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瓶梅》和《水浒传》中虽然都塑造了武松这一形象,但二者具有很大差异。武松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致力于刻画他高大光辉的英雄。但在《金瓶梅》中武松不再是主角,作者无意凸显其好汉形象,在情节安排上亦对其英雄事迹做了大量删减。《金瓶梅》对《水浒传》中武松形象的重写,是立于创作主旨和时代精神的不同,顺应了小说表达主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邹启胜 《文教资料》2014,(24):12-13
武松是《水浒传》中的关键人物之一,作者施耐庵用了较大篇幅描写这个人物形象。但是,《金瓶梅》中不再是以武松为主角,也无意表现其英雄本色,并且在情节安排上也有意淡化武松在读者心中的高大光辉形象。从《水浒传》到《金瓶梅》,同一个武松形象,有着十分显著的不同,特别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水浒传》中武松是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好汉,而到了《金瓶梅》里的武松倒更像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亡命徒,而非一个单纯理想化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虽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演绎的长篇世情小说名著,但其叙事模式却多半是依托于《水浒传》演化而成。从小说发展的角度来看,自《水浒传》到《金瓶梅》可谓是体认着小说叙事范式由历史传奇向世俗人情叙事转化的演进轨迹。因此,《金瓶梅》小说叙事始终张扬着作者的人性关怀、哲学幽思和生命信仰,旨在唤醒读者对生命本身的反省、抗争和自觉。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的故事框架是从《水浒传》第22回到第31回中移植过来,又加进了作者天才的创造。细比较二书对于同一人物的描写,有助于对《金瓶梅》作者的创作初衷、《金瓶梅》一书主题等方面的探究。文章选用潘金莲作为剖析的材料,发现存在诸多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正与二书的主题、表现重点各有不同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是从《水浒传》中潘金莲的故事敷衍而来的.从学接受的角度来看.《金瓶梅》对《水浒传》是一种接受的关系。这里讨论了《金瓶梅》接受《水浒传》的具体情况.即作选择《水浒传》的原因和《水浒传》对《金瓶梅》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公安袁氏在诗歌和散文领域成就卓著,但对《金瓶梅》的研究亦有不可抹杀的功绩。本文拟从公安袁氏对《金瓶梅》的传播和评论两方面来论述他们对于《金瓶梅》研究的贡献;此外他们对《水浒传》的研究亦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乐仲》中乐仲到南海寻母《续金瓶梅》中了空(即西门庆之子)到南海寻母(即西门庆之妻吴月娘)的描速几乎完全相同,此外蒲松龄《聊斋俚曲集·丑俊巴》中之潘金莲的形象也来自《续金瓶梅》,而不是《水浒传》或《金瓶梅?。而且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紫花和尚》中提到的丁野鹤,就是《续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这表明蒲松龄是熟悉丁耀亢的。由此可推断蒲松龄在创作小说与戏曲时曾经借鉴过《续金瓶梅》。  相似文献   

8.
潘金莲作为中国文学中的淫妇形象,历来没有争议。但是在《水浒传》和《金瓶梅》两部小说中关于潘金莲的描写却有所区别。通过比对我们可以看出潘金莲这一形象的流变。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文本的共存关系和派生关系来分析《金瓶梅》的互文性,重点分析《金瓶梅》对前文本《水浒传》和《西厢记》情节架构和人物形象的戏拟,并解读其修辞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主题方面,《金瓶梅》与《水浒传》关系十分密切,离开《水浒传》,就很难全面、深入地理解《金瓶梅》的主题思想。《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的冲突形式:“官逼”与“民反”。以蔡京、高俅为代表的封建黑暗势力的恶行是作为梁山英雄人物的生活背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没能深入细致地刻画统治阶级各种人物荒诞腐朽的生活内幕和卑鄙恶浊的内心世界,这便由后来的《金瓶梅》来完成了。《金瓶梅》的故事,是由《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衍演而成。以西门庆一家发迹、兴盛到衰败为主线,写出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黑暗腐败与荒淫无耻。作为《水浒传》副线的“官逼”成了《金瓶梅》作者调动各方面艺术手法来着力描写的主线。当然,《水浒传》中体现“民反”意向的事件、人物、情节在《金瓶梅》中也得到了一定反映。因此,不可简单地把《金瓶梅》的思想内容说成“昏暗一团”,把《金瓶梅》作者的思想说成“绝望”。而“民反”一条暗线的被忽视,可能与其“崇祯本”对“词话本”的删改有关  相似文献   

11.
试论《水浒传》与苏中地区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证了苏中地区与《水浒传》的关系,着重从其作者的籍贯问题,其史的题材来源,成书过程及其所引发的明清通俗文化与苏中地区之关系四个部分进行了论述。并从《宋史》,《续资治通鉴》等史书以及泰州,盐城地区现存方志,文物出发研究了水泊梁山后裔的归宿问题,提出苏中特别是盐泰地区为国内现存“水浒文化”最为集中的地方这一结论。且认为要研究明清通俗文化以及“海派文化”的起源必须以重新认识苏中地方文化的为基础,要求对盐城,泰州等地地方文化史进行再定位与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2.
侯忠义 《丹东师专学报》2011,(6):104-106,137
《后水浒传》是《水浒传》的续书之一,是在《水浒传》之后产生的又一部歌颂草莽豪杰的英雄故事作品。小说写宋江等人死后转世托生为杨幺等人,发动了洞庭湖农民起义,继承和发展了水浒的事业。他们提出了"均贫畗""平等"等思想,反对招安、外族入侵。小说塑造了杨幺的杰出形象,以续书形式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市民心理。  相似文献   

13.
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它实际上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意识。它表现在译者接受原著过程中的主体性。任何一种翻译活动都离不开译者对原作的再认识和理解。因此,每个译者的理解方式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就会出现不同之处。本文尝试分析《水浒传》两个英译版本——赛珍珠及沙博理译本中的谶言翻译进行比较评析,探讨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要准确地解读一部长篇小说,首先必须弄清楚它成书的时代背景,否则,一切评论都只能是雾里看花,难以切中肯綮。《水浒传》成书年代问题是一个悬案,通行的意见是元末明初,然终无坚实的证据,只是一种推论而已。本不同意此说,认为:一、嘉靖前没有人知道有《水浒传》其书;二、《水浒传》所描写士兵是正德以后的情状;三、《水浒传》写人们交易广泛使用白银,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在正统(1436-1449)之前,很可能在弘治、正德之后;四、《水浒传》描写的腰刀是明代中期才有的新式兵器,而凌振使用的子母炮,则是正德末才出现的新式火炮。综上所举的外证和内证,可以证实《水浒传》决不可能写于明初,只能是在嘉靖初年。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是科学发展观的起点和归宿。坚持以人为本既要重视人民,又要重视人人;既要重视“群体”的量的价值,又要重视“个体”的量的价值;既要关注国民生产总值,又要关注国民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6.
新《婚姻法》在确认以往的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相结合的夫妻财产制的基础上,提升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地位,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缺一不可,但约定财产制具有优于法定财产制的效力。  相似文献   

17.
传统诗经学经历了先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各具特色的不同阶段。这是一个漫长的由文化《诗经》到文学《诗经》的过程,即由经学语境生成文学语境的过程。本文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把《诗三百》由“经”而“诗”的现象放到文化生产场即文学场中去作整体考察和审视,以探寻经学和文学生成的过程及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结合学校特色和地域特色打造的特色校园文化,有助于延伸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有助于引领地方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有助于拓展校园文化建设之路。遵义师范学院"青春师院"精品活动的目标与思路、方法与内容、工作成效与基本经验,为特色校园文化的打造提供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借鉴依据,开拓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9.
The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theory of action research by focusing upon kinds of action an individual may undertake in relation to their research endeavour. The article explores action as illusion, as occurring at different speeds according to context, as ‘cure’, as repair to maintain a system, as system improvement, as border skirmishes, as deconstruction and as stealth action. Each of these kinds of action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action researcher seeking to bring about change.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the action researcher can challenge the status quo and bring about creative, educative, democratic frameworks for living in society.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过程与目标的有机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基本原理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大众化的有机统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需要坚持群众主体化、教育分众化、形式民族化和理论实践化等基本原则.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三者关系,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