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年一度的高考不仅考验着学生,同样也是一场对老师的考核。在考场外,父母在烈日下期盼着自己的子女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老师也同样祝福着学生们考出优异的成绩,不同的是,家长的心目中只有自己的孩子,而老师却关心着所有的学生。记者在高考期间与老师们一起度过了焦灼的三天,记录了——6月7日,高考第一天,早上6︰00,在某私立中学任教的王岗老师就起床了,为了工作他一直住校。王老师是三年前从一所重点中学转到这所私立中学任教的,他说私立学校的升学成绩直接左右着招生人数,自己的压力很大。今年57岁的王老师已经带了二十几年的毕业班,今天…  相似文献   

2.
一位小朋友前来告状:“老师,佳佳打——”未等他说完.老师满脸不耐烦地挥手道:“去,去,烦死了,到座位上去!”然后无可奈何地朝同事苦笑一声:“没办法,今天的情绪糟糕透了!”如果象上面所说这位教师那样无节制地将自己的情绪带进工作中去,该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老师喜欢一个小朋友就经常拉着他的手,表扬他.抱他,甚至是吻他;厌恶一个小朋友就处处冷落他,上课不让他回答问题,分配重要的游戏角色没他的份;同一小朋友在不同的时间有了同样的过失,老师在情绪好时,可能会耐心地询问、调查过失的原因,并温和地开导他,教育他,但当老师情绪不好时,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逆反言行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他们对事情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有自己的主见,对老师的话也不一定就言听计从,有时还放肆地和老师对着干,弄得老师难堪,下不了台。如果老师的作法伤及他的面子,即使是对的,他同样不买你的帐。所以我们要用客观的眼光、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和处理学生的逆反言行。一忌威吓手段。一旦学生出现逆反言行,老师可采用冷处理的方法,让他想一想,换个场合再论理,给学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切不可情绪激动,大声呵斥来压制,也不能用罚站和打扫卫生等变相体罚的手段,更不能以向家长告状来威胁,这…  相似文献   

4.
王存楼 《考试周刊》2011,(5):214-215
儿子刚上幼儿园,回家总爱把园中发生的事告诉大人,其中许多事情我听过便忘了,但仍有几次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如一天回家后他一脸委屈地说:"老师要扇我耳光。"我听后一惊,忙问他犯了什么错误,他却说自己也不知道。还有一次说老师让他到黑板前认拼音,结果有一个一时想不起来了,我问:"后来呢?"他说:"老师说‘滚’,我就回去了。"话语中仍有伤感。这里我不想对儿子的老师作任何评说,但同样身为老师的我更深深地体会到:不管老师的语言是不是自觉的,它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从这一点来说,教师注意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5.
诚于嘉许,宽于称道我们知道,希望自己被接受、被肯定,这是人们实现自我的基本要求。当学生感到被老师的宽厚与关爱接受时,他自然也会用同样的胸怀来接受老师、理解老师、支持老师。于是,一切人为的差别与隔膜就自然消失,师生的合作甚至是默契就有了深厚的心理基础和感情基础,师生间就可能出现我们所追求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仅有五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几年前有幸听了王志尚老师的《跳水》一课,就被他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深深地打动了。后来又多次拜读过王老师的论文,受益匪浅。前不久读了《握住思维的金线》一文,又深受启发。将王老师授课模式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细细揣摩,觉得这种“线性模式”同样适合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据此,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收效很好。低年级课文内容的主线都比较明显,词句通俗易懂,但如何使学生掌握,还需要一个启发的过程,下面就《小猴子下山》一课为例,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杂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些日子,有位事业有成又业余从事语言文字研究且很有成绩的朋友见访,闲谈中,不知怎么就谈到了以前的老师,叹惋说有的老师好些年没见到了,有的已经作古,今生再也见不到了,他对老师的深情,令人感动,我就问他。对自己后来的事业影响最大的是哪一位老师,他沉默了一会儿,非常遗憾地说,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尤其是中学时期,怎么就没能逢上一位学者或很有学问、对自己产生终生影响的老师。没想到他的这句话,竟使我感触颇多,想到自己的中学老师中也没能有一位对自己产生重要影响的学者。  相似文献   

8.
一何小墙几天没有到学校了,他对学校生了恐惧。一个人在家呆久了会产生幻觉,他感到自己像走路不小心掉进井里的孩子,老师与同学都把他抛弃了。都是因为给班主任闫老师送“礼”吓的。上星期,闫老师突然对和自己一样倒霉的同学赵晓笙客气起来,并调了个好座位,还找个理由说他谦虚、知错就改,在班里表扬了一回。何小墙有点不安,因为同样是“差生”,为什么老师改变了对赵晓笙的看法?他找赵晓笙“取经”。赵晓笙说,信不信由你,我爸送了闫老师一箱好酒。  相似文献   

9.
郑皓亮 《现代教学》2014,(6X):71-71
<正>高一学生小林在家里是个被宠坏的"小皇帝",但是在学校,他的表现却又可圈可点:作业认真,做操到位;关心集体,关心同学。在各种节日来临,小林都会群发祝福短信,但他也很在意同学是否回复。有的同学回了,他就很高兴,觉得沟通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有的同学没有回复,他就会很伤心,觉得自己付出了真心怎么就无法得到同样的回报呢?为此,他感到郁闷,于是找到班主任王老师。王老师安慰了他,也作出了一些解释,事情慢慢也  相似文献   

10.
花开自有时     
那时的我是因为年轻而倔强的。在一个最年轻、最没有经历、自己还是个大孩子的老师心里,孩子们应该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他们每一天和同样的老师在一起,上同样的课,看同样的书,就该懂同样的知识。我允许着不同的孩子学着相同的知识,但是却不知道也该容许他们以自己不同的速度,尽自己能力来学到不同的深度!  相似文献   

11.
刘安海先生认为讲课是一门艺术,不是艺术表演的艺术,是老师将课程内容怎样演绎出来的艺术。他从有关教育学、教学法中得知同样的内容让学生自己看和听一个会讲课的老师讲,其间比例为七比一,就是说,学生看七遍才抵得上听老师讲一遍,——当然是指会讲的老师。因此,他认为讲课兹事体大,无论如何都要把课讲好。  相似文献   

12.
“潘小明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真正地交给了学生。”周玉仁教授是这样评价著名特级教师潘小明的。确实,作为当今小学数学教育领域的大家,潘老师总是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每一节课,每一次提问,他的出发点永远是学生。他认为:“作为一位老师,如果能经常为学生们想想,那他就一定是一位好老师。而想着想着,老师自己也就提高了。”潘老师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数学教学。他吃着自己喜爱的葱油拌面,思考着“数学生成教学”,阐述着自己对数学教育的深刻理解,抒写着自己精彩的课堂人生。所有听过潘老师课的人,无不为他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而叹服。究竟潘老师是如何一步步地演绎他精彩的“课堂人生”的呢?从这个个人专辑中,相信您会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3.
田丽 《班主任之友》2023,(Z2):49-50
<正>情景有一次听教育讲座,听完后我悻悻然收起空白的笔记本。突然听到身边的学员不停地感慨:这老师口才太好了,全程都很搞笑,当他的学生也太幸福了吧!问题看了看她同样空白的笔记本,想起我曾听过不少老师焦虑自己的口才不好,说很羡慕那些一上台就能够滔滔不绝的老师。我不禁沉思起来:滔滔不绝就是口才好吗?老师要的是好口才还是会表达?如何提高老师的教育表达力?  相似文献   

14.
批评的艺术     
李芳 《陕西教育》2008,(3):12-13
一般来讲,学生犯错误了,老师找他,他不会先向老师认错,就是说,他不会先开口.但是他的心里都是有准备的,一是揣摩老师对自己所犯错误知道多少,二是做好辩解准备,给自己找好理由.而面对不同的学生则应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所谓因材施教,同样在批评艺术里也是非常重要的.批评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发现错误,承认并改正错误.对于采取的方式方法,我在教育工作中总结了几种在我看来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视窗     
要刊视点人心是怎么变坏的小孩在中小学阶段,凡是不能直接兑换为分数的事情,都得放弃,家长和老师是小孩开始社会化时的两个最大的权威。这些消极的经验会形成一种奇怪的个人意识:一方面,父母的呵斥不要管别人的闲事!很早就让他习惯性地觉得,自己最重要;另一方面,他同样很早就明白了,自己是不能做主的,奋斗和反抗都是没用的,从而扭曲了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16.
朱芳 《高中生》2015,(10):44
亨利·沃德·比彻还是小男孩时,一天,老师把他叫到讲台前,要他将新学的课文背诵一遍。比彻是个勤奋的学生,背诵一篇课文并不是什么难事。他满怀信心地清清嗓子,张口就开始背诵。才背了个开头,比彻就听到身旁的老师重重地对他说了一个"不"字。比彻停顿了几秒,心想,是不是自己背错了?看到老师和同学并无反应,他犹豫着继续往下背。几分钟后,比彻的背诵又被老师一连几声"不"打断。他慌了,感觉一定是自己背错了,变得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起  相似文献   

17.
考试成绩差,自己代家长签名,瞒过老师和家长,这种行为我们班就有。我班有一个同学,一次他考试考砸了,成绩很差。他为了瞒过家长,就模仿爸爸的笔迹,在考卷上签了个名,老师竟没发现。他很高兴。以后就经常自己签名,成绩就越来越差。有一次老师发现考卷上签名不像是大人写的,就去询问他的爸爸,两人一合,真相大白了。  相似文献   

18.
在我刚刚接手的时候,学校里的老师就和我反映,他在中学里表现非常的差,人称"金刚",对这样的学生,就知道他的恶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纠正的,很有可能他的心里对老师的管教早已经是习以为常了,甚至是还有一套自己的对付方法,对老师的抵触情绪也是非常大的。同时,长期自己的、别人的另眼相看会给他造成一定的心里障碍,没有一个学生不想成为好学  相似文献   

19.
好心与好脸     
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后进的学生先后遇到了两位老师。第一位老师对其不完成作业的行为进行了应有的惩罚:罚抄作业、罚跑步、罚捡纸……这位学生用逃学、旷课等方式对抗老师,并发誓要报复这位老师。后来班级换了另外一位老师。对于他的错误,这位老师并没有一味地批评,而是细心地发现他的优点,表扬他、鼓励他。在尊重与鼓励下,这位学生慢慢地转变了。在考入重点中学时,他发誓要报答这位老师。两位老师都是好心,同样希望自己的学生好,为什么换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我想大概是因为第一位老师虽然给了学生好心,但没有给学生好脸;另一位老师不…  相似文献   

20.
过传忠老师是诗词鉴赏的巨眼,他在“文言坊”中开设的“过老师谈诗词”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谈诗论文。这次做客“书友会馆”,过老师介绍的新书同样值得期待。新书的作者汤沐黎是著名指挥家汤沐海的哥哥,他自己是画家兼而擅长填词做诗——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让我们赶紧看看过老师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