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钟鲁斋是我国早期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和比较教育学科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在比较教育学科理论建设及国别比较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35年他编著并出版了《比较教育》,对我国早期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确立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该书中,他具体阐释了比较教育的价值取向:比较教育具有教育借鉴的价值取向;具有构建教育科学体系和促进其他教育科目发展的价值取向;具有方法论构建的价值取向;具有实现教育“本土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实用性是比较教育研究与生俱有的一种价值取向,从早期的移植式借鉴到20世纪上半叶的分析式借鉴,再到今日融合于教育决策和教育交流中的高层次借鉴,比较教育既为本国教育决策提供指导,也为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发展做出贡献,本主要论述比较教育实用性的几种体现,兼论比较教育研究的实用性和学术性两种价值取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育系停办的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和有用性受到质疑。我国教育学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科性质不明确、想象力有限、实用性受到质疑。我国教育学科要发展壮大,需要做到顺应时代发展,突出价值取向;既要有危机意识,又要坚守阵地;要提高学科想象力,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比较教育研究究竞采取何种价值取向,是以学科发展为主抑或以现实问题为先,这是一个涉及比较教育发展和方向的问题,也是比较教育研究中价值取向的问题。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曾经在问题与主义之间存在潜在的争论,究其原因,两者之争是比较教育研究发展中的必经之路,不能论孰对孰错。而对此问题的关注,最终目的是要探讨如何避免取向上的极端与偏差,真正使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两者的统整。  相似文献   

5.
比较是比较教育学作为一门制度化学科的逻辑起点。比较教育学的知识形态是由有一定逻辑联系的经验知识、技术知识和理论知识所组成的知识体系,它是比较教育学科的本质属性。比较教育学研究主体及其需求的复杂性和教育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比较教育学价值取向的多元性,这不仅决定着比较教育学科的生存根基与发展方向,而且从根本上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和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6.
解释学视角下的比较教育目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璠  马慧 《教育与职业》2005,(26):13-15
综述国际和国内学术界关于比较教育目的的研究成果。提出以解释学的理论为哲学基础来考察比较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研究目的,用“国际比较教育”来代替“比较教育”,以便真实地反映比较教育的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比较教育学者自觉汲取更宏观的哲学社会学思潮来阐释该领域的相关问题,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学科理论取向,如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取向、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取向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取向。在每一种理论取向的关照下,诸如现代化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依附理论、解放理论等具体学术观点和主张被用来解释该研究领域的相关现象和问题,这为比较教育研究带来了丰富的话语体系,推动了学科理论建构和学术思想的争鸣。在当今时代的大变局之下,我国的比较教育研究需要正视两百多年来比较教育学科积累下来的学术遗产,在世界学术舞台上贡献自己对学科发展的思考和中国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案,由此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变革中寻求超越。这也是我国比较教育学者应当肩负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8.
比较教育价值以及价值取向问题,是比较教育研究的一个中心主题。文章阐述比较教育价值的意义,以及从促进民族与文化融合、教育借鉴、国家和民族发展三个层面上来分析比较教育的价值取向,旨在使比较教育学者进一步明确比较教育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教育理论的实用性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为什么有些人对教育理论的实用性依然心存质疑?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助于丰富和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而且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试从教育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教育理论的时效性和应用范围、教育实践工作者自身素质等方面,对影响教育理论的实用性价值认识的原因作一全面的剖析。   一、教育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   教育研究既是教育研究者探索教育规律的一个客观的过程,又是一个渗透主观意志和主观愿望的主动追求过程。也就是说,教育研究过…  相似文献   

10.
学科教学知识,一直是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内的热点话题。西方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构成、特点、发展及其与学科知识、教学实践、教师个人特征的关系等方面。未来的研究将呈现出概念理解的综合取向、研究主题的实践取向、研究方法的多元取向和研究价值的生命取向。  相似文献   

11.
价值实现是比较教育研究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但比较教育研究的价值实现从来就不是一个自然和自发的过程,它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与教育基础。从理论上看,研究该问题有助于揭示比较教育价值实现的内在机理,也有助于构建比较教育价值论;从实践来看,研究该问题有助于充分发挥比较教育研究的实用性功能。全球化、国际化和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为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社会基础和条件,也为其价值实现提供了新的更大可能性。一定社会的需求构成了比较教育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源,并且社会需求的大小及强弱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与决定了比较教育研究价值实现的程度等。比较教育研究的价值是在比较教育的开放性与教育结构体系的开放性相契合的过程中实现的。同时,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认识和把握本国教育与比较对象国的教育、教育决策和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对教育认识的提高及其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等也构成了比较教育研究价值充分实现的重要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12.
比较教育学的教育形态研究范式是一种对当代全球教育社会生态的真实全质存在进行形态性完整把握的研究方式,有着最为真实完整的事实、思维、历史和价值等方面的科学依据。在人类社会生态全质形态得以充分发展和比较教育学全质形态化研究有了深厚积淀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形态研究范式将超越性地真正登上教育研究的历史舞台,成为比较教育学乃至整个教育理论科学正确认识、反映、解释和引领教育社会生态现实的主力性的通行学科范式。  相似文献   

13.
林砺儒是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学者们对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其生平、师范教育思想、"全人格"教育思想、国民教育思想、教育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比较多的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深化林砺儒教育思想的研究,为当今教育提供指导和借鉴,还应该加强整体性研究、连续性研究和对比性研究,对"空白块"进行填补,为林砺儒教育思想的研究提供更好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4.
民族—国家教育体系是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也是有效解决比较教育研究的边界问题的关键之一。厘清比较教育研究中对民族国家教育体系的认识,界定民族国家教育体系的概念,探讨其与学校体系的关系,分析民族国家教育体系的根源,并且从谱系的角度对民族国家教育体系研究进行历史认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这一概念及其对比较教育学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与教育发展密切相关,而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变则与比较教育发展相一致。因此,积极吸收国际教育改革成果,转变那种单一移植和单纯介绍外国教育的传统比较教育学科概念,创建以理性借鉴为主导的比较教育研究分析框架,从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上来把握当代教育改革,是比较教育学科走出发展危机的关键,也是中国现代教育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6.
自由教育是美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康德尔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德尔身处的动荡时代激发了其民主主义的社会理想,早期的生活经历和教育背景则奠定了其历史人文主义的思想底色。康德尔的自由教育思想试图在历史人文主义(传统)与进步主义(现代)之间求得平衡。这种兼容并蓄的特点使康德尔可被称为“现代的传统主义者”。康德尔之所以在美国教育史上未获得足够的关注,是因为他的自由教育思想迥异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进步化”和“科学化”潮流。康德尔的自由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对于学界系统地理解其比较教育思想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firstly and briefly, suggests that there is no single or unified 'comparative education' but that there are multiple comparative educations. How may such a variety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s be distinguished? Rather more importantly and secondly, what might an 'interesting' comparative education constructed in universities look like, and on what criteria would it be interesting? The specific suggestion offered here is that at least one kind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for a decade or so, should concentrate on exploring moments of educational metamorphosis, rather than assuming that the equilibrium conditions and the dynamic linearities of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systems can be predicted. Thus for the moment the correc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how far can we learn anything of practical value from the study of foreign educational systems is: 'not a lot'. The correct question is, why have we as scholars taken that question so seriously for so long?  相似文献   

18.
依据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事实逻辑,当前比较教育研究存在着学科边界的无序僭越化、价值定位的极端功利化、实践尺度的文化虚无化等倾向。为此,我们必须适度地对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文化虚无主义”持警惕态度。理性地回应对几十年中国教育发展全盘否定的不良倾向,坚决地为基于中国“本土生长”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辩护。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农村教育认识的提升,农村教育开始由被关注阶段转入真正实验实践阶段,它主要表现为资产阶级教育家在国民党统治区所开展的乡村教育运动和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领导的农村教育实践。回顾、比较、分析先辈们为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所做的种种探索,对如何促进当前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和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