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铭 《中学理科》2006,(9):51-51
近年来的考试试题已从抽象型、理论型、经验型逐步向生活型、应用型、能力型变革,特别是一些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实际问题,往往物理模型又不是很清楚,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是将这些实例抽象成典型的物理模型后求解,这时我们应借助模型的类比、联想、引申和发散,常常可起到化繁为简、变难为易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谈谈解题时,如何建立物理模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物理模型是采用理想化手段,通过抽象思维、逻辑推演、类比联想等方法,对各种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合理处理,抽象出事物的共同属性而建立的,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解题时所谓“明确物理过程进而在头脑中建立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就是指要正确地构建物理模型,现就高中阶段所涉及的物理模型构建及应用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试从三个方面说明如何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建模的能力。构建实物型物理模型用以帮助直观的认识,构建示意图物理模型用以帮助感性的理解,构建文字型物理模型用以促进抽象认知的发展;构建环状概念图用以理解知识的联系,构建等级概念图用以纠正知识的偏差,构建放射概念图用以建立知识的网络;构建表达式数学模型用以计算精确变化,构建曲线型数学模型用于观察发展趋势,构建表格式型数学模型用于收集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4.
确定解题的正确思维定势有利于将问题化难为易,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物理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激发、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抽象转化为具体.思维方势和物理模型两者在解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理想物理模型的建立能有效避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帮助问题更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物理模型的作用.种类、建立等方面阐述了物理模型在教学中目的是使学生学习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明了化,使抽象的物理问题更直观.具体.形象、鲜明,突出了事物间的主要矛盾,从而容易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6.
司友甫 《考试》2004,(1):42-43
一、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要求考生在分析题目信息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的物理情景、物理条件和物理关系,把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恰当的物理模型,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并应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通过科学的抽象、剔粗取精、去伪存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清楚物理模型的相对性及适应条件,区分表面相似而本质不同的物理模型,善于将一个复杂的物理模型等效为若干简单的模型,就能正确、简捷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注重模型的建立 1.熟悉最基本的物理模型 基本的物理模型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抽象出来的模型,如:质点、轻绳、点电荷、光滑面、理想气体、理想变压器、原子的核式结构、概率波等:或把抽象问题形象化的模型,如:光线、电场线、磁感线等.学生许多题目的错解原因是对基本模型的意义没有真正理解.如:不能简化为质点的当质点来处理等.  相似文献   

9.
对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构建出合理的物理模型,是找出解决物理问题的切入点,使问题由繁变简,便于问题的解决;叙述物理模型构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并介绍物理模型的概念,构建的方法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物理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物理模型都是采用理想化方法,通过对原型客体(具体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合理近似而抽象出同类原型客体的共同性而建立的.它是一个主观抽象和客观具体的辩证统一体,具有理想性和客观性、抽象性和可变性。由此决定了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心理机构是想象和迁移,并需要较高层次的抽象思维、逻辑推演和类比联想能力与之对应。而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尚未达到高级和定型阶段,抽象思维正处在比较派的阶段。需要和现实问的落差决定了物理模型教学是物理教学难关之一,物理模型知识的分化和多样性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模型教学的困难。本文试就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建立物理模型以及我们在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中要灵活地运用抽象、联想、假设、类比等方法。对思雏科学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考物理试题突出的特点之一,高考试题坚持从中学教学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理论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或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通过分析,从实际的物理情景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再从物理模型中分析其中的物理规律、各物理量的变化及相  相似文献   

13.
评价型试题就是要求学生利用所需知识,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模型理解的正确性及对物理问题的推理过程的合理性做出评价,从而获得正确感知与理解的一类试题.评价型试题是近年综合能力测试题命题的亮点,特别是上海高考题在这方面作了大胆探索.下面以问题的形式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4.
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说它比较抽象,这是由其学科特点造成的。汽车的运动、天体的运行以及微观的原子核式结构是十分复杂的。我们为了研究这些复杂问题,我们往往是抓住研究的主要问题,忽略一些次要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了达到以上目的,物理学中常常把它们抽象成一些物理模型,然后从物理模型出发,确立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等来研究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物理问题方便起见,将某些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形成一些物理模型,利用理想化物理模型求解物理问题,是学习物理的相当重要的思维方法.物理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依照一定的物理模型来拟定的,解题过程实质上就是分析和还原物理模型的过程.因此,高考复习时可以物理模型为主线,通过典型题目  相似文献   

16.
物理教学中在阐述物质及其运动规律时 ,通常的方法是将研究对象加以抽象 ,从而揭示出物质的基本特征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这种抽象出来的物质在物理学中叫物理模型 ,如 :力学中的质点、光滑平面、自由落体 ;电学中的点电荷、电力线、磁力线 ;热学中的理想气体 ;光学中的光线 ,都是从实际的物理现象中抽象出来的物理模型。可以这样讲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规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理模型的基础之上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模型 ,其重要性不仅仅是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 ,更重要的在于它简化了实际中的复杂问题。物理模型一般可分为三类 :…  相似文献   

17.
<正>一、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常见物理模型我们可以利用物理模型将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对物理模型的理解和学习,有助于高中生在解决物理习题时能够找出有效的解题思路,加快解题速度。通过物理模型帮助学生找出不同问题的共性,进而解决不同的物理习题。二、高中物理解题中的物理模型应用1.研究问题建立正确的实体模型在学习高中物理课程时,涉及的物理研究对象和规律都是比较抽象的,但其在内容  相似文献   

18.
典型的物理题所体现的物理模型往往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引导学生分析、解答这些典型题目时,如能帮助学生透过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去粗取精,抓本质、抓核心,弄清题目体现的物理模型,然后通过典型例题拓展,强化学生的物理模型意识,使学生能将陌生的物理问题通过抽象、转移、类比等途径回归到与之对应的熟悉的物理模型上,这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生活化试题及其作用 传统物理试题较多的是将实际问题进行过多的人为加工,将其进行分解、简化与抽象,使之成为纯化的抽象问题,即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而生活化试题则是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而且未被加工或被加工的成份甚少的实际问题。传统物理习题教学模式固有的缺陷即人为性日益暴露出来。由于物理习题情景是人为设置且条件控制严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过程中抽象物理模型,类比中移植物理模型,比较中变通物理模型,分析中转变化物理模型等四个方面论述物理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开通过典型例子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