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历史书写的目的性和治史观念来看,当代中国史学存在着主流史学、精英史学和大众史学三种主要史学形态。主流史学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史学,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化特征和系统完整的史学话语体系;精英史学重视思想独立,富有批判精神,有着与主流史学差别甚大的学术评判标准和话语系统;大众史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社会大众均参与历史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三种史学形态的嬗变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949年到1979年为第一阶段,总体特征是主流史学主宰史坛,从各个方面支配着精英史学和大众史学;1980年至今为第二阶段,总体特征是主流史学面临考验,精英史学不断崛起,大众史学异军突出,并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三种史学形态都面临诸多发展中的问题。主流史学要想继续保持主流地位,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平台上形成不同学派,张扬其理论的个性力量,与精英史学和大众史学互动;精英史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学术流派渐趋形成,个性化研究日渐凸显,不断为认识历史提供新的解释框架,逐渐引领了当代中国的历史研究;大众史学发展迅速,影响日大,但乱象不断,亟待进行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主流史学和精英史学需要进入大众史学领域,参与大众历史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艺术的大众化思潮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艺术思潮之一。这一思潮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化大众”到“大众化”的转换。毛泽东的为大众服务的文艺思想是艺术大众化运动的强大理论基础。在大众化艺术思潮的运动中,艺术的“话语主体”实际上是政治文化精英。他们的艺术理论与主张从属于他们的政治抱负和文化理想,在大众化艺术的表象后面彰显出艺术从本质论到功能论的转折。  相似文献   

3.
积极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加强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重大课题。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科学阐释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理论体系的鲜明特色和制度的内在优越性;正确回答中国实践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说服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及其话语优势与它在中国的现实形态存在一定差距,造成大众心理落差,大众利益表达失语,加之西方社会思潮的泛滥和僭越,使得马克思主义话语面临一定程度的挑战。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努力克服马克思主义话语表达的缺位与贫困,拓宽和扩展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公共话语场,创设马克思主义真实大众话语的表达机制与氛围,重视和参与中西方网络媒体话语博弈,积极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特别关注>因创造了新千年期刊界的传奇而备受关注.本文聚焦于<特别关注>的话语现象,从<特别关注>中官方话语、精英话语、民间话语三种话语的合流,来分析<特别关注>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6.
崔智慧 《广西教育》2014,(11):31-32
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话语导向的重要性,提出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正确导向,应注重话语的时代特征、话语的中国特色、话语的普遍性与大众性、话语的科学性、话语的意识形态性、话语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7.
在<智者>一书中,福尔斯勾画出一幅"精英"与"大众"之间动态发展和良性循环的民主社会主义的乌托邦蓝图.该书从自由、平等、教育、金钱等多方面论及这一动态关系的意义和实现形式.他在借鉴多位西方哲学家的思想和观点的同时,更表达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改良愿望.该书可以说是其全部小说创作的动力和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8.
讨论大众话语观照下的女性角色,就要分析女性话语和女性话语权。本文结合理论与现实,阐述了女性话语权缺失导致女性角色定位两难的情形,以及在现实的大众话语下,女性如何进行自我角色定位,对女性自身和大众话语传播的媒介都提出了富有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中国教育思想史"实质上仍然是教育精英思想史.教育精英的思想、政府的教育指导思想和大众的教育思想观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三者的错位和磨合过程构成了真实的中国教育思想史--一般中国教育思想史.一般中国教育思想史要求教育思想史研究的对象范围、研究思路以及方式方法都要发生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要将反映历史上普通人教育思想观念的各种材料与传统典籍、典章一样作为研究的重点,并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那些熟悉的经典文献,大胆引入民俗学、文化学、人类学、现象学等学科方法,借助田野考查突破单一书斋式研究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李天道  蔺若 《中国德育》2021,(6):21-23,41
作为学科门类,当代中国的美育话语体系自20世纪初从西方引进,沿用西方美育话语体系。中国古代的美育思想与西方美育话语体系具有本质意义上的差别。西方的审美教育是施教者对受教者的以美育人的活动,注重外在的审美教化,强调一种外力的施加。中国古代的美育注重心灵的化育,强调内在的仁心仁性的激发、唤醒,开拓人的心灵,拓展其心智。当代中国要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美育话语体系,使其既具有民族化、本土化的特性,又具有国际化、全球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精英话语对教育考试制度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精英话语权体现在精英对公众态度的吸纳、民意的表达和制度制定等方面。在教育考试制度改革中,公众态度通过人大提案、教育专家建议、知识分子呼吁等形式表达。知识精英对教育考试制度改革话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知识精英群体的主观认知局限和精英主义的价值取向。因此,政府在进行教育考试制度改革过程中要综合各种建议和意见,摒弃主观价值取向,加强民意调查,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和现实适应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现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特征。大众化进程中精英和大众高等教育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本文从效率和公平的价值取向出发 ,探讨了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 ,从学理上分析了这些矛盾冲突产生的来龙去脉 ,提出了精英与大众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思路 ,并分析了其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大众化运动”几乎贯穿20世纪文学史,在理论、创作和运动形式等方面呈现出复杂的发展脉络。政治话语、大众话语和知识分子话语在表达各自独立内涵的同时,也把对大众化运动的理解投放到了多元文学文化语境中,折射出内生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制度自信是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的精神基础,为制度方向定航、制度韧性强化及制度自信教育提供了观念支撑。基于明确话语概念、话语条件和话语逻辑的基本前提,加强中国制度话语认同是中国制度自信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诉求。新时代,党通过制度人民性的理念表达、制度自信的认知表达和制度效能的实践表达,构建了话语理念、话语范畴和话语策略相统一的制度自信话语体系。在“两个大局”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话语体系构建应在明确社会主义话语属性的前提下,坚持坚定“四个自信”与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主体类型拓展、表达能力提升、传播力量强化和实践基础巩固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两个体系的解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按功能分化,而不是趋同。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作为两个体系,既是概念层面的划分,也是操作层面的划分。绝大部分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有清晰的定位,或者属于精英高等教育,或者属于大众高等教育。有质的差别的教育应该在不同质的教育机构内完成。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的关系既是冲突的,又是和谐的。我们既要防止精英高等教育压抑大众高等教育,又要防止大众高等教育消解精英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作为后现代话语思想背景的人类理性的分析,探讨了后现代话语与自由主义传统的渊源并通过其对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以及自由平等诸多概念进行重读过程中的得与失,试图理清后现代话语发展的脉络和当代境遇。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旨。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难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理论、制度体系不完善,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不强,国际化水平不高,高等教育的"四个自信"不足。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对策是提升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说服力、公信力、感召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吕庙军 《邯郸师专学报》2010,(1):114-116,120
近年来《百家讲坛》节目的盛行蕴含着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在本质上是精英历史文化向大众历史文化的对接;精英史学开始走向大众,满足其心灵与精神需要,缓解了现代社会张力;这体现在史学功能的新变化上又表现在为史学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19.
吕庙军 《邯郸学院学报》2010,20(1):114-116,120
近年来《百家讲坛》节目的盛行蕴含着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在本质上是精英历史文化向大众历史文化的对接;精英史学开始走向大众,满足其心灵与精神需要,缓解了现代社会张力;这体现在史学功能的新变化上又表现在为史学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20.
精英文化渗透着历代文化精英思想的精华。中国戏剧是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占领主流地位。在文化现代性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大众文化的出现,合拍于大众传媒与商业消费,对传统文化的等级秩序和深度追求构成巨大消解,中国戏剧呈现出焦虑与失宠的现状。对此。应从现代主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各自的内在属性、接受者角度及两者的兼容性方面,进一步阐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