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可能脱离文化这个整体而独立存在。音乐课程是一种文化课程,具有人文属性,它的本质是“育人”。那种把音乐课程当成“唱歌课”、“音乐知识技能训练课”的做法,违备了音乐教育的宗旨,偏离了音乐以人的生存意识为核心的轨道,也失去了音乐课程的人文内涵。因此,音乐课程应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对事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音乐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识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音乐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识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概论”课定位与教学视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文化概论”课是进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要充分发挥该课程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明确其性质、功能的定位。笔者认为,“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面向高校各类专业开设的人文类基础核心性课程,应当着眼于文化知识的认知、文化情情的熏陶、文化价值的衡判和文化生活的创造,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该课的人文内涵与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5.
米佳 《贵州教育》2012,(23):44+48-44,48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目标的定位,是音乐课程理念的突破性变革。它全面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强调中小学音乐课程不应该是一种单纯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技术课程,而是包含技能、技巧在内的涉及更为广泛的音乐文化,关注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的课程。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比较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和音乐技能的学习.忽视音乐文化的学习,忽视人文精神的培育、人文素养的提升。音乐新课程性质定位在“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强调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对音乐课程性质认识的正本清源和价值回归。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从歌、乐、舞、戏入手,注重发挥音乐教育在传承文化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努力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高青  辛红萍 《湖北教育》2004,(19):43-43
长期以来,我们的美术和音乐教育变成了以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为核心的“功利性”教育。这种教育强调认知性目标,它关注的重点是幼儿学习绘画、手工、音乐及舞蹈等知识技能的数量和质量。对这种教育而言,能力、情感、态度方面的价值是次要的,而知识的价值是首要的。同时传统的美术、音乐教育也是一种“训练性”教育,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了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仅强调了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而且强调了语文课程在育人方面的特殊功能,表明了语文课程目标所追求的语文教育目标是语文文化,而不是单纯的语文知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传授的状况,在知识与技能的习得中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感受到语文教育的价值,提高表达、交往、沟通的能力,彰显人文内涵。要达到这一要求,语文教育必须借助四个方面的研读:  相似文献   

9.
艺术课程是课改实施的一门新课程。作为一门人文课程,它不是单纯把艺术作为一种谋生技能传给学生,而更强调艺术的“教化”作用,它没有明显的功利性。因此,我们艺术课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强化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之间以及这些艺术学科与其它人文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各方面的学习形成一种互补互利的生成关系,特别是综合艺术课更要注意把握好人文主题与艺术知识技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吴秋煊 《现代语文》2009,(10):11-12
一、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就业是硬道理”“毕业生签约率就是专业的生存力”“岗位技能就是课程”——这是当下很多人对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的简单阐释和实用经验。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一向重视思想政治、文化理论素养教育的高职文秘专业,也在一种新的统一培养模式要求下,大量削减了人文素质培育课程,大量增加秘书工作基本技能课,或以顶岗学习、岗位实习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