会风尚潮流有关;四是当时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书法家急于表现出这种精英文化和俗文化的界限。  相似文献   

16.
在明末清初的书坛上,王铎是一位最具个性,独领风骚的书法大师,他崇古而不泥古又能创变,他书法中既有挥斥八极之势又有简静平和之作,他的继承与革新的精神值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胡秋萍女士早就被公认是我国现代书坛的领军人物。她一副清雅的淑女形象,其书法则一派大气磅礴酣畅淋漓奇异纵横的气象。她做过记者、还做过老年书画工作。她的书法取法王铎,后又上溯二王、张旭、怀素等,形成了她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而且她的诗也好,文也精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书学理论、审美追求、书法风格三个方面对明末清初的书法家王铎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9.
在重视传统、强调临摹、力求入古出新的传统式道路与舍弃传统、高扬主体精神旗帜、畅意于个性表现、致力于破坏后重建的现代前卫式道路两者之中,黄盛光书法属前者。其行草书的王体笔致与意态,楷书的颜体体势与风格,明显昭示其书法取值的传统走势;其书用慢火“文煎”而不用武火“急烹”,无时下书法倾向的浮躁心态,虽寂寞而仍执著不改,可知其书法理想追求的热诚和自信。黄盛光对书法道路的选择,反映着他对书法艺术的价值取向、对书法创作的立足基点、对审美接受的可能性等艺术问题的思考。这种思考,在其艺术实践的物化形态即书法作品中不时地流露出来。  相似文献   

20.
东方美学和艺术是不同于西方美学和艺术的另一种美学体系和艺术形态。长期以来,我们以西方美学原理来阐释中国书法,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而以东方美学来观照中国书法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本文将中国书法置于东方美学的语境中,试图从中国书法的审美取向、书法的语言、书法创作、书法接受、书论的言说方式等入手,具体分析东方审美观和东方美学的象征性、强烈的主体性和情感性、直觉体验性、诗性的理论言说等特点在中国书法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