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实证研究成果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制度与政策、教育扩展、教育分流、教育选择、家庭背景和学校教育等方面,对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相关实证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与介绍,概括出具有启发性的认识,并指出教育机会均等实证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可能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美国普及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和种族歧视依然严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美国掀起了农村"学校合并"的运动高潮,大规模合并农村学校,重组学区,提升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学术内涵和教育质量.20世纪60年代,在教育机会均等理论思潮的影响下,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转折,开始追求城乡各类学校学生的教育机会均等,从而步入"多元均等"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美基础教育政策价值取向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政策经历了两种价值取向:一是实施"城乡、地区不均衡发展和精英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二是追求教育公平的政策价值取向。美国基础教育政策经历了以"保障教育机会均等"为基相标指向时期、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基本价值导向时期和以"教育机会均等与教育质量相扶相携"为基本价值追求三个重要发展时期。通过对中美两国基础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对比分析可知,基础教育是公共产品,要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构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承担最终责任的体制机制,必须建立权威、系统的基本公共服务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基础教育公平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是在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中,为处境不利者提供机会或利益补偿。即“不均等地对待不同者”。教育机会均等作为现代教育基本理念, 主要是改变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阶层的教育状况,机会均等的原则意味着任何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或文化方面的低下状况,都应尽可能从教育制度本身得到补偿。为了使能力不等的竞争者获得同等的机会,必须给劣者以优待。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育法案》、《教育机会均等法案》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构成了战后美国基础教育公平理念演变的基本线索.它们不仅反映出经济补偿偿、权利平等和质量均衡三种价值取向,还揭示了公平理念转化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6.
教育机会均等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从全纳教育的价值取向来看,全纳教育主张教育民主,教育平等,强调群体、强调合作,这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总趋势,也是国际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教育机会均等研究始于东西方哲学对公平问题的反思与追问,逐渐发展为涉及多学科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通过政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与社会学等不同视角对教育机会均等研究的主要取向和研究特点进行分析,可以从研究内容、理论建构、研究方法和现实回应四个方面了解当前多学科研究教育机会均等的进展与问题。多学科、跨学科的视野为教育机会问题的解析提供了多彩的研究路径和逻辑范式,使这一问题超越了简单的教育学框架,延伸为与整个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的重要议题,同时也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提供了更为深刻而系统的解决思路。针对国内对有关教育机会"不公""不均"问题的各种批判,只有将反映教育机会的有关数据的收集、统计与价值探寻、质性分析相结合,才能够为中国的教育机会均等化进程提供更具本土性、指导性和解释力的理论框架和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公平发展的前提,教育机会均等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教育机会均等及其社会意义、影响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因及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平等:理念与实践(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教育平等:理念与实践》一文,从个体成长生涯的角度对教育平等的理念——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受教育机会平等、受教育的效果平等及其具体的实践取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有助于我们系统了解入学机会均等的基础、教育过程中受教育机会平等以及受教育效果平等的基本内涵。本刊将分上、下两篇予以刊载。  相似文献   

10.
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及其政策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从概念分析入手,讨论了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内涵,把教育机会均等界定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儿童享受同等接受某种教育的可能性,以区别于教育过程均等和教育结果均等。论文认为,作为可能性平等的教育机会均等主要体现为权利平等,具有相对性、不充分性等特点。基于这种新的教育机会均等观,论文讨论了一些相关的教育政策问题,特别提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是一种社会行动乃至政治行动,而不单纯是一种教育行动。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包括两方面:第一个是教育权利平等.第二个是教育机会均等.权利平等的问题,已经大面积的实现了,当前中国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第二个问题上,就是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还有一些局部的问题,但是教育机会均等有比较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保证每个儿童都享受到人性化的、均等的教育机会,是实现幼儿园教育公平的主要目标.幼儿园教育机会均等体现出三个特征:均等性、差异性、适合性.为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幼儿教师需要为儿童提供充分而多元的自我表达和表现机会,在师幼互动中给予儿童及时适当的应答和多样化的、富有针对性的表扬.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机会均等是教育公正的应有内涵.但就教育的机会均等而论,我国的高等教育却存在着经济壁垒、基础教育累积的不平等和高考选录的城市化导向等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诉求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我们不仅要改革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选录制度,而且要缩小基础教育所累积的不平等,从而逼近教育公正,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制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机会均等是现代意义上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理念和准则。现阶段,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在我国依然存在。文章着重从制度层面分析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产生的原因,进而探讨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对策,以期为思考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5.
崔景贵 《中国德育》2006,1(11):9-12
心理教育基本范畴的多样性,预示或决定着心理教育范式的复杂性。人性假设、目标取向、作用机制、价值立场、存在状态、功能定位、机会均等、基本任务、实效性等问题,是心理教育范式建构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教育机会均等存在着严重的阶层差异,主要表现为经济分层、文化分层和社会分层对教育机会产生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和论证了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形成教育机会均等的阶层差异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就目前而言,正确认识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阶层差异的现状,制定合理的干预政策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早已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然而当前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基于德沃金资源平等论的角度重新对教育机会均等进行审视,可以得出较为新颖的结论.而其深入考察发现,如果把其作为教育机会均等的立论基础还存在许多不足,但它仍然带给当今社会许多有益的启示.第一,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既要强调教育平等又要承认差异、尊重个体自由选择;第二,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要努力做到教育起点均等、教育过程均等、教育结果均等的有效统一;第三,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政府应当注重对弱势群体教育权利及资源的维护,建设责任政府;第四,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受教育者既要树立权利意识,又要培养责任观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美国联邦1776年至2010年间各个时期的教育政策进行梳理,探讨其在教育机会均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20世纪60年代前,联邦教育政策重点在于普及义务教育,关注入学机会均等。20世纪下半叶,联邦教育政策开始重点关注弱势群体教育机会均等,但仍然局限于弱势儿童入学机会均等方面。新世纪伊始,联邦教育政策不仅关注弱势群体入学机会均等问题,同时意识到优质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资助学业成就落后的地区,开始为弱势儿童的学业过程和结果均等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9.
教育机会均等是现代意义上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理念和准则。现阶段,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在我国依然存在。文章着重从制度层面分析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产生的原因,进而探讨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对策,以期为思考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20.
美国20世纪60至80年代的教育机会均等运动在教育公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运动显示出美国教育机会均等有四个方面的含义:机会的平等、结果的平等、能力的平等和选择的平等,反映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基本策略有补偿教育政策与学校选择制度两种.鉴于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现状与经济实力,现阶段实现教育公平的策略要以补偿措施为主,同时需要做出教育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