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对实用文体素材在6套有代表性的大学英语教材中的配置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大部分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实用文体素材资源相当缺乏,各类实用文体的配置情况不均衡。就教材之间的差距而言,各套教材对待实用文体阅读素材的配置差别显著;对实用文体写作素材的配置差别巨大;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者对于实用文体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配置存在较大分歧。这说明,实用文体的利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用性英语教学思想在很多教材中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是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2.
功能文体学是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的文体学理论。本文依据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以选取的8篇英语科普小品文为语料,尝试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大纯理功能的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并且对分析结果做进一步的统计和阐释,从而归纳出以功能文体学为视角的英语科普小品文的文体特征。这些文体特征主要体现在及物性结构、语气、情态、主位结构等方面。本文旨在扩展英语小品文这一语体的文体研究范围,以加深读者对该语体文体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针对的主要是文学翻译.受其影响,我们在翻译教学和实践中往往侧重于文学翻译,而轻视实用文体翻译.现今,实用文体翻译已经成了翻译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实用文体翻译中存在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新升本院校主要担负着为地方社会经济教育的发展培养人才和更好地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的任务.因此,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和实践应大力加强实用文体的翻译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文体是作者传递意蕴的一种艺术。文体讨论的是语言对场合的适合性。文体学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各体英语的特点,提高他们的英语欣赏水平,以及他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1]。一、英语文体研究与英语写作教学文体和风格源自于英语单词——style,文体学通过比较、观察不同语言表达的细致差别,产生了各种  相似文献   

5.
外贸函电,是指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进出口双方为了达成交易和履行合同而相互往来的信件。我国对函电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早期的教学基本上以模仿一种商业化的风格为主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文体学、交流等理论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以及一些国外专著的翻译、引进,我们对它的认识和研究也逐步深入和活跃。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应用文,外贸函电历来有其独特的文体风格,且时代不同,风格也不相同。外贸函电风格的形成与变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目前其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本文跳出了以往只是在纯语言的范畴内静态地研究函电文体特色的传统研究模式,尝试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以期发现外贸函电风格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些规律,从而获得对这种实用文体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近代报刊与中国传统文学、文体学有着渊源关系,颇具传统文体学特色。报刊中关于"报章文体"的言说则是具有文体学价值的理论突破。报刊本身因栏目及其分类受到传统文体学分类方法影响也呈现出鲜明的文体学特征。同时,作为传播新学重要工具的报刊极大地冲击了八股文体,孕育了诸多新文体,将以小说戏剧为代表的俗文体不断推向历史舞台中心,促进了古今文体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这里所说的实用文体,指的是在公务活动、经济活动、交际往来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应用文体,如公文、日常应用文、新闻报道等。它有别于记叙文和议论文等一些常用文体。对于实用文体的研究历来不多,而探讨实用文体教学的文章尤其罕见。本文试图就中学阶段实用文体的教学作一点探讨。必须给它一个应有的地位长期以来实用文体的教学不被人们重视,是不无原因的。按照传统观念,实用文体只不过是雕虫小技,不能登大雅之堂,因而普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中国古代文体形式大备,多彩多姿,理论建构也有相应高度,应当认真研究,发挥作用。中国文体应需而生,因时而变,因人而异。但当代文体学比起社会的发展,理论上明显滞后,应当加强中国文体学的研究。中国文体大致可分为欣赏和应用两个部类  相似文献   

9.
"经传""经说""经解"三种解经文体均宗经而出,是先秦最为重要的三大解经文体。但是目前学界对三种先秦解经文体并没有足够重视,对于三种解经文体的差异也没有清晰认识,常出现"经说""经解""经传"文体名称混用、误用的现象。文章从文字学和文体学两个角度论述"经说""经解"与"经传"三种解经文体在阐释目的与文体特点上的不同,以此区分三种不同的解经文体。  相似文献   

10.
关于刘勰的文体学思想,既往研究多偏重于就文体论文体,理论系统性不是很强。从文化角度看,刘勰的文体学思想起始于文观念,中经文明、文饰、文道、文体、诗体、史体等环节,并最终凝定于语言结构。刘勰的文体学思想有注重文体逻辑本质和相关创作经验传统的总体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碑”列为一种独特的文体,与同属祭文的诔相区别。承载着文章的“碑”同时也是实物,能否看作文体,后世一直存在着争论。东汉蔡邕在碑文方面的杰出表现确立了这一文体的地位,谀墓的文风也反映他的人品上的缺陷,华而不实的碑文因此完成了纪念逝者到美文的功能转变,人们关注的焦点由墓主转向作者。中国古代文人知识结构的泛文学化致使审美性向所有文字领域渗透,致使几乎所有的应用文体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包括“碑”这样的准文体。  相似文献   

12.
文学翻译中"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有着许多共同点和不同点,在相互关系的研究过程中尝试探索一条利用"传译作者风格"来研究译者风格的新途径。选取闵福德的译作进行例证研究,通过与原作进行对比,找到译者在"传译作者风格"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策略和方法来进一步探讨译者风格。  相似文献   

13.
文体形式及其当代变体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形式美学的视角来看,文学的历史就是文体演变的历史。文体作为文学的艺术形式,就是文学的本身和存在,文类是它的先验形式,语体、文本和风格是它的主要构成。注重语言的声乐规律、不在乎文学与非文学的界分,以及文类之间的交叉和互文这三个方面,当是汉语文体的历史体性。新时期以来,先锋文学的形式突进和网络文学的超文性等,以前所未有的情势催生了汉语文体的当代新变,从而将文学变体问题凸现到学术前沿。  相似文献   

14.
古代文学评点的承传,在评点体例上,有传中夹评之体和选评批点之体的承传;在评点方式上,有言简意赅的精评方式和浅易周遍的细评方式的承传;古代文学评点的承传,从内在生成着文学评点的骨架,影响着文学评点的流程。  相似文献   

15.
从大量早期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骈文正式形成之前的上古时代,骈偶现象就普遍存在。骈文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的。正是民间普遍存在的骈偶观念才导致了骈文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启”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唐代受到“文章盛世”的影响,不仅在作品的数量方面超越了前人,而且内容涉及的范围也很广阔,已与魏晋之时这一文体的用途有很多不同。通过对《文苑英华》等文献资料的考察,论述了唐启的分类,分析了唐启在唐代历史中的大致面貌,通过援引一些唐启的代表文本,归纳了它具有的文学特征和社会功能。唐代以后,“启”类文体的创作呈衰退趋势,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应归结于历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散文的文体选择与创造,既体现在“文类文体”的建设方面,也体现在寻找与现代散文的内容和主题相适应的话语方式。此外,在语体文体的选择上,现代散文也有着自觉的追求。其一,是“新而不乱,奇而不渎”,在中西结合中探索现代散文语体文体发展的可能性;其二,是在“化传统”过程中,追求语体的“漂亮”和“缜密”,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第三,“言与意”、“形与心”的和谐组合,构成独具东方情调的语体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刘勰的文学风格观集中体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刘勰在《体性》篇中论述了文学作品的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才气学习”四个因素构成了作家的创作个性,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作家创作个性和风格的形成。他把文学风格归纳为八种基本类型,既剖析了每一种风格的特点,又举出具体作家实例予以佐证。刘勰试图通过作者才性批评联系作品批评,并提出作家与作品相结合的创作才性风格观,形成了系统的文学风格观。  相似文献   

19.
清初出现官修大型类书的盛况,是当时学风之变、文风之替、编书之兴的文化氛围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在四十多万字的文艺语体和科学语体语料的基础上,对排比辞格在两种语体中的结构形式和功能类型进行了考察.发现两种语体对排比辞格的结构形式和功能类型的吸收使用时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